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女性穿着暴露 与安全感有关

  导语:2011年6月13日,澳大利亚悉尼举“荡妇游行”,强调女性应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穿衣,并应该被尊重。多伦多今年稍早发起首场荡妇游行,原因是当地警官在一所大学演讲中提到:“女性要避免性侵,就不应穿得像荡妇般暴”,引发外界强力反弹。

  前段时间一段几分钟时长的视频在微博上被转来转去,引起了很多关注,他,视频的内容是在公交车上一位穿着暴露的年轻女子趴在前方座椅的椅背上睡觉,前边座位上的老伯是该视频的另一主角,他老人家不辞劳苦一个劲地扭转身看MM那低得几乎快要全部暴露出来的胸部。这一幕恰好被坐在对面的乘客看到并用手机拍摄了视频发上了微博,一时间众说纷纭,有指责老伯“咸湿”的,有批评女孩穿得太少且在公共场合不够检点的。

  而在中国之外,今年6月上旬澳大利亚悉尼举行了大规模的“荡妇游行”,强调女性应该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穿衣并应该被尊重。这源于加拿大多伦多警察迈克·圣圭内蒂在某次演讲时说的话“女性要避免性侵犯,就不应该穿得像荡妇般暴露”,引发外界强力反弹,演变成一场几乎席卷全球的抗议热潮。

  于是,我们不禁要从两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第一个是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含蓄能够接受什么尺度的暴露,第二个是女性穿着暴露究竟是展现美还是真的是诱惑的源头,本期我们的心理话题就从这两方面入手,请心理咨询师帮我们分析一二。

  1、女性对身体自信的窗口?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让一组女性先给自己的身体状态打分,比如她自己是否认为自己的身材性感、优美等。然后提供给她一些性感、暴露的服装,穿上之后面对一些公众进行展示。

  实验结果表明,那些越是对自己的身材认同程度高且表现得充满自信的女性,衣着越趋向于暴露;反之,凡是对自己的身材不够满意或者缺乏自信的女性,则往往在着装上趋向保守。

  心理咨询师分析说,从上述这个实验当中我们至少可以先理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女性着装的暴露,有时候可能与天气、季节的关系并不大,并非仅仅是在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女性才选择穿着暴露,这事实上是女性对自身体态看法的体现。尽管不一定是百分之一百的体现,但至少可以认为那些喜欢穿得比较少的女性内心对自己的身材是认可的、欣赏的,这同时也是自信心的一种表现。

  此外,这个实验也可以换另外一种做法,比方说,请同样一位女性,以两套服饰亮相,这两套服饰的最大区别在于一套将身材包裹得非常密实,另一套则较为暴露、性感。然后请这位女性分别换上两套不同的服饰在同一群人面前亮相,同时请大家对她的自信心做个评估。注意,在这个变换了方法的实验当中,“大家”成为了实验的主体,而实验结果也同样表明,凡是穿着密实那套服饰出场时的女性,“大家”对其自信心的评价往往较低,相反,当她(同一人)穿着另一套较为暴露、性感的服饰出现时,“大家”对她的评价是对自己有自信。

  2、赢得关注的魅力形式?

  当然,从上边那两种不同主体的实验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那就是衣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女性对自我的认同程度以及是否拥有相应的自信。但为什么在广州公交车上的视频会让很多网友将指责的焦点放在低胸MM身上而加拿大多伦多警察的一句话就引发了一波接一波的“荡妇游行”?

  这其实并不难理解,中西方观念毕竟有别,中国人传统文化当中本来就讲究含蓄,不大适应将通常视为较隐私的身体暴露于他人面前,加之中国女性对于自己身材的接受和认可程度也是近年来才逐渐开始改变和开放的,暴露的尺度更是逐渐加大的,这与西方女性由来已久的观念有着很大的出入。

  西方社会当中不论男女,对于自己的身体都视为是“上帝赐予”,不管长成什么样都能坦然接受和对待,并不因为自己身体过肥过胖或存在不完美而烦恼。

  于是,我们可以再度得到一个启发,那就是尽管衣着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女性对自我的认同程度以及是否拥有相应的自信,但这仅仅可以作为一个参照,不一定适合所有场合、适用于所有人群。

  而在心理专家看来,中国女性的着装暴露,在心理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得到他人关注”的需要,这可以说是人的一种生存本能,也可以说是在现代社会中被放大了的焦点,且不说一些明星、模特“一成名”那么极致的例子,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状若扭曲的心理要想赢得他人的关注,将周围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自己的身上,衣着的暴露是最为简洁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同样扭曲的心理是有着连带关系的,即得到的关注越多,意味着自身的魅力越大,并且不管这种关注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对于当事人都有一种心理上的虚荣心与满足。

  3、暴露与安全感有关?

