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引导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心灵引导

让孩子“会听话,会说话”

举报/反馈
2008-04-04 07:20:0039健康网社区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

  在小学,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常常是手举得高高的,有的惟恐老师看不见而站起身来,有的甚至着急地喊起来:“老师让我说!”……然而,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反倒越发不愿发言了。这种现象,固然与学生在心理上由“自我中心”转到注意周围环境和他人评价等因素有关。但是,通过调查和与学生座谈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表达欲望”没有给予很好的保护和引导。教师要因材施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到表达成功的欢愉,从而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

  一般人在低幼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都远远高于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应努力使孩子们的这种习惯保持下来。课堂上,教师可随时提问:“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说过的话?”“前面那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谁能学说一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们养成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的习惯。

  在课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诸如“留心生活中大人们的对话”、“倾听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谈”、“收听新闻广播、少儿节目”等听话训练,然后,利用“语文活动课”组织他们学说,并给予具体指导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从小学会“倾听”,并养成向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口头语言的良好习惯。

  格罗塞指出:“谁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的思维能力”。可见“发展思维能力”,是“说话”训练“生根”的关键。寻因索果,理清脉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多问个为什么,事情的始末缘由、来龙去脉,文章的结构顺序、选词用句等,也就是从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都要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就要组织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比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为“说话”训练打下了丰厚的基础,达到“会说话”的目的。此外,积极引导生活会话,将学生想说、爱说的内容纳入到“说话”训练中来,将“说话”训练所得到的经验和成果,与生活会话的亲切自然有机结合起来。譬如:农村的孩子到校早,在老师到来前,他们总要“说上一阵子”,经调查得知,他们或是互述“见闻”,或是仿学电视节目,那声调、语气和爽朗的笑声,那神情、举止和全身心的投入都是课上很少听到、见到的。所以,就应该鼓励他们在说话时保持这种自然的情态,放在“语文活动课”上加以指导和训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提高了生活会话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表达的热情;同时,矫正了学生到校后和自习课上“情不自禁”而说话的毛病;此外,学生的“说话”训练也平添了许多亲切、自然的氛围。

(实习编辑:贺凤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