39健康

睡觉老想跑厕所 或是“强迫性格”作怪

  来自网友“粘牙糖”的求助:

  一直以来,我的睡眠都不是很好,只是最近感觉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丁点儿的声音和光线都会让我难以入睡。这让我很烦恼,白天精神状态差,还容易发脾气。平时的作息还是比较规律的,每天基本上11点能上床睡觉

  其实,睡眠不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有上厕所强迫症:每次下课后一定会去上厕所;后来发展成每晚上床前必须上一次厕所,然后基本上每隔个五分钟还会要去(厕所);半夜只要一睁眼,那是绝对要跑一趟的。每次其实不是真的有尿意,就是感觉一定得去一趟,否则肚子就会感觉很胀,也就休想再睡着了,但跑完厕所后还是会很久才能入睡。因而每天的睡眠状况都很差,而最近感觉越来越严重了,基本上每晚睡眠四五个小时不到,没有午休的习惯。白天即便很困很累,也很难睡着。

  曾经尝试过吃药,没有效果。自己也试着克服过,在某个很短的时间内有过一点点效果,不过,最终还是没有一点作用。现在的我,感觉都有点抑郁了,精神状态也经常很糟糕,我该怎么办?很想很想能一觉睡到天亮。

  本期主持人:沈家宏【沈家宏专栏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专家,心理家庭、婚姻治疗师、心理治疗督导师。我要向专家提问

  长期睡眠不足 会抑郁!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标志。睡不好,不仅影响身体健康,精神状况也会变得很糟糕。而长期的睡眠不足,会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容易感冒并增加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的患病风险。不仅如此,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导致情绪不佳,易激惹、人际关系紧张、生活缺乏兴趣,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网友“黏牙糖”出现的“精神状态差,还容易发脾气”,“感觉有点抑郁倾向”可能与长期以来的睡眠不足造成有关。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一旦这些情绪问题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要特别引起注意。

  强迫性格易致睡眠问题

  为何“黏牙糖”会出现如此长时间的睡眠问题而得不到解决呢?从表象上来看,或许确如“黏牙糖”所说的“强迫症”造成的:明明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大脑却通知你“不能睡”,因为有个“任务”没有完成——上厕所。即便是睡着了,每隔一段时间还是会定时提醒,否则就会觉得很难受,让你睡不好睡不着。因为夜间无法正常休息好,所以第二天会感觉身心疲惫,虽然想起这种情况会很后悔、很懊恼,甚至想通过自我调节克服,却越是“克服”,大脑的“提醒”越频繁,终究无法逃离这种怪圈。

  强迫症者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追求完美、追求绝对安全。譬如睡觉时,总要追求一个绝对安全、安静的环境,哪怕“一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会很在意,而这种声响对他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其实,当你越“吹毛求疵”就会越在意越关注,自然大脑也会兴奋,关注和兴奋的结果就是睡不着,失眠等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应对措施:带着症状顺其自然

  那么,如何应对这种睡眠问题呢?对于“黏牙糖”来说,具体要先确诊是否为“强迫症”,并建议做心理咨询。通过这种方式追根溯源,把过去的成长经历理一理,看看这种追求完美、追求绝对安全的性格是怎么来的。或许,“强迫上厕所”是指一种表象,与小时候父母管教太严,要求过多有关,最终内化成对自己的一种强求,强求自己要“做的完美”,“一下课就要上厕所”等。

  若这种根源性的“动力”解决了或许就不再需要强迫自己,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不过,由于“黏牙糖”的问题历时太久,要强迫症在短时间内很快消失会有一些困难,强迫症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挣扎就会越痛苦,强迫也会越严重,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建议“带着强迫去生活”,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接纳强迫症状,或许这样的心态能帮助慢慢缓解。

