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五方面让幼儿学会“玩”

五方面让幼儿学会“玩”


  我们随处可以发现,孩子在玩时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是在玩,但却象认真的做事。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孩子是把“严肃”的目的与游戏过程中快乐的情绪结合起来,而成人往往只注重后者,忽略前者。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游戏在孩子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

  游戏虽是孩子喜欢的活动,但游戏种类多,方式多,十分复杂,这就要孩子“会”玩。怎样让孩子学会玩?怎样达到教育的效果呢?这还必须依靠成人的指导,但这种指导主宰、导演,但不是干预、控制。成人的指导作用体现为幼儿“玩”的支持者、帮助者、保护者和游戏的伙伴。具体从以下五方面来谈。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特定的环境引起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幼儿“玩”的前提。首先从物质条件来说,应该有孩子想玩的东西,好奇的玩具或者其他有助于孩子参与游戏的材料;同时还应有孩子“玩”的场地,如房间、户外草地、儿童游戏场等,再者从心理需求上来说,轻松自由的气氛,成人对孩子的关爱,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就能够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但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弄乱了房间,而责备限制孩子的游戏,干预孩子的玩法,改变孩子的游戏规则。如果这样,就会改变游戏本身自由、愉快、自然及探索的特性。应该让孩子在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表现自我,真正让孩子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二、在玩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并非完全是其自发的活动,同样需要模仿和学习。特别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就更需要成人作出适当引导,激发孩子去玩。这样孩子才可以产生想象,根据记忆、表象,运用素材去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孩子都起好的作用。家长应多关心了解孩子的游戏,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有放映大人们酗酒、打架的行为,这时就应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讲清道理,说明利害,从正面引导孩子去玩。

  三、在“玩”中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孩子玩时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意识,让孩子养成不依赖大人,能自己独立的玩。在西方国家,就较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初生的婴儿就放在一间独立的房间,让孩子自己睡,一岁多的孩子大都能自己玩。而在我们这里,父母总怕孩子不会玩,怕孩子摔疼摔伤,总陪在孩子身边,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依赖成人的习惯,不会自己去思考问题,也就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

  喜欢和同伴玩是孩子的天性,到了幼儿期,与同伴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这时,家长不要拒绝别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玩。孩子是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与人如何相处的。如果孩子长期与大人玩,大人会不自觉的迁就保护孩子,容易使孩子滋生霸道自负的行为,不利于孩子成长。所以成人要鼓励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得到锻炼,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合作意识。

  四、多让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

  现在,都市生活让人们渐渐失去了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也逐渐取消了孩子与大自然的相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电子游戏、电动玩具和因特网。这样会阻碍孩子探索自然界的兴趣。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多带孩子到户外的世界去游戏和活动。在户外,孩子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小伙伴们尽情嬉戏,创造性地多让孩子接触水、土、动植物等自然物质,扩大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家长和教师还应带领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孩子反应的灵敏性。特别要多从事操作活动和运动,家长不应只给孩子提供形象、电动、智力玩具。应该有一些运动性的玩具,如皮球、哑铃、跳绳等。这样孩子不仅从活动中获得了快乐,也锻炼了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更能促进孩子体质体能的发展。

  五、控制玩具数量,并让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

  孩子的游戏离不开玩具,但并非越多越好,应根据孩子的需要,主动为孩子选择玩具。在同一段时间里,如果玩具过多,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什么也玩不开,就导致游戏效果的差异性。因此,每次给孩子一部分玩具,剩下的收起来,玩厌了再拿新的。这样常玩常新,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玩完后,就应该让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这样可以养成孩子爱清洁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自我照料能力,为将来做事井然有序、善始善终、有责任心打下基础。但这种习惯的养成,成人不宜采取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去收拾。而应用游戏的方法去不厌其烦的引导孩子去收拾。如“布娃娃累了,她该睡觉了;小车该进车库休息了”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孩子会很自然的自觉的收拾自己的玩具。

  游戏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能有效的满足孩子的需要。在幼儿期,让孩子学会“玩”,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中展开想象,让孩子在玩中充满激情,让孩子在玩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实习编辑:贺凤丽)

