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心理咨询中关键的三个感觉

  这两天跟大家说得最多,恐怕是“感觉”二字。咨询师在咨询的时候,不是凭着技术和理论,导向咨询继续的。而是凭着感觉咨询,凭着对于感觉的捕捉,来确定何时应该向何方向继续下去。在大体感受到了所有咨询师的风格和优劣势后。我发现了一个共性,就是“感觉”不够。

  1、你对自己的感觉;

  2、你感觉到的别人对你的感觉;

  3、你感觉别人的感觉

  咨询师,在咨询中是否能够很好把握三个感觉,将直接导致咨询的成败。每次咨询完,我都会问她们这三个感觉。通常她们会从我感觉到的先说,然后说说别人的感觉,最后说别人对自己的感觉。这个顺序大体也是我们习惯的由浅入深的模式。初级咨询师往往顾及不到后面的感受,用自己的感觉来决定咨询的方向和节奏。这样很容易导致咨客的不能接受,比如这次咨询主要解决什么;什么时候可以算是本次咨询结束等。若没有跟咨客交代,咨询师就是没有照顾别人的感觉!

  纵向咨询设计

  我们的课本上是说大概一小时左右,第一次以搜集咨客信息为主。我个人以为这个不太好使,并有过时的嫌疑。现在的咨客并不那么有耐性,他们是需要每次有收获的,所以如果第一次你只搜集信息,疑第二次咨客不来的几率就相当高。这个现实给新手带来了诸多困难。比如如果不搜集,就会感觉信息不足,信心不够,难以往分析解决方面推进;而如果不推进的深入点,第一次搜集完信息,咨客基本就不认可咨询师,误认为今天就是来说说,别的什么收获也没有。虽然咨询师都懂,倾诉也是治疗,但咨询者通常不买账,花钱跟你说,还不如跟朋友或家人说呢!

  所以,我以为,咨询不妨改成纵向咨询设计。也就是说,你总可以从咨客的说话中看到小的问题,如果他有兴趣处理,就从这些做起。将每次咨询都看成一个完整的咨询,搜集资料、分析、解决方案设定、作业。而且,不要担心怕出错。出错是难以避免的。而且出错责任不能全怪咨询师,咨客的表达是“渐开”的,就算第一次地毯式询问搜集,也由于信任关系是点点推进,开始咨客隐瞒的较多,很难完整准确。这样得出结论的所需佐证不够,偏差的可能性就会有。随着关系深入和稳固,咨询者慢慢说的趋向真实,就会发现开始的结论是需要修正的,这属于自然现象。

  不需谨小慎微,地毯式资料搜集

  既然我们无法回避偏差,那么就不需要过于谨小慎微,“搜集大量信息,总结性得出结论”。这种咨询模式,有点过时,会让咨客感觉烦躁,被动沟通,咨询师水平有限等错觉。打动咨客的其实不是总结,在于细节互动。咨询本来也是细节化的工作,着眼细节(把握全局下),扰动细节。做大而全的概述,往往不能打动咨客,也感觉过于呆板。小小的地方一点点改变,整个咨询问题就会撼动。

  另外,我们咨询中的一般搜集信息,并不是要用来确诊神经症患者的症状。一般的心理问题者,一听表达模式,就能感觉到生活细节发生了错位,比如过度关注的和本应该但没关注的方面。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就可以进行面质、分析和治疗。这种纵向咨询,可以让咨客感觉到每次咨询都是一个从开始到结尾的完整体验。丰富,不乏味,如果有一次小成功,就会期盼下次咨询。这种模式用好了,将是咨询者既有成就感,也容易保持与咨询师的稳固关系。

  每次咨询结束时间 由咨客感觉而定

  所以,每次咨询结束的感觉可以咨询师暗示咨询者,但要咨客买账,就要他认同结束时机。最好是在咨询前提出大概时间,咨询最后由咨询者自己说出来,这个问题差不多了,请求结束咨询。大概超出10分钟内,不计。然而,如果咨询师只是一味顾及自己的进程,搜集资料、分析总结等环节和时间原则,就会忽视咨客的感受。其实咨客的反感和不满,在文字中很容易发现。这是信号,比如你说的我都懂,比如我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礼貌的拒绝,在提醒咨询师,不要一味用自己的方式来咨询我。要用一种适合这个咨客的方式来咨询。

  关注咨客的评价

  所以,你要关注咨客的感觉。一般精彩的咨询,会在高潮处,迸出一两句咨客夸你的话。比如您说的很对,你太理解我了,我今天真是找对人了。这些话,是咨客评价心理咨询师的。你不妨边听边对照自己的感觉,是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不是,那就要小心了,为什么咨客要无中生有夸我呢,往往有更不好的意义所在。

  这个感觉,是你感觉到了对方对你感觉,跟你的感觉对照,是否吻合。不吻合,要怀疑。要调整。

2013-01-24 00:06:41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