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让孩子闯一闯 ——孩子需要磨炼

  我们先看两个例子。

  例一:一个小男孩,被送进了一所寄宿制学校。第一天就器着喊着要回家,他在教室里闹,他妈妈在教室外掉眼泪。星期五接回家去,孩子说再也不去学校了,甚至扬言:“再送我去,我就自杀。”妈妈心软了,就找人商量,是否换一所非寄制学校。别人劝她,不要过于心疼孩子打退堂鼓,要教育孩子向别的小朋友学习,一旦合了群,就会习惯的。星期一家长坚持把孩子送去了,孩子虽然哭闹,见到老师好了许多。等到星期五再接时,情绪基本正常。一个月以后,孩子总是高高兴兴上学去。假如这位家长出于心疼,迁就了孩子会是什么结果?

  例二:一位年轻的著名学者,回忆自己成长道路时说:我家在海边,小时生活困难,9 岁才上小学。5岁时就打猪草,帮家里养鸡养猪。还经常凌晨4点起床去“赶小海”,捡海货拿到自由市场上去卖。正是小时候的艰苦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进学校后,珍惜时间,加倍努力,成绩一直很好,直到大学毕业出国留学,获博士学位。

  这样的例子很多,使我想起了孟子的一段名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盘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连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的意思是:要让一个人挑起重担,必须让他的身体和意志受到磨炼,让他的筋骨受到劳累,让他的肠胃挨些饥饿,让他的身体感到空虚困乏,让他做事不能轻易达到目的,这是为了激励他的上进心,磨炼他的忍耐力,增强他的各种本领。

  为什么磨炼对人的成长这么重要呢?

  磨炼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要努力去战胜它们,既需付出体力,又需付出心力。在这个过程中,会体会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奋斗、不吃苦是不会成功、不会前进的。做人不能总是轻松愉快、一帆风顺。正如古诗所写:“梅花香自苦寒来。”

  磨炼必须面对实际,深入实践,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既需要知识,又需要能力。在实践中,许多不知道的东西知道了,许多不会做的事情会做了。知识增长了,本领也提高了。正如古人所云:“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许多家长都读过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那是一篇关于实践重要性的充满哲理的经典之作。重读《实践论》对我们教育孩子也大有裨益。

  为什么有些家长心里知道磨炼对孩子是需要的,却很少给孩子磨炼的机会呢?

  主要原因是心疼孩子。爱还爱不过来呢,怎舍得让孩子吃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感冲淡了理智”。此外,家长常常有所担心,孩子离自己远些去磨炼,怕生病,怕出危险。天津市一所小学, 把三年级的学生带到远郊县一个军营去磨炼, 事先没有告诉家长具体地点。可是两天以后,一拨儿又一拨儿家长带着吃的来看孩子了。孩子是什么表情呢?努力克制想爸爸、妈妈的情感,对家长说:“你们赶快回去,让我多难为情啊!”看来,孩子们很愿意参加集体的磨炼。

  磨炼的方式很多,除了学校、社会团体组织的磨炼式夏令营、冬令营、社会实践以外,徒步远足、爬山,经常性体育活动,难度较大的劳动,独立处理问题,坚持生活自理等都会使孩子得到磨炼。关键在于家长的认识和决心。

  这里,把著名学者、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一段话送给家长:“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实习编辑:贺凤丽)

2008-03-19 07:37:00浏览8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