  当焦虑严重时,别对抗强迫症状,允许自己焦虑和强迫,给自己的焦虑和强迫一个存在的空间。另外,“顺其自然”不光是在症状到来时要“为所当为”,在平时更要去做有价值、有意义的活动,积极地生活,培养广泛的兴趣,去观察、发掘、体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逃避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问答》栏目:即帮助网友解决诸如心理情感、亲子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实现专家与网友的直接互动。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心理问答专区http://xl.39.net/xlFAQ/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2013-07-31 01:24:01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口水多怎么回事
慢性胃炎口水多,多考虑是饮食不当造成的,也不排除与腹部受凉、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不良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处理。1、饮食不当如果个人长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过多酸性的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出现胃酸分泌过多,伴随口水增多的现象。可以适当调整个人饮食习惯,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过多刺激的食物。也可以适量食用碱性的食物,如苏打水、苏打饼干等,能够有效中和胃酸。2、腹部受凉平时不注意腹部的保暖,受到寒凉刺激以后,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痉挛,从而引发胃酸分泌过多,出现口水增多的症状。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受到寒凉刺激。也可以多喝一些温热的水,能够有效改善症状。3、消化不良如果患者一次性吃过多食物,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进而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口水增多、腹胀、腹痛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胃消食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来改善。此外,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4、胃酸分泌过多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胃酸分泌过多的现象,从而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出现口水增多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此外,还可以遵医嘱服用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能够有效改善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5、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患者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道,从而出现胃痛、口水增多、食欲不振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要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在饮食上可以吃清淡的食物也可以吃水果和蔬菜,切勿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吃什么中成药
对于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合适的中成药能起到辅助治疗、缓解症状的作用,常用的有胃苏颗粒、摩罗丹、康复新液、虚寒胃痛颗粒等,建议遵医嘱选择合适的用药。一、慢性胃炎:胃苏颗粒:具有理气消胀、和胃止痛的功效。其成分中的紫苏梗、香附等能疏肝理气,陈皮、枳壳可调理中焦气机,对于慢性胃炎患者因气机不畅导致的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能有效改善胃部的胀满不适,调节胃肠功能紊乱。摩罗丹:其是由百合、茯苓、玄参等多味中药组成,能滋养胃阴、清热、活血化瘀、通络定痛。针对慢性胃炎病程较长,胃黏膜出现的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摩罗丹可通过其综合药效,修复胃黏膜,减轻炎症,缓解胃部隐痛、烧心、消化不良等多种症状,促进胃部功能恢复。二、十二指肠溃疡:康复新液:这是一种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制成的中成药,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其能在受损的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胃酸对溃疡面的进一步侵蚀,同时促进黏膜细胞的再生,加速溃疡愈合,减轻溃疡引发的疼痛,尤其是空腹疼痛,提高溃疡的治愈率。虚寒胃痛颗粒:适用于脾胃虚寒型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此类患者常表现为空腹时疼痛加剧,喜温喜按,进食后缓解,同时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全身症状。虚寒胃痛颗粒中的党参、黄芪、白芍等药物能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从根本上调理脾胃虚寒的体质,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减少发作频率。若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除遵医嘱服用中成药外,日常饮食要规律,定时定量进餐,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浓茶、咖啡等,以免刺激胃黏膜。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胃肠功能。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胃部病变情况,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马明哲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适合慢性胃炎病人的饮食有哪些
如果患有慢性胃炎,在食物选择上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小米粥、山药、菠菜、酸奶、木瓜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食物没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若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1.小米粥:慢性胃炎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小米粥属于比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且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适当吃一些小米粥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也不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2.山药:该类食物也具有养胃的功效,其中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适量进食后可起到辅助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增进患者的食欲。3.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铁元素、胡萝卜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慢性胃炎的患者适当食用后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4.酸奶: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进入肠道后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并且也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5.木瓜:木瓜中含有木瓜酵素,这种酵素有助于分解蛋白质,促进胃肠蠕动恢复,从而帮助慢性胃炎患者更好地消化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在日常生活中,就医患者要注意合理搭配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也要尽量避免大量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如冰激凌、酸辣粉等,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