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理专家:解读尴尬“煮夫”的进步姿态

  “家庭煮夫”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格局。男人们开始回归家庭,料理家务,女人们则奋战于职场,努力“厮杀”,且这种格局渐渐成为一种流趋势。不过,也有不少人认为,男性回归家庭做“煮夫”,难免有“吃软饭”的嫌疑,有损男人尊严。据国外研究发现,这些居家男人因为来自周围及自身心理的压力而心情沉重,甚至出现自卑心理,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而且“家庭煮夫”的健康情况的确远不如那些挣钱养家的男子汉。由于心情抑郁等原因,这些男性的死亡率也大大高于那些“主外”的男士。

  “家庭煮夫”成为新时尚的同时,也将现代“煮夫男”推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对此,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沈家宏表示,“煮夫”是社会分工专业化和男女平等的必然结果。一个幸福家庭遵循的不外乎是两个人地位平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在这个原则上,谁做什么,谁为这个家付出什么,都是很正常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煮夫”时代是社会的进步,是男女平等的一种体现。

  >>> 特邀专家:

中国离婚率连续七年递增 缘于家庭责任感缺失

  沈家宏,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心理家庭、婚姻治疗师、心理治疗督导师。系广州白云心理医院首席心理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职业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组高级考评员,广东省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心理咨询师高级培训师,广州市共青团12355特聘心理咨询专家、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特约专家,《孩子宝贝》杂志特聘心理专家、广东省人民电台新闻台“关爱成长热线”特约心理专家。

  “煮夫”的出现是社会高度分工的结果

  当人们在质疑“家庭煮夫”这个角色时,不少男性早已经加入了“煮夫”大军,甘做“女人”背的那个“男人”。资料表明,英国有60万男性在家里做全职“煮夫”,美国至少有200万个失业男子在家甘当煮夫。而在我国,“家庭煮夫”也越来越成为被男人们认可的身份,同时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女人们视为好丈夫的必备条件之一。

  沈家宏表示,“家庭煮夫”这种角色的变迁是社会高度分工的结果。社会越是发达,分工越是专业,对人的要求越是高;于是,一个人需要更多的精力给所在的领域。现在的情况就是,男人和女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谁来兼顾家庭?很显然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专业化,必然需要有人做出选择,否则兼顾家庭和工作,分了精力,必然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而被淘汰出局。

  要么你选择工作,要么你选择家庭,关乎性别。“换句话说,就是工作和家庭只能二选一”,沈家宏称之为“二选一”原则,“家庭煮夫的出现其实就是社会分工专业化和社会角色二选一的结果。”

  “家庭煮夫”现象是现代社会新特征

  上个世纪初,走出家庭去工作的女性让人另相看,这个世纪初,辞去工作回家的男人也让人另眼相看。“家庭煮夫”现象的出现,是社会高度分工的结果,也还是社会高度竞争的结果。社会分工需要一个人投入更多精力在所在领域,那么家庭和工作的分配便会此消彼长,所谓男女。沈家宏说:“现代社会的新趋势是家庭也需要一个专门的人来负责,男人回归家庭正是这种趋势的体现。”

  不过,沈家宏解释,现代社会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回归家庭,是双重回归,即有更多的家庭煮夫,也有更多的家庭主妇。而“家庭煮夫”只是这种趋势的初级阶段,是男女平等的结果,是社会的进步。

  既然“家庭煮夫”是社会一种新趋势,它的出现带来了哪些新变化呢?沈家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析。

  1、男女角色趋于中性化和平等化。从家庭家都来说,传统男性是家庭生活保障的提供者,安全保障的守卫者;对于女人来说,更多的是对孩子的养育责任和对家庭的照顾责任。“家庭煮夫”的出现,颠覆了几千年“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过去刻板的男女概念悄然发生变化,男女角色正在倾向中性化和平等化转变。比如男性的着装、职业、言行等,都在倾向中性化。

  2、社会分工需求的专业化和多样化。男人回到厨房女人在外工作,其实是社会分工的需求。当男人选择事业而从顾家,家庭事务便交给了女人,反之亦然。

2013-07-26 15:13:45浏览8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