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揭开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神秘面纱

  专家小传

  胜利,精神卫生与精神病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系和罗切斯特大学精神病学系访问学者,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精神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

  理咨询是一个帮助当事人了解、接纳、发展自己的过程。很多人认为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去心理咨询。其实不然,心理咨询一般针对没有达到明显病理程度的心理问题。普通人的苦恼中也反映出心理不够健康的成分,积累的多了,难免会出现心理障碍。

  在西方,想了解自己的个性找什么性质的工作更合适,可以找职业心理咨询师;家庭关系出现问题时,可以寻找家庭心理治疗师。有烦恼都可以去心理咨询,不一定非等到苦恼不堪,甚至需要休学、停业再去亡羊补牢。

  让我们先通过一个发生在美国心理学家托迪夫人身上的例子来了解心理咨询。有一次,托迪和一起带着6岁的孙女逛商场。一路上,她和儿媳妇光顾着说话忽略了孙女,逛到一半,小女孩开始发脾气,指着玩具店说要一个滑板车。儿媳妇坚决不给买,说家里已经有了,再买实在浪费。劝说不成,小女孩便开始哭闹,儿媳妇见状便气走了,把托迪和小女孩撂在了原地,托迪便对小女孩说:“你看,你妈妈说不能买,我不能不尊重她的意思,你又非得要,这样,咱们问商店能不能免费送我们一个滑板车。”小女孩同意了,于是托迪就带着小女孩走进玩具店,问老板能不能送一个滑板车,得到的回答当然是不可以。托迪对小女孩说,这家不行,我们再换一家试试。如是反,当问到第八家商店的时候,小女孩不哭不闹了,很平静地说:“奶奶,我不要滑板车了,咱们走吧。”其实,小女孩是想通过向大人索要滑板车,来获得大人对自己的关注。而托迪在她哭闹后,及时陪她一起“讨要”玩具车的行为正好满足了她得这种需求,所以她就不再哭闹了。实际上,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满足更深层次心理需求的过程,如果心理需求大部分都得到了比较好满足的话,就不要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则是针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进一步矫治。人们在寻求心理治疗的同时,必然会关注它的效果。其实,心理治疗的关键在于心理治疗关系,即治疗师能否和当事人形成良性互动,它要求治疗师在意而不批评(关切当事人的苦恼而不搅入其负面情绪中)、协助而不包办、不偏倚地提供对当事人心理成长有建设性的帮助。这种心理治疗关系的形成,要求心理咨询师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掌握一项基本功——“同理心”(Empathy)。这就要求帮助者既能设身处地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又不局限于当事人的思维模式。不然,一不小心就会停留在“热情”水平,这时如果短期的努力帮助不了患者,热情就会消退;有时还会蜕变为“同情”,二者都不利于心理治疗的进展。

  因此,要用专业心理治疗的态度来建立与患者的基本关系,帮助患者前进。例如,有的患者说,“我妈太烦了,总是啰啰嗦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听完患者的抱怨后,会不批评也不偏倚地重构患者的话:“通过您的倾诉,我认为您特别希望能够得到一份宽厚的母爱,是这样的吗”。患者几乎都会说“确实是这样”。那么接下来问题就转化为怎么做能得到母爱了,这样就能使治疗关系更进一步。

  然而,心理治疗成功与否并非完全取决于咨询师,业普遍认为,70%的疗效来自求助者改变的愿望与行动。因此,寻找合适的咨询师和治疗师,进行接触和协商,并在随后的互动中建立起积极的关系是产生效果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诊室里的感悟只有落实到生活中,才能有效改变生活状态,逐步走出烦恼。

(责任编辑:龚艳丽)

2011-12-12 01:16:00浏览5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