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剖析“购物狂”心理 提倡理智消费

  “女人的衣橱里永远都少一件衣服。”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前些日子一个朋友来广州探望我,当然在聊天吃饭之余,逛街是闺蜜在一起的必修课。东家的经典,西家的新款,这些原本和自己没有任何关联的东西被女人们拿出来如数家珍。朋友是个“超级购物狂”心理,对消费的狂热已经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她常常会刷爆卡,钱包空空的拎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包装袋站在街头知道没钱坐公交车。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她买的并不是她真正需要的东西,比如很多躺在衣柜里,吊牌都没有拆过的衣服,这并不算稀奇的,因为你去过她家就可以看到一些更奇怪的东西,只用过一次的榨汁机,没带过的水晶发卡,没有用过的煲汤锅和煎蛋器,等等等等。这些东西买回来以后她都会后悔,可是出门购物的时候又总是有无法抑制的冲动和快感。

  “购物狂”是心理疾病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近年来接收了越来越多类似症状的年轻人就诊。“购物狂”已经不是女性的专有名词,很多男性也加入了“购物狂”的列,白云心理医院精神科心理专家张学芳说,男性“购物狂”往往比女性出手更阔绰,他们对自己毫不了解的电子商品,摄影器材,或是重复的买功能相同的数码产品。如果一个人不是因为需要某些商品而疯狂购物,那可能是得了一种病态性心理疾病。“购物狂”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当她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就会特别的冲动,哪怕是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或者是重复购买的商品,都会不假思索地大掏腰包。如果看见了不买,心里就会堵得慌,但往往买了之后又后悔。如果是透支消费,还会有罪恶感而变得焦虑不安。

剖析“购物狂”心理 提倡理智消费

  病态购物行为,不仅可能带来经济负担、影响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系,还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美国已有1000万人患有类似购物狂的精神障碍,而韩国和台湾地区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因透支信用卡成为负债累累的“卡奴”。沈家宏教授表示,病态性购物症和病态性的赌博、暴食、偷窃,甚至纵火狂等,在心理学上都属于冲动控制疾病的范畴。但因为常牵涉到法律问题,可能被利用作为欠债不还的借口,所以目前世界各国并未把病态性购物症列为正式疾病。通常,病态性购物狂会合并其它与冲动控制有关的问题,比如暴食、忧郁药物滥用等问题。

  非理性消费的病态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如果你问那些购物狂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去购物,她们大部分会告诉你两种情况:一是很郁闷时,二是很高兴时。“购物狂们”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因为她们的目的并非是购物,而是通过与物品接触来暂时弥补内心的空缺。沈家宏教授说,这种人往往不太好与人交往。跟物品打交道会比较容易,但与人建立一份持久、良好的亲密关系却没这么容易。他们往往通过购物来填充内心饥渴的情感需要。

  张学芳告诉我们,促使购物欲膨胀的心理因素有:压力过大的当代职场的工作节奏加快,许多人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考核、竞聘、淘汰、升值……工作上的每一部变化都容易给人心理招生较大的压力,购物成为释放压力的途径之一。很多人在情绪不好时购物,可以暂时缓解由于消极情绪导致的内心压力。情绪好时也购物,因为买了喜欢的东西体会到幸福感,这时候会体验到一种自我存在的价值感。所以,购物成了购物狂们面对痛苦、挫折时转移注意力、回避困境的一种应对方式。

  另外,生活空虚也容易造成购物欲望的膨胀,有些人虽然衣食无忧却缺少与人的交流,生活中缺少各种其他爱好,社交活动也不多,购物往往成为他们的一种追求,以此来消磨时间,而物品本身却对他们毫无意义。

  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对于“购物狂”来说,看着成堆无用的商品是非常头疼的事情,非常后悔自己一时冲动会购买这些毫无意义的商品,但是一旦下次再有消费的机会,他们又会控制不住自己。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精神科心理专家张学芳建议,养成良好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有助于戒除“购物狂”的陋习。首先,养成现金消费的习惯,反对使用信用卡刷卡结账,这样会比较清楚自己的消费额度,有利于自己对购买行为进行控制。第二,把想买的东西做3个分类:“想要但不需要的、可能需要的、真的需要的”。清楚分类之后,根据自己现有的金钱规划购物。第三,多进行社交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爬山或者郊游,把注意力从购物消费上转移出来。

  购物本身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为。过度消费则成为社会发展的诟病,如果我们每人心底多一份阳光健康,正确的看待压力,物质,人迹关系,消费,我们会从购物中寻找到新的快乐。

