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趣味心理分析:为什么你这么倒霉?

  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人,整天祥林嫂一般抱怨:我怎么这样倒霉?生活为什么对我不公平?为什么别人都活得光鲜亮丽而我不行……仿佛他(她)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

  在心理学上,存在一个知觉显著性的概念,意思是那些成为人们注意焦点的信息常常被认为是更为重要的信息,换言之,你关注到什么什么就重要。心理学家为此曾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要求两名男生进行一段对话,其他人进行观察。实际上,这两个对话者是实验的同谋,对话的内容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在每一轮的实验中,都有6名真正的被试,他们坐在指定的位子上,围绕着两人对话。安排如下图所示:

趣味分析:为什么这么倒霉? 
趣味分析:为什么我这么倒霉?

  其中的两人分别坐在两名对话者的两侧,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名对话者;如,观察者A B;另外四名观察者分别坐在两名对话者的后方,他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名对话者的背面以及另一名对话者的正脸,如,观察者A或观察者B。

  对话结束之后,研究者要这些观察者说出,在对话过程中谁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虽然这6名观察者看到的是同一场对话,但答案却不相同,谁最有影响力呢,他们看得最清楚的人最有影响力。具体地说,观察者A认为角色A更有影响力,在谈话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观察者B认为角色B更有影响力,在谈话中处于主导地位;至于A、B都看到的观察者A B,则认为两个人的影响力差不多。因此,如知觉显著性概念所预期的,我们注意到的信息,是最为重要的信息。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什么信息了呢?作为一个个体,当然你最清楚自己的环境遭遇,你最明白自己所面临的艰难困苦,但你看不到别人的,尤其是难以了解别人的不幸遭遇,因为在公开的场合,谁不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表露出来呀。因此,结果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世界上那个最倒霉的人。

  另外,这种现象我们也可以用心理学上“当事人/旁观者差异”概念得到进一步的解释,这种观念认为,在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人们习惯于做性格归因,即别人遭遇困难是因为他(她)人品差;而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则更注重情境因素,即自己遭遇不幸则是因为老天不公。这样,别人倒霉是罪有应得,而自己倒霉则是天妒英才,我们就更感觉自己委屈了。

  其实,千人千般苦,别人不晓得。我们觉得自己痛苦其实是没有看仔细别人的挫折,你比下面的人更痛苦吗?

  有这么个人,也许你知道他。在1832年,当时他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他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下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尽磨难。他再一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可能我可以成功了!”第二年,即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里憔悴,数月卧床不起。在1836年他还得过神经衰弱症。1838年他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仪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没有成功。直到17年后的1860年,历经更多的磨难和失败之后,这个人当选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是阿伯拉罕·林肯。可是他的噩运并没有结束,1865年,他被暗杀了。

  心理学上还有一个真实的更夸张而具有戏剧性的案例:

  那是一个14岁的男孩。8岁那年的11月,他的母亲突然去世。9岁那年的11月,他从梯子上掉下来,摔断了胳膊。10岁那年的11月,他骑自行车时发生车祸,造成头骨断裂,还伴有严重的脑震荡。11岁那年的11月,他从天窗跌了下来,造成臀部骨折。12岁那年的11月,他从滑板上摔下来,导致手腕骨骨折。13岁那年的11月,他被汽车撞伤,造成骨盆断裂……看了这个案例,你还觉得自己最倒霉吗?

  最后,我们再回忆一下《多拉A梦》中的大雄同志:

  据不完全统计,大雄在《哆啦A梦》全集中一共被胖虎揍173次,被老师骂60次,被妈妈骂了327次,被狗咬23次,掉进水沟14次……你心情好多了吧,大雄那么倒霉,还这么乐观地活着,向大雄同志学习吧。

(责任编辑:周菌)

2012-03-27 01:15:00浏览7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尹化
精选
尹化主治医师心身医学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去咨询
心理疾病(焦虑症 抑郁症等) 睡眠相关疾病(失眠 发作性睡病等)神经系统疾病
崔界峰
精选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临床心理科
北京回龙观医院
去咨询
基于各种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或来访者的需要,根据症状或个人成长的轻重缓急,分阶段地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和温尼科特式心理动力学治疗,并将各种心理治疗流派有机结合,针对焦虑恐惧、各类人格障碍、愤怒烦躁、情感困扰、婚姻家庭关系、夫妻治疗、性心理障碍、亲子关系、网络成瘾、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程度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患者理解症状,了解自己,增强自我功能,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个人实现和自我掌控的目标。可通过面对面心理治疗、网络视频及电话咨询等方式,与患者和来访者建立长期稳定的治疗关系,保证其获得后疗效的巩固和维持,及社会功能的远期改善。
王焕强
精选
王焕强副主任医师心理科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
去咨询
擅长:常见睡眠障碍(失眠)、焦虑症、神经症、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及青少年心理行为异常指导,老年期精神障碍 ,以及其他常见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诊断,评估及治疗。
查看更多心理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