  心理专家指出,女性着装的暴露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经济的晴雨表,裙子的长度很可能与市场经济状态有关,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并且在人类过往的历史上可以找到一些案例。

  比方说,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之后,经济大萧条时期到来,女性的裙子长度基本上在膝盖以下。而被称为“黄金时期”的上世纪60年代,道琼斯指数攀上一万点,超短裙成为了女性着装中的主要角色。上世纪70年代阿拉伯国家石油的禁运导致美国经济萎靡,于是纽约大街上的大部分女性都换上了长可及踝的裙装。

  至目前为止,根据以往观察所得的资料显示,女性裙子的长度似乎果然与当时的经济状况有点关联,裙子的长度越短,说明市场经济状况越好,反之,当然就差了。这其中的原因有人解释为“焦虑感”,但从心理学上来看,恐怕更多的是与“安全感”有关。

  编后语:相对而言,在市场经济状况不佳的时代当中,多数人会产生“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状态,而经济状况良好的时代,内心的安全感相应也会充裕起来。这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不同时期、不同女性裙子长短、着装是否暴露的问题,缺乏安全感的女性着装上很可能也趋向于保守,因为她内心渴望将自己包裹起来有地方藏身。而不存在安全感缺失的女性,有可能会选择相对性感、暴露的着装风格,借此表达自己。

(责任编辑:龚艳丽 实习编辑:练丽特)

