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恐聚族心理落差大 春节慎防抑郁

  “恐聚族”的典型特征,是害怕在聚会中互相攀比,担心自己职业发展和生活状况不如他人,法面对同学和朋友。春天本来就是抑郁症的高发期,春节期间的聚会导致的心理落差和生活不规律等都是抑郁症发病的诱因。

  为什么那么多人“恐聚”?

  很大原因在于现在许多聚会中攀比炫耀之风大行其道。虚荣的心理导致大家喜欢攀比和炫耀,看看是谁更有钱、更有权,谁开的是名牌车,住的是洋房,甚至是谁的女朋友更漂亮……这些,都成了一些人攀比的对象。

  也有人认为,“恐聚”更深层原因在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太物质化、庸俗化,都把物质利益看得太重,甚至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亲情、友情、爱情、个人追求,都看得太轻了。

  其实,有些人就喜欢拿自己的幸福跟别人比,因为总会有人比他们强,所以这样的人很难感觉到幸福,导致很多发展暂时不顺利的人就会不喜欢参加或者是直接回绝这种节日聚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越来越庞大的恐聚一族。

  “恐聚族”克服方法

  其实,幸福是自己的感觉,没有必要跟别人比较。当今社会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元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所有人都要攀比、炫耀,一心向钱、向权看。“恐聚族”克服方法可从下面2点进行调整。

  一、调整自我心态,带着健康心态去聚会

  “恐聚族”应先调整自我心态,不要带着负面情绪参加聚会。聚会难免会有人炫富,不要觉得其他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不要轻易对自己的价值进行贬低。如果遇到炫富的情况,我们不妨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也有很多出众的地方。同学朋友聚会的真正意义,是为了放松叙旧,老同学们能够聚在一起,这本身应该是一种熟悉感、温馨感的体现。没有必要让聚会成为大家心理上的负担,进而演变成所谓的“炫富会”和“攀比会”。

  二、找好话题的方向,以大众话题为主

  大家在社会上的职业虽然已经千差万别,但同学聚会应该卸下所有职业包装, 毕竟聚会更多为的是回忆和分享。如果聚会中感到话题方向“有误”,“恐聚族”们不妨到时纠正方向,引导话题方向,相信老同学们在一起也愿意多谈及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

2013-02-01 01:00:24浏览10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波波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颈椎小针刀一般几次能好
颈椎小针刀治疗次数通常在1-5次,但具体次数因人而异,受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差异、治疗时机等因素影响。若颈椎不适考虑接受小针刀治疗,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颈椎X线、CT或MRI检查,以明确颈椎病变情况。小针刀治疗主要是通过对颈椎周围粘连、挛缩的组织进行松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疼痛、麻木等症状。病情较轻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度颈椎肌肉紧张、局部疼痛,如果发现和治疗及时,1-2次小针刀治疗可能就会取得明显效果,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缓解。这是因为病变组织范围较小,小针刀能精准地对病变部位进行松解,促进局部组织修复。而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如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血管严重受压,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甚至伴有头晕、恶心等症状,可能需要3-5次,甚至更多次治疗。由于病变复杂,一次治疗难以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多次治疗逐步对病变组织进行调整和修复。除病情严重程度外,个体差异也会影响治疗次数。身体修复能力强的患者在小针刀治疗后,组织修复速度较快,可能经过较少次数治疗就能康复;而修复能力较弱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次治疗。此外,治疗后如果能严格按照医生要求休息,避免颈部过度劳累,能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治疗次数。如果不注意护理和锻炼,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次数。若在治疗过程中疼痛明显,可遵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缓解疼痛。建议在接受颈椎小针刀治疗前,充分与医生沟通,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案。治疗后严格遵循医生的康复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定时活动颈部,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以维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治疗后定期复诊,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崔尚斌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颈椎病疼痛怎么治疗
颈椎病疼痛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措施进行治疗,建议根据自身颈椎病的类型和疼痛程度,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地选择和综合运用这些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热敷时,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颈部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热传递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按摩可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手法刺激颈部穴位和肌肉,调整颈椎关节位置,改善颈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减轻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从而缓解疼痛。牵引则是利用器械对颈椎进行牵引拉伸,拉开椎间隙,可减轻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压力,缓解疼痛和神经压迫症状。2、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达到抗炎、止痛的效果,可减轻颈椎炎症引发的疼痛。肌肉松弛剂如乙哌立松,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脊髓反射,使紧张的肌肉松弛,缓解因颈部肌肉紧张导致的疼痛。3、运动锻炼:患者可进行颈部伸展运动,如缓慢地低头、抬头、左右转头、左右侧屈等,每个动作保持3-5秒,重复10-15次,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游泳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在游泳过程中,颈部和全身肌肉都得到锻炼,且水的浮力减轻了身体对颈椎的压力,有助于改善颈椎功能。需注意的是,物理治疗时要注意力度和温度避免造成损伤。药物治疗需严格按医嘱服用,不要自行增减药量。运动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
黄阳亮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神经型颈椎病是怎么回事
神经型颈椎病,通常指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非疾病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颈部外伤、年龄因素等,也涉及多种疾病因素如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质增生等。一、非疾病因素:1、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或坐姿、睡姿不当,均可能使颈椎长时间处于非生理状态,导致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进而压迫神经根,引发神经型颈椎病。2、颈部外伤:颈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如车祸、跌落等,可能导致颈椎骨折、脱位或软组织损伤,进而损伤神经根,诱发神经型颈椎病。3、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如水分减少、弹性下降等,使颈椎更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引发神经型颈椎病。二、疾病因素:1、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神经型颈椎病。治疗方法包括牵引、理疗、药物治疗(如布洛芬、甲钴胺)等,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骨边缘形成骨赘,压迫神经根,导致颈肩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颈复康颗粒)。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因,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颈部健康,对于预防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重要意义。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黄晓东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椎动脉型的颈椎病有哪些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及其他症状等。若症状加剧,应及时就医。1、眩晕:这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头部转动时发作。机制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等原因,导致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使其管腔狭窄,血流不畅。当头部转动时,椎动脉进一步受到牵拉或扭曲,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尤其是内耳的前庭系统对缺血较为敏感,从而引发眩晕。2、头痛:常与眩晕同时出现,多为单侧头痛,部位以枕部、顶部为主。其发生机制是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部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刺激血管周围的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头痛症状。此外,颈部肌肉紧张、劳损也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头痛。3、视觉障碍:可表现为视力模糊、复视、眼前发黑等。这是因为椎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了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或因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眼部血管的舒缩功能障碍,导致视网膜供血不足,进而出现视觉障碍。4、猝倒:是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特殊的症状,常在站立或行走时突然发生。当头部突然转动或姿势改变时,椎动脉受到急剧牵拉或压迫,使脑部血液供应骤减,导致大脑短暂性缺血,引起肢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患者在倒地后,由于头部位置改变,椎动脉供血恢复,意识可很快清醒,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定时活动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选择合适的枕头和床垫,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轻颈椎的压力。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寒,防止颈部肌肉紧张和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