  专家介绍:

剖析都市白领们的购物狂心理

  张学芳: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主任医师,精神科住院部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5年,擅长各类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老年期精神障碍,情绪障碍,癫痫,器质性精神病,失眠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病的诊断与治疗。

(责任编辑:龚艳丽)

2011-01-18 01:49:00浏览3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胸腹水生化查什么项目
胸腹水是指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蛋白质、葡萄糖、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等项目。 1、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维持身体内水分平衡,还可以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如果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的情况。 2、葡萄糖 葡萄糖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属于重要的单糖,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还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如果患者存在肝细胞损伤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下降,从而引起上述情况。 3、腺苷脱氨酶 腺苷脱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肾脏、胰腺等部位,如果患者的肝脏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腺苷脱氨酶的活性下降。 4、乳酸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是一种糖酵解酶,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如果患者的心肌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乳酸脱氢酶的数值升高。 5、N末端脑钠肽前体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主要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可以用于诊断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如果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心脏的收缩功能下降。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可以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柚子、黄瓜、西红柿等。另外,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熬夜。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胸腹水淀粉酶参考范围
胸腹水淀粉酶一般是指血清淀粉酶,通常情况下,血清淀粉酶的参考范围在90~180U/L之间。血清淀粉酶是人体胰腺所分泌的一种消化酵素,其具有水解糖类的作用,对于血糖的调节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血清淀粉酶的正常范围在90~180U/L之间,如果超出或者低于正常范围,都属于不正常的情况。血清淀粉酶数值异常可能是由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等原因所导致的,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急性胰腺炎主要是因为酗酒、暴饮暴食等原因所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所致的疾病。由于胰腺组织的坏死,会导致淀粉酶入血,从而引起血清淀粉酶指标升高的情况。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奥曲肽、乌司他丁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消化道溃疡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引起的消化道黏膜破损性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腹痛、反酸、嗳气等症状,由于胃肠道黏膜受损,会引起淀粉酶入血的情况,从而引起指标偏高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铝碳酸镁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急腹症或者胰腺癌等情况也可引起血清淀粉酶的数值发生异常,此时患者应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并治疗。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胸腹水乳酸脱氢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胸腹水乳酸脱氢酶偏高可能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肝硬化失代偿期、急性胰腺炎、胰腺结核、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则会导致心脏部位出现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并且还会导致局部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胸腹水乳酸脱氢酶偏高情况的发生。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 2.肝硬化失代偿期:当肝脏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引发该现象发生,同时也会伴随食欲减退、身体乏力等症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饮酒,以免加重病情发展。必要时可以遵医嘱通过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缓解不适症状。 3.急性胰腺炎:通常是由于长期大量喝酒或者胆道结石所造成的,会使体内的淀粉酶升高,甚至会引起胸腹水乳酸脱氢酶偏高的现象。一旦确诊为急性胰腺炎后,患者应立即停止喝酒并采取禁食疗法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4.胰腺结核:主要是患者的肺部或全身感染刺激胸膜分泌大量的渗出液,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患者会出现发热、消瘦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利福平胶囊、盐酸乙胺丁醇片等药物治疗。 5.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可表现为代谢物潴留、机体内环境紊乱等情况,也可出现上述情况。建议遵医嘱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注射液等利尿剂改善症状。 患者平时要注意多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熬夜或者是过度劳累。饮食上也要合理调整,多吃一些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总蛋白偏高怎么回事
总蛋白偏高可能与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1.肝硬化 肝硬化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和清除血液中的蛋白质,从而造成总蛋白水平升高。这反映了肝脏对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失衡的情况。针对肝硬化的治疗可能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拉米夫定片等,以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害,用温水送服即可,具体服药剂量应遵医嘱。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会导致肝脏长期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使总蛋白浓度上升。这是由于肝脏细胞受到持续刺激而增生,但其功能逐渐下降所致。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例如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配合利巴韦林片进行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负担。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每天可摄入瘦肉50-100克,鱼类100-150克,豆类25-30克。 3.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时,大量饮酒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脏损伤和纤维化,使得肝脏无法有效处理和排出体内的蛋白质,因此总蛋白含量增加。这是由于酒精直接破坏肝脏细胞结构,阻碍了肝脏正常的代谢过程。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基础,同时可辅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护肝片等保肝药物,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日服用3次,每次2粒,需整粒吞服。护肝片温水送服即可,具体剂量遵医嘱。 4.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当胆汁淤积时,其中的蛋白质会被重新吸收入血,导致总蛋白水平升高。这是因为胆汁中含有的蛋白质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总蛋白升高,可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如胆囊切除术或胆管切开取石术,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出。日常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00克。 5.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时,肾脏过滤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和低白蛋白血症,此时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肝脏会代偿性地合成更多的蛋白质,表现为总蛋白水平升高。这是由于肾脏不能有效地排除多余的液体和蛋白质,导致身体通过其他途径来调节电解质和渗透压。治疗肾病综合征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龙片,以及免疫抑制剂注射用异环磷酰胺,以控制病情进展并降低总蛋白水平。日常适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一般为0.8-1.0克/千克体重,同时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 总蛋白偏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过度摄入高蛋白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腹部超声检查和乙肝病毒感染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管理潜在的肝脏问题。
