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从熟人社会到生人社会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大家走动的圈子狭小而固定,如果只在利益的驱动下与人交往,别人上了一次当后就学乖了,而你在圈子里也将被视为“势利”小人,再难立足。如此,便促成了提倡“深耕”的友谊观。
而现在,人们的交际网络极速扩展,没有充足的精力经营每一段关系,传统的“熟人社会”也慢慢向“生人社会”转变。再而个人的流动性日益增加,“速战速决”的泛而浅的交往大行其道,所以很多人每天饭局不断,但想谈心时却找不到一个人,因此心底倍感失落。
事倍功半让人失落
之所以感到失落,是因为我们还固守着“熟人社会”中形成的许多期望:有几个挚爱的亲人、许多熟人、不多的一些生人。而在流动比较大、不稳定的城市或群体中,人们忙于应酬的结果是,放眼望去,满眼都是泛泛之交,熟人和亲人却是寥寥无几,这种落差促成了都市人内心里深深的寂寞。
从个人心理发展看,人在幼年时一无所有、无法用世俗或物质的方式来回报他人,却能得到无条件的爱和关注。而到了成年期,却必须尽力满足别人的期望才能得到爱,这种有条件、“势利”的情感交往,自然使人们心理上产生巨大落差。所以,我们唾弃“势利”,希望回归“淡水之交”。
有人缘才幸福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没有物质成分参与的交往与没有氧气的真空一样,人在其中是无法生存的。交一些优秀的朋友,对我们的生活、事业都有莫大的帮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人际互动中获得的幸福感,才是幸福感最主要的来源。
印第安人有一句谚语,“别走得太快,等一等灵魂”。对那些你想与之交往的人,在大家都空闲时,不妨无目的地一起做些琐事,闲聊、闲逛,既有益心灵,也能在危急时“得道多助”、有求必应。
副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 精神康复科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牡丹江南山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优眠精神心理专科 精神心理专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成都军大医院 失眠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