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野心”是职场的关键心理因素

  导语:在生活中,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雄心,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负,他会很高兴。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野心”,那就表示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好像要抢走别人的东西似的,他会很不高兴。自古以来,“野心”在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不过,现在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心理因素。

  想成功,有“野心”才

  在生活中,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雄心,那就表示他很有抱负,他会很高兴。如果你形容一个人有“野心”,那就表示这个人占有欲很强,好像要抢走别人的东西似的,他会很不高兴。自古以来,“野心”在多数情况下是个贬义词。不过,现在有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野心”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野心”到底靠什么建立,为什么在对待事业上,有些人充满“野心”和活力,而有些人则没有!

  “野心”是如何形成的

  美国《时代》杂志加拿大版日前刊文提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迪安-斯曼特研究发现,“野心”是人类行为的推动力,人类通过拥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资源。当然,也必须承认,“野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个“零和游戏”:你多占了资源,别人所拥有的就少了。根据这种说法,大家应该都有“野心”才是。但事实上,人与人在“野心”方面有很大差别。

  这些差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的关注,他们力图从家庭出身、社会影响、遗传及个体差异上寻求答案。

  从家庭出身来讲,出生在穷人家的孩子,要为生存而忧虑,可能与生俱来就有“野心”,但也不排除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者。在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可以获得的东西虽然很多,但也有懒惰、挥霍无度的人。总之,研究表明,上流社会之所以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有“野心”,有钱不是主要原因,家庭影响和父母对孩子成功理念的灌输起重要作用。

  社会大环境也对人的“野心”有很大影响。这和家庭有些类似,就是当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相接触时,如果他总是遇到有“野心”的人,那他也会身不由己产生一些想做事业的想法,如果他身边都是一些没有理想,没有“野心”,得过且过之辈,即使他有“野心”,也会被人讥笑为疯子,久而久之则打消念头。

  在遗传方面,斯曼特说:“‘野心’可能是会遗传的。”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家族很有“野心”,你可能天生就具备这份素质。

  人的性格也会影响“野心”。有些人总对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不满,他们总有一种忧患意识,正是这种意识让他们产生焦虑感。焦虑、孩童时有被剥夺感的人,容易在生活中寻求过度补偿而显得“野心”勃勃。

  “野心”要适度

  在对待“野心”这个问题上,如何做到既促成事业进步,又不伤害别人的利益和自身健康?那就是保持适度。

  为了做好事业,我们一定要怀有“野心”,对于未来要抱有良好的愿景,只要可能,都不妨尝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但如果这种“野心”是以挖别人墙角为前提,或者通过损人才能利己,那就要把这种“野心”放在道德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懂得控制自己。

  另外,要对“野心”进行引导,在“零和”环境中,你多一点,别人就少一点,所以“野心”始终不受欢迎。而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创造了双赢的模式,你的“野心”对于开疆拓土、探索未来领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那里,有“野心”的人是英雄。

  但“野心”过大,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当现实不能满足自我的要求时,就会产生焦虑、暴躁、敌意、对抗情绪,对外影响人际关系和外部环境,对内则损害个人健康。研究表明,A型性格的人,也就是成功欲望强、“野心”大的人,易患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等疾病。

  “野心”没有止境,所以要懂得将它调整在一个合适的限度之内,让它充分发挥对人的激励作用而不伤害人。

(实习编辑:梁子豪)

2011-02-23 00:00: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打生物制剂能控制几年
银屑病打生物制剂控制病情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为1-5年不等。但具体时间受到患者个体差异、治疗过程是否规范等原因的影响。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可延长控制时间;自行调整用药、不良生活习惯则可能会导致控制时间缩短。生物制剂控制银屑病病情的时间并不固定。有的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后的前1-2年效果显著,皮损基本清除,病情处于缓解期。这是因为生物制剂能够精准地作用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细胞因子或信号通路,阻断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控制病情。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部分患者在3-5年期间仍能保持较好的疗效,但也有一些患者从第2-3年开始,可能由于机体对药物产生适应性变化等原因,疗效逐渐下降,病情出现一定程度的复发。然而,影响生物制剂控制银屑病时间的因素众多。患者的个体差异是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一些患者本身免疫系统较为敏感,可能对生物制剂的反应更好,控制时间相对较长;而部分患者免疫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可能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此外,治疗过程中患者是否严格遵医嘱按时用药、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等也至关重要。若患者自行停药、减药,或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都可能干扰生物制剂的疗效,缩短病情控制时间。对于使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患者,建议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定期、规范用药,切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还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尽可能延长生物制剂对病情的有效控制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皮肤病生物制剂有副作用吗
皮肤病生物制剂有副作用。生物制剂通过靶向特定的免疫分子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有效控制如银屑病、湿疹等免疫相关皮肤病。然而,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主要包括注射部位反应、感染风险增加以及罕见的过敏反应等。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生物制剂常见副作用有多种。注射部位反应较普遍,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瘙痒,有时还会出现硬结,影响患者舒适度与依从性。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感染风险增加,像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这是因为生物制剂会一定程度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还有少数人会有过敏反应,轻者皮肤起疹、瘙痒加剧,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当出现生物制剂的副作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注射部位的轻微反应,如红肿、瘙痒等,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可在短期内自行消退。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超过五天,应及时就医。对于感染风险增加的情况,患者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生物制剂,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等进行治疗。使用生物制剂前,患者务必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如实告知医生既往病史、过敏史等。用药期间严格遵医嘱定期复诊,监测不良反应,一旦察觉异常及时反馈。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引发不良后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银屑病关节炎打生物制剂后能像正常人工作吗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打生物制剂后一般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建议患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损伤,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进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首先,从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来看,生物制剂能精准地作用于银屑病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可以显著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破坏的进程。许多患者在使用生物制剂后,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能够进行正常的肢体运动,这为其恢复工作提供了身体基础。例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生物制剂,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可使大部分患者的关节症状得到缓解,从而能够胜任日常工作中的体力和活动要求。其次,从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来讲,银屑病关节炎不仅会影响关节功能,还常伴有皮肤病变,给患者带来身心双重痛苦。生物制剂在治疗关节症状的同时,对皮肤症状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能够减轻皮肤瘙痒、红斑、鳞屑等表现,使患者的外观得到明显改善。这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使其能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同时,要按照医嘱继续规范使用生物制剂,并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情稳定控制,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风湿病类风湿疼吃什么药治疗
风湿病类风湿疼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等药物,建议患者及时前往风湿免疫科,经专业医生诊断评估,再规范用药治疗。1、布洛芬: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是参与炎症反应和疼痛传导的重要介质,其合成受抑制后,能减轻关节局部的炎症反应,降低痛觉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布洛芬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轻、中度疼痛,能快速减轻症状。2、甲氨蝶呤: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其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影响嘌呤和嘧啶的合成,进而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免疫层面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进展,防止关节破坏。适用于病情活动、进展较快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有效降低疾病活动度。3、硫酸羟氯喹:硫酸羟氯喹进入人体后,积聚在溶酶体内,可改变溶酶体的酸性环境,抑制抗原递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和递呈,调节T、B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关节炎症,缓解疼痛。此外,该药物还具有抗炎特性,可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但少数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所以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建议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另外,定期前往医院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务必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