郝敬波副主任医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总蛋白偏高怎么回事
总蛋白偏高可能与肝硬化、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1.肝硬化 肝硬化导致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和清除血液中的蛋白质,从而造成总蛋白水平升高。这反映了肝脏对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失衡的情况。针对肝硬化的治疗可能包括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片、拉米夫定片等,以减少病毒对肝脏的损害,用温水送服即可,具体服药剂量应遵医嘱。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会导致肝脏长期炎症反应,进而影响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使总蛋白浓度上升。这是由于肝脏细胞受到持续刺激而增生,但其功能逐渐下降所致。对于慢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例如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配合利巴韦林片进行治疗,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负担。饮食上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豆类等,每天可摄入瘦肉50-100克,鱼类100-150克,豆类25-30克。 3.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时,大量饮酒会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导致肝脏损伤和纤维化,使得肝脏无法有效处理和排出体内的蛋白质,因此总蛋白含量增加。这是由于酒精直接破坏肝脏细胞结构,阻碍了肝脏正常的代谢过程。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基础,同时可辅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护肝片等保肝药物,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日服用3次,每次2粒,需整粒吞服。护肝片温水送服即可,具体剂量遵医嘱。 4.胆道梗阻 胆道梗阻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当胆汁淤积时,其中的蛋白质会被重新吸收入血,导致总蛋白水平升高。这是因为胆汁中含有的蛋白质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对于胆道梗阻引起的总蛋白升高,可通过手术解除梗阻,如胆囊切除术或胆管切开取石术,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出。日常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水果200-300克。 5.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时,肾脏过滤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分滞留和低白蛋白血症,此时为了维持渗透压平衡,肝脏会代偿性地合成更多的蛋白质,表现为总蛋白水平升高。这是由于肾脏不能有效地排除多余的液体和蛋白质,导致身体通过其他途径来调节电解质和渗透压。治疗肾病综合征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激素类药物如醋酸泼尼松龙片,以及免疫抑制剂注射用异环磷酰胺,以控制病情进展并降低总蛋白水平。日常适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一般为0.8-1.0克/千克体重,同时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3克。 总蛋白偏高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过度摄入高蛋白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腹部超声检查和乙肝病毒感染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和管理潜在的肝脏问题。
颜炳柱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肝功能球蛋白总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肝功能球蛋白总蛋白偏高可能是饮食不当、类风湿关节炎、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大量摄入高蛋白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可能会导致体内球蛋白合成增多,从而出现上述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平时注意合理膳食,避免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即可。 2、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雌激素水平等有关,患病后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同时还会伴有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病毒性肝炎 由于肝脏部位受到病毒入侵,可能会导致肝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出现上述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身体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 4、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雌激素水平等有关,患病后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同时还会伴有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吲哚美辛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肝硬化 由于肝脏部位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肝功能下降,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同时还会伴有腹水、黄疸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炎、保肝的作用。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肝脏移植手术进行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患者还要避免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注意清淡饮食,可以适当吃一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身体的恢复。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随机尿总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随机尿总蛋白偏高一般是指随机尿中总蛋白含量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1、生理性因素如果患者进行了剧烈运动,或者吃了过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能会导致随机尿中总蛋白含量偏高,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通常在休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2、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通常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检查时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青霉素V钾片、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多喝水,勤排尿,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恢复。3、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导致肾脏微血管发生病变,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可伴有水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黄葵胶囊、金水宝胶囊等中成药进行治疗。4、高血压肾病高血压肾病通常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肾脏损害,由于血压长期控制不佳会导致肾动脉玻璃样变,进而造成肾动脉硬化,造成肾脏缺血缺氧,可能会加重对肾脏的损害程度,从而引起上述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硝苯地平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5、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引起的病变。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伤,从而引起随机尿中总蛋白含量偏高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片、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