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期性焦虑让考生“心太累”

  现象

  心太累是厌倦性反应

  为小欣提供心理咨询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神卫生与临床心理教研室教授李合群主任医师说,小欣的状态是进入了一个心理疲劳期。

  一方面,是由长时间的重复复习导致的心理厌倦性反应;另一方面,也是过度紧张焦虑的一种表现。因高考带来的焦虑情绪属于预期性焦虑,离预期越近焦虑程度越高,心理的疲劳反应越大,因而近日此类心理咨询有所增多。而这样的复习状态如果不调整,效果是很差的。

  有的考生苦恼地告诉心理医生:每天机械地重复,感觉生活枯燥无味,简直难以坚持下去了。想到与心目中的理想高校可能相差很远,又感觉沮丧,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力不从心,我该怎么办呢?对此李合群给出的答案是:找到自己复习的兴奋点;确定与自己实力最接近的目标;不要提前设想高考失利的后果。

  调查

  考生复习兴奋点差异大

  针对高考前严重影响考生的心理厌倦性反应,李合群和几位心理专家进行过一次临床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考生感觉在自己的弱项上加强复习效果显著,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感觉在强项上复习更有收获,这两部分学生所占比例相差无几。调查还显示,对于复习效果好的科目,考生往往越学越兴奋,越有积极性,也感到越学越有收获,反之很多考生则越学越烦躁。

  李合群指出,考生应根据个人情况、兴趣和愿望来安排复习,而不是强迫自己。高考日益临近,在复习收获大的科目上多下功夫,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是要放弃学习兴趣较差的科目,而是指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给可以成为兴奋点的科目更大的复习空间。如果某一科目进入心理疲劳期,感觉似乎复习到了一个高度,就无法再逾越,可以找一些经典又精练的试题来做。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都是以前接触过的内容,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很多知识当再次学习时,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体会和心得,会让你重新激发复习的热情。

  提醒

  不要提前恐惧失败

  “如果考不上好大学这辈子就完了”,对高考失利的预测性恐惧,是不少考生倍感身心俱疲的重要因素。心理专家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将失败扩大化的不良心态。很多人都认为那些高考状元很聪明,其实他们都很平凡,有的人甚至从没有考过年级第一。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平和的心态。

  李合群说,很多考生之所以现在很焦虑、很浮躁,甚至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就在于这种对考试失败的恐惧,是一种放大后果过度恐惧的心态。而高考前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单一的生活方式,很容易造成心理疲劳,尽管这种心理疲劳可能并不是生理疲劳,但它会导致对智力发挥的抑制。与心理疲劳相交织的对失败的预测性恐惧,更不可能带来良好的复习状态。

  高考成功实力和心态缺一不可。如果说考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是硬件,那么心态调节状况是高考成功的软件。它可以使考生正常发挥,也可以使考生超常发挥或者发挥失常。不少“过来人”表示,高考成功70%取决于心态。还没考试就先对失败后的情况进行种种设想,怎么可能有一个好的心态。

  李合群说,要调整好心态,两个方面必须注意,一是根据模考情况合理确定与自己实力最接近的目标,这样有助于建立自信心;二是正确放松,累了就休息一下,困了睡上一会儿也无妨;复习中感觉大脑麻木了,不妨适当活动身体后找一本自己喜爱的“闲书”读一会儿,不仅放松心情还能减轻对“书”的厌倦感。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应该遵守的,但也不要囿于形式,可以根据身体状态灵活完成。即便是学校硬性安排的晚自习,如果确实感到状态不佳学不下去,也不妨请个假,在放松调整状态后再去完成原定的复习计划。

  方法

  舒缓心理运动最有效

  实在学不下去了也要硬着头皮学,这是很多考生的复习状态,也是造成考生出现心理厌倦性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心身中心主任颜红指出,如果感觉学不下去了,不如去做做运动,这是缓解压力调整状态的一种好方法。

  颜红说,备战高考的孩子几乎都远离了运动,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有人认为,考生们的心思全放在紧张的学习上,每天除了复习还是复习,哪还顾得上锻炼身体。其实,复习迎考期间同学们更需要运动。不论是从生理科学还是心理科学角度,兴奋和抑制是大脑皮层的活动规律,只有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复习效率。体育运动对于缓解压力是十分有效而无副作用的良药,不仅能够储备体能,更主要的是在运动中能够愉悦心情,给自己解压,比吃补品更能调整人的状态。考生的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心情不好时跑上几圈或跳跳绳,能够平静情绪。不过要注意,考生运动时不宜选择激烈项目,而且必须集中注意力,不要边运动边想功课,以免受伤。锻炼的最佳时间是下午4至6点,这是人体生理功能最好的时候,锻炼身体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避免在临睡前进行运动,以免过后太兴奋而影响休息。在户外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实习编辑:贺凤丽)

2008-04-23 07:15:00浏览5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