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1年6月13日,澳大利亚悉尼举行“荡妇游行”,强调女性应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穿衣,并应该被尊重。多伦多今年稍早发起首场荡妇游行,原因是当地警官在一所大学演讲中提到:“女性要避免性侵,就不应穿得像荡妇般暴露”,引发外界强力反弹。
前段时间一段几分钟时长的视频在微博上被转来转去,引起了很多关注,无他,视频的内容是在公交车上一位穿着暴露的年轻女子趴在前方座椅的椅背上睡觉,前边座位上的老伯是该视频的另一主角,他老人家不辞劳苦一个劲地扭转身看MM那低得几乎快要全部暴露出来的胸部。这一幕恰好被坐在对面的乘客看到并用手机拍摄了视频发上了微博,一时间众说纷纭,有指责老伯“咸湿”的,有批评女孩穿得太少且在公共场合不够检点的。
而在中国之外,今年6月上旬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了大规模的“荡妇游行”,强调女性应该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穿衣并应该被尊重。这源于加拿大多伦多警察迈克·圣圭内蒂在某次演讲时说的话“女性要避免性侵犯,就不应该穿得像荡妇般暴露”,引发外界强力反弹,演变成一场几乎席卷全球的抗议热潮。
于是,我们不禁要从两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含蓄能够接受什么尺度的暴露,第二个是女性穿着暴露究竟是展现美还是真的是诱惑的源头,本期我们的心理话题就从这两方面入手,请心理咨询师帮我们分析一二。
1、女性对身体自信的窗口?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组女性先给自己的身体状态打分,比如她自己是否认为自己的身材性感、优美等。然后提供给她一些性感、暴露的服装,穿上之后面对一些公众进行展示。
实验结果表明,那些越是对自己的身材认同程度高且表现得充满自信的女性,衣着越趋向于暴露;反之,凡是对自己的身材不够满意或者缺乏自信的女性,则往往在着装上趋向保守。
心理咨询师分析说,从上述这个实验当中我们至少可以先理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女性着装的暴露,有时候可能与天气、季节的关系并不大,并非仅仅是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女性才选择穿着暴露,这事实上是女性对自身体态看法的体现。尽管不一定是百分之一百的体现,但至少可以认为那些喜欢穿得比较少的女性内心对自己的身材是认可的、欣赏的,这同时也是自信心的一种表现。
此外,这个实验也可以换另外一种做法,比方说,请同样一位女性,以两套服饰亮相,这两套服饰的最大区别在于一套将身材包裹得非常密实,另一套则较为暴露、性感。然后请这位女性分别换上两套不同的服饰在同一群人面前亮相,同时请大家对她的自信心做个评估。注意,在这个变换了方法的实验当中,“大家”成为了实验的主体,而实验结果也同样表明,凡是穿着密实那套服饰出场时的女性,“大家”对其自信心的评价往往较低,相反,当她(同一人)穿着另一套较为暴露、性感的服饰出现时,“大家”对她的评价是对自己有自信。
2、赢得关注的魅力形式?
当然,从上边那两种不同主体的实验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那就是衣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女性对自我的认同程度以及是否拥有相应的自信。但为什么在广州公交车上的视频会让很多网友将指责的焦点放在低胸MM身上而加拿大多伦多警察的一句话就引发了一波接一波的“荡妇游行”?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中西方观念毕竟有别,中国人传统文化当中本来就讲究含蓄,不大适应将通常视为较隐私的身体暴露于他人面前,加之中国女性对于自己身材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开始改变和开放的,暴露的尺度更是逐渐加大的,这与西方女性由来已久的观念有着很大的出入。
西方社会当中不论男女,对于自己的身体都视为是“上帝赐予”,不管长成什么样都能坦然接受和对待,并不因为自己身体过肥过胖或存在不完美而烦恼。
于是,我们可以再度得到一个启发,那就是尽管衣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女性对自我的认同程度以及是否拥有相应的自信,但这仅仅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不一定适合所有场合、适用于所有人群。
而在心理专家看来,中国女性的着装暴露,在心理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得到他人关注”的需要,这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也可以说是在现代社会中被放大了的焦点,且不说一些明星、模特“一脱成名”那么极致的例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状若扭曲的心理要想赢得他人的关注,将周围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的身上,衣着的暴露是最为简洁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同样扭曲的心理是有着连带关系的,即得到的关注越多,意味着自身的魅力越大,并且不管这种关注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对于当事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虚荣心与满足。
3、暴露与安全感有关?
心理专家指出,女性着装的暴露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经济的晴雨表,裙子的长度很可能与市场经济状态有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并且在人类过往的历史上可以找到一些案例。
比方说,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之后,经济大萧条时期到来,女性的裙子长度基本上在膝盖以下。而被称为“黄金时期”的上世纪60年代,道琼斯指数攀上一万点,超短裙成为了女性着装中的主要角色。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石油的禁运导致美国经济萎靡,于是纽约大街上的大部分女性都换上了长可及踝的裙装。
至目前为止,根据以往观察所得的资料显示,女性裙子的长度似乎果然与当时的经济状况有点关联,裙子的长度越短,说明市场经济状况越好,反之,当然就差了。这其中的原因有人解释为“焦虑感”,但从心理学上来看,恐怕更多的是与“安全感”有关。
编后语:相对而言,在市场经济状况不佳的时代当中,多数人会产生“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而经济状况良好的时代,内心的安全感相应也会充裕起来。这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不同时期、不同女性裙子长短、着装是否暴露的问题,缺乏安全感的女性着装上很可能也趋向于保守,因为她内心渴望将自己包裹起来有地方藏身。而不存在安全感缺失的女性,有可能会选择相对性感、暴露的着装风格,借此表达自己。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练丽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