2008-04-05 07:24:00浏览4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宝宝左胸有点突出是怎么回事
宝宝左胸有点突出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缺钙、鸡胸、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所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治疗。1、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双方或者是其中一方身材比较矮小,宝宝在生长发育期间,可能会出现左胸有点突出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异常的情况,则一般属于正常的现象,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2、缺钙如果宝宝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过度挑食或者是偏食,导致体内的营养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缺钙,从而出现发育迟缓、身体乏力、胸部异常突出等症状。建议家长平时要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多吃含钙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瘦肉等,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药物来治疗。3、鸡胸鸡胸是指宝宝胸骨向前隆起,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多数是肋骨和肋软骨过度生长,继发性地引起胸骨前突所致。宝宝可能会出现胸部异常突出、身体瘦弱等症状。家长可根据医生指示给宝宝使用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遵医嘱进行手术治疗,如胸骨沉降术、胸骨翻转术等。4、佝偻病佝偻病通常是因为宝宝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宝宝可能会出现多汗、烦躁、睡眠不安、胸部异常突出等症状。家长可根据医嘱给宝宝使用维生素D、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根据医生指示使用鱼肝油、维生素D等药物进行治疗。5、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般是指宝宝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宝宝可出现胸部异常突出、口唇青紫、活动耐力降低等症状。家长可根据医生指示给宝宝使用呋塞米、螺内酯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家长还可遵医嘱给宝宝采取手术治疗,如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宝宝的饮食均衡,同时注意宝宝的作息,避免熬夜。如宝宝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谭玉婷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宝宝吃了乳腺炎化脓的奶会怎样
宝宝吃了乳腺炎化脓的奶,可能会出现腹泻、发热、口腔不适、乳房胀痛、皮肤感染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治疗1、腹泻如果宝宝吃的乳汁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腹泻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进行治疗。2、发热如果宝宝吃了乳腺炎化脓的奶,可能会导致细菌或者病毒侵入血液,引起发热的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使用温水擦拭宝宝的额头、腹股沟等部位,帮助宝宝降温。3、口腔不适乳腺炎化脓可能是细菌感染、乳汁淤积等原因引起的。如果宝宝吃了乳腺炎化脓的奶,可能会导致口腔内出现异味、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使用清水或者是淡盐水给宝宝进行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卫生。4、乳房胀痛乳腺炎化脓的奶中可能会有脓液,会导致乳房内的乳汁淤积,引起乳房胀痛的症状。建议家长可以使用热毛巾热敷宝宝的乳房,缓解不适症状。同时,家长也可以使用吸奶器,将乳房内的乳汁吸出,缓解不适症状。5、皮肤感染如果宝宝吃了乳腺炎化脓的奶,可能会导致细菌或者病毒侵入体内,引起皮肤感染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医用碘伏、医用酒精等对宝宝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健康,可以适量给宝宝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等,避免食用辣椒、芥末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三岁宝宝经常病毒感染是什么原因
三岁宝宝经常病毒感染多考虑是免疫力低下引起的,也可能是卫生条件差、季节变换、不注意保暖、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处理。1、免疫力低下如果宝宝自身免疫力比较低下,对病毒等病原菌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可能容易导致反复感染的情况。建议平时做好宝宝的护理,注意保证宝宝的营养供给,还要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时间。2、卫生条件差如果宝宝居住的环境比较脏乱,卫生条件比较差,病毒等病原菌容易滋生,从而导致宝宝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建议保持居处的卫生清洁,也要保证宝宝的清洁,可每天使用温水擦拭宝宝身体和手部。3、季节变换在季节变换时,由于环境变化,导致宝宝机体抵抗力发生变化,也容易导致反复感染的情况。建议在季节变换的时候注意尽量减少带宝宝到人群过于聚集的公共场合。4、不注意保暖如果平时不注意给宝宝保暖,或者使用凉水给宝宝洗澡等,也容易导致宝宝受凉,导致上述情况。平时要注意根据环境温度、季节变化的情况及时给宝宝增添衣物,也要避免给宝宝用凉水洗澡或擦拭,以免宝宝受凉。5、营养不良如果平时没有做好宝宝的喂养工作,喂养过少或者过度喂养,都可能会导致宝宝胃肠功能的损伤,出现营养吸收不足或者不良的情况,导致宝宝出现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平时合理喂养宝宝,在喂养完宝宝后也可以适当给宝宝按摩腹部,促进消化。平时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李兰娜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一岁半宝宝还要吃AD吗
AD通常是指维生素AD。一岁半宝宝是否还要吃维生素AD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判断。一般来说,如果宝宝饮食均衡、户外活动充足且生长发育正常,可酌情减少或暂停维生素AD的补充;但如果宝宝存在挑食、户外活动少或有某些特定疾病等情况,则可能需要继续补充维生素AD。如果一岁半的宝宝饮食丰富多样,摄入了足够的富含维生素A和D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奶制品、胡萝卜、菠菜等,同时宝宝户外活动时间充足,能够通过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并且宝宝生长发育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佝偻病、夜盲症等维生素缺乏相关的症状,那么可以考虑酌情减少或暂停维生素AD的补充。例如,一些宝宝食欲良好,不挑食,每天都有一定时间在户外玩耍,身体状况良好,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观察一段时间,不急于继续补充维生素AD。然而,如果宝宝存在挑食现象,某些富含维生素A和D的食物摄入不足,或者由于天气原因等户外活动较少,皮肤合成维生素D不足,又或者宝宝有某些特定疾病影响了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那么就可能需要继续补充维生素AD。比如,患有慢性腹泻、肝胆疾病等的宝宝,可能会影响维生素A和D的吸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补充以满足身体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关注宝宝的饮食结构,尽量保证宝宝摄入多样化的食物,以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其次,要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安排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的同时也能增强宝宝的体质。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AD,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的营养师,其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同时,要注意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维生素AD,避免过量补充,以免引起中毒等不良后果。如果宝宝在补充维生素AD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