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探秘“秒杀”能否影响心理健康

  其实“秒杀”就是将“限时抢购”的购物方式移植到了网络上,是一种限定产品销售时间的促销手段。因其操作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就能够以“无法想像的折扣”“抢”到所需要的商品。谁都想以低价获得超值的商品,并且万人一起竞争的感觉能让成功“秒杀”者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秒杀”深获人心,然而,心理专家提醒说,“秒杀”过程中过分执著,甚至沉迷其中,就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到个人的情绪与正常生活。

探秘“秒杀”能否影响心理健康

  A “秒杀”让人欢喜让人忧

  说起“秒杀”,24岁的林小姐最有发言权,她自称是一个标准的“秒杀狂”。当全职主妇的她,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不用外出工作,而且不用为家庭经济操心,购物可以随心所欲,因此,林小姐最喜欢每天在家上网购物,所有网购的网址她都一清二楚。床单、鞋子、衣服、小家电、电子产品……几乎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她都要在网上“秒杀”一番。她说:“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看着眼前五花八门的商品,一看就停不了。只要守在电脑前面抢购,就有可能抢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感觉非常过瘾。”不过,林小姐也坦言,出于冲动“秒杀”下来的很多商品都没有实际用处,常常被搁置在一旁,而且有时还会出现货不对板的情况,搞得自己心情不佳。

  而在一家企业担任业务经理的尹小姐也非常热衷“秒杀”,不过她更注重的是“秒杀”时的刺激和成就感。“每当成功地‘秒’到一样限量商品时,我就会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觉得自己很厉害,心里充满了自信,做起事情来会特别带劲。业绩不好心情低落时,‘秒杀’就成了我消除沮丧感的最佳方法之一。”尹小姐觉得,“相对于买到的东西,‘秒杀’活动本身更吸引我。我要的就是那种刺激,追求的是战胜了对手的快感。”

  而吴先生则对“秒杀”深恶痛绝。吴先生的妻子也是个“秒杀”达人,有时一个月花在“秒杀”活动上的费用高达数千元。“不仅仅是费用的支出,还有情绪的传染。”吴先生说,“我的心情,经常经历坐过山车般的刺激。老婆如果‘秒’到了想要的东西,那天的家务活我就不用做了,还可以得到其它的奖励。如果‘秒’不到,我那几天就要倒霉了,不光要做家务,还要面对老婆的一张‘臭脸’。”

  B “秒杀”只应成为生活中的“调味品”

  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科副科长、心理咨询师邓文英认为,能以最快的速度“秒杀”成功实属小概率事件。如果“秒杀”参与者过分执著于最终结果,甚至沉迷其中,就会给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个人情绪和正常生活。

  这种心理状况类似于购买彩票时的心理状况,对获得大奖抱有巨大的希望,当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躁不安、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问题。

  另外,参与“秒杀”活动需要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高度集中精神,在商家有目的的引导下,这种心理亢奋的状态就会到达顶点,参与者很可能产生不理智的消费冲动,买下自己不需要的商品。

  “还有很多年轻人参与‘秒杀’是为了追求新鲜感和刺激感。适当地将其作为生活的‘调味品’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沉迷其中,将其当做生活的重心,恐怕就得不偿失了。”邓文英说,很多年轻人在悠闲的生活环境里,对生活没有追求,没有新鲜感;也有一部分年轻人朝九晚五地上班工作,枯燥的生活让他们找不到刺激,“秒杀”正好能满足他们追求刺激,寻找乐趣的需要。在电脑面前与成千上万人一起抢购一件商品,那种挑战成功的快乐,能够让他们摆日常生活中的沉闷和来自工作或生活的压力,但要知道,过犹不及。

  C 如何才能做到“秒杀”有度?

  对于如何做到理智地参与“秒杀”,邓文英认为,“秒杀”本来就是一种游戏,参与者也应该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参与,这样就不会有过大的心理负担。

  在“秒杀”过程中要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1、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应把“秒杀”当成一种娱乐。对要“秒杀”的物品不能期望过高,不能有“绝对要秒到”的心理。应顺其自然,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2、不要盲从:有需要再进“秒杀”,“秒杀”前最好列个计划表,有计划地进行理性消费。另外,最好“秒杀”信得过的、口碑好的商品。

  3、要学会抓住生活的重心:要知道“秒杀”只是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方式,生活必须找到重心,活在当下,明确自己的角色,在工作、家庭、朋友、学习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不能在生活中把“秒杀”扩大化,占据了生命中宝贵的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秒杀”带来的乐趣和好处。