2011-07-29 00:00:00浏览6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脚痒脚丫烂用什么药治疗中医
脚气通常是指足癣。中医常用苦参、黄柏、蛇床子、土槿皮等药物治疗足癣引起的脚痒脚丫烂症状,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为真菌感染及具体菌种。1、苦参:苦参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其含有的苦参碱等成分,对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在治疗足癣时,苦参可通过抑制真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脚痒症状。常与其他药物配伍,煎汤外洗,能有效改善脚丫烂的情况。2、黄柏:黄柏同样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抗菌谱较广,对引起足癣的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黄柏可减轻脚部因真菌感染导致的红肿、瘙痒和溃烂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常将黄柏制成药膏外用,以增强疗效,促进脚部皮肤的修复。3、蛇床子:蛇床子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的作用,对于足癣引起的脚痒、脚丫烂,蛇床子可改善局部症状,缓解瘙痒感,促进皮肤愈合。常被用于中药泡脚方中,让药物有效成分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治疗作用。4、土槿皮:土槿皮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治疗足癣时,土槿皮能直接作用于真菌,破坏其结构,阻止其生长繁殖,从而减轻脚痒和脚丫烂的症状。常制成酊剂外用,可使药物更好地渗透到皮肤深层,发挥抗菌作用。日常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勤洗脚,勤换鞋袜,避免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不给真菌滋生创造条件。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和吸汗性强的袜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若脚部出汗较多,可适当使用一些具有吸汗功能的鞋垫。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病什么症状,用什么药好
脚气病主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水疱、脱皮等,常用的药物有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伊曲康唑胶囊等,建议患者注意脚部卫生,保持脚部干燥,有助于缓解症状。一、症状:1、皮肤瘙痒:真菌感染脚部皮肤后,会刺激皮肤内的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感。患者会感觉脚部皮肤有明显的瘙痒感,尤其是在脚趾缝、脚底等部位。瘙痒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只是偶尔感到轻微瘙痒,有的则瘙痒难忍,甚至会因搔抓而导致皮肤破损。2、水疱:真菌在皮肤内繁殖,可能引起皮肤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形成水疱。这些水疱通常出现在脚底、脚趾侧面等部位。水疱大小不一,小的如针尖,大的可能直径数毫米。水疱内含有澄清的液体,周围皮肤可能会发红。3、脱皮:患者脚部皮肤可能还会出现脱皮现象,通常从脚趾开始,逐渐蔓延至脚底和脚跟。脱皮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轻者只是轻微的片状脱皮,重者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的皮肤脱落。这是因为真菌破坏了皮肤的角质层,使角质层细胞之间的连接松散,从而导致皮肤脱落。二、药物:1、硝酸咪康唑乳膏: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对多种引起脚气病的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使用时,需先将脚部清洗干净并擦干,然后将乳膏均匀涂抹在患处,一般需要遵医嘱使用。2、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本品能特异性地抑制真菌角鲨烯环氧化酶,阻断真菌细胞膜的形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干燥、发痒,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3、伊曲康唑胶囊:对于外用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也可以考虑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胶囊。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能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从而干扰真菌的代谢和生长,达到治疗脚气病的目的。建议患者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另外,在治疗期间,要坚持按时用药,不要症状一缓解就停药,以免真菌未被彻底杀灭而导致复发。同时,要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有助于减少脚部出汗,为脚部创造一个不利于真菌生长的环境。如果脚部出现破损、感染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与脚气病一样吗
脚气与脚气病不一样。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浅表性皮肤病,医学上称为足癣;而脚气病则是因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也被称为维生素B1缺乏病。足癣的病因明确为真菌感染,常见的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在温暖潮湿的足部环境中大量繁殖。该疾病的症状表现多样,水疱型可见足部出现米粒大小水疱;糜烂型多发生于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剥脱后露出潮红糜烂面;鳞屑角化型则表现为皮肤粗糙、增厚、脱屑。而维生素B1缺乏病主要是因为长期摄入维生素B1不足,如长期食用精白米面,或患有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B1吸收等。干性维生素B1缺乏病以周围神经炎症状为主,患者会感觉下肢无力、肌肉酸痛、行走困难;湿性维生素B1缺乏病常伴有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悸、气促、水肿等。治疗足癣以抗真菌治疗为主。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药物硝酸咪康唑乳膏,能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达到杀灭真菌的作用;也可以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通过抑制真菌的角鲨烯环氧化酶,阻碍真菌细胞膜形成,发挥抗真菌功效。对于症状严重、外用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可遵医嘱口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胶囊。维生素B1缺乏病则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治疗。通常情况下可口服维生素B1片,对于病情较重或不能口服的患者,可采用肌肉注射甲硫氨酸维B1的方式。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B1食物的摄入,如糙米、全麦制品、豆类等。如果出现足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需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脚盆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引起足癣。。合理饮食,避免过度依赖精白米面,保证营养均衡,预防维生素B1缺乏病发生。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足癣和脚气是一样的吗
足癣和脚气本质上是同一类疾病,均由真菌感染足部皮肤引发。在医学范畴内指代相同病症,“脚气”只是更为通俗的叫法。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患者正确认知疾病,从而采取恰当应对措施。足癣(脚气)的致病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这些真菌喜好温暖潮湿的环境,而足部恰好具备这样的条件。尤其在炎热夏季,或是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鞋袜时,足部大量出汗,局部湿度增加,皮肤表面温度升高,为真菌生长繁殖创造了理想温床。真菌凭借自身分泌的角蛋白酶,能够分解皮肤角质层,得以深入皮肤内部扎根生长。并且,真菌细胞壁含有特殊多糖成分,可抵御人体免疫细胞攻击,使得免疫系统难以将其彻底清除,进而在足部持续感染、扩散,引发一系列病变。足癣(脚气)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足部瘙痒,瘙痒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严重时会对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极大干扰。足部皮肤常出现大小不一的水疱,水疱破裂后会形成糜烂面,伴有渗出液。若处理不当,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出现脓疱。随着病程进展,足部皮肤会逐渐变得粗糙、增厚、角化,外观上呈现明显的病变特征,不仅影响足部美观,还会对正常行走等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一旦确诊足癣(脚气),需及时治疗。可外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均匀涂抹于患处,务必坚持按疗程用药。若症状严重,应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日常要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透气性良好的鞋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