 >>>  更多精彩尽在39心理频道探秘“秒杀”能否影响心理健康

(实习编辑:张华仙)

2011-03-04 00:00:00浏览9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状出现如何迅速缓解
焦虑症状出现时会给人带来不适,通常可以通过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接触自然、营造舒适空间等方法帮助缓解。1、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使腹部膨胀,然后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深呼吸能调节呼吸频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让身体从应激状态恢复到平静状态,缓解焦虑带来的紧张感。2、转移注意力: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书籍等。将注意力从引发焦虑的事情上转移开,能让大脑从紧张的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使情绪得到放松。3、渐进性肌肉松弛法:从脚部开始,先紧绷脚部肌肉几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的紧张与松弛的差异,接着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进行同样的操作。这种方法能帮助身体放松,减轻肌肉紧张,进而缓解焦虑情绪。4、接触自然:如果条件允许,到户外公园、花园等地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景色。自然环境能让人感到平静和舒适,降低焦虑水平,其宁静的氛围和丰富的视觉刺激可以舒缓紧张的神经。5、营造舒适空间:待在自己觉得舒适、温馨的房间里,调暗灯光,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者使用香薰等。舒适的环境可以给人带来安全感,帮助放松身心,减轻焦虑症状。当焦虑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忽视或压抑焦虑。平时也可以通过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等方式来增强心理韧性,预防焦虑症状的频繁出现。如果焦虑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的帮助。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中成药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可服用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中成药来进行治疗。焦虑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常伴随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1、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作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等,能够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逍遥丸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2、解郁安神颗粒:解郁安神颗粒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其成分包括柴胡、大枣、石菖蒲等,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功效。该药物能够缓解患者因焦虑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进而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消化道症状。3、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中药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那些伴有大便干结、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四磨汤口服液能够调节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针对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心理调适。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减轻肠道症状。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肠道的食物如辣条、麻辣火锅等,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有哪些症状
焦虑症躯体化障碍是指焦虑情绪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其症状主要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1、神经系统症状:常表现为头晕、头痛,疼痛程度和性质不一,可为胀痛、刺痛或隐痛等,可能会在紧张或焦虑情绪加重时发作或加剧。还会有失眠症状,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早醒等,导致睡眠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麻木、感觉异常,像蚁走感、烧灼感等,仿佛有东西在皮肤上爬行或皮肤有发热感,但实际并无外部刺激。2、心血管系统症状: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自觉心跳加快、不规律或有强烈的心慌感,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异常,有时会伴有胸闷、胸痛,胸部有压迫感或紧缩感,疼痛可呈放射性,向左肩、左臂等部位扩散。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血压波动,紧张焦虑时血压可能升高,伴有头晕、头胀等不适。3、消化系统症状:常见食欲减退,对食物缺乏兴趣和欲望,进食量明显减少,即使面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没有胃口。还会有恶心、呕吐感,尤其是在情绪紧张时,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可能会频繁出现干呕或呕吐。此外,可能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症状,肠道蠕动加快或减慢,导致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心理评估。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和改善躯体症状。同时,尝试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怎样才能走出焦虑、抑郁的困境
要走出焦虑、抑郁的困境,可从心理调节、社交互动以及药物辅助等方面着手。1、心理调节: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通过深呼吸、冥想、正念练习等方式,专注当下,缓解焦虑情绪。当感到焦虑、抑郁情绪袭来时,做几次深呼吸,用腹部呼吸,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缓缓呼气,重复多次,能帮助放松身体,平静思绪。积极的自我暗示也很重要,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些正面肯定,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重塑自信,增强心理韧性。2、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密切联系,分享生活点滴。社交支持能提供情感慰藉,当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与他人交流可获得不同视角和建议,缓解内心压力。参加兴趣小组、志愿者活动等,结识志同道合的人,拓展社交圈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改善焦虑、抑郁状态。3、药物辅助:若焦虑、抑郁症状严重,经医生评估后,可能需药物治疗。例如舍曲林,其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通过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浓度,调节神经递质平衡,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症状。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建议患者正视焦虑、抑郁情绪,不要逃避,及时采取行动应对。在自我调节过程中,要有耐心,改变不会一蹴而就,持续坚持才能看到效果。严格按医嘱使用药物,定期复诊,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和身体反应,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若进行心理治疗,积极配合治疗师,认真完成布置的任务。保持积极心态,相信通过自身努力和外界帮助能够走出困境。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