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大学生急需增强心理免疫力

  2010年12月7日,咸阳某学院大一学生李某因感情纠葛,携带匕首进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一男生宿舍内,持刀凶致使两名学生一死一伤;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倒一女子后,发现女子未死并在记自己的车牌号,遂对其连捅八刀致其死亡;2010年8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一名大二学生从学校的宿舍楼坠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坠楼原因警方初步排除他人所为;2010年3月2日,西安邮电学院24岁大学生小余在校门口服药意图自杀,遗书中称自己“自闭自卑自甘堕落”心理,迷恋上网、看小说导致两度留级,家庭无力承担学习费用而拿不到毕业证……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暴力和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让公众的目光又聚焦到这个年轻的群体上来。一时之间,疑问之声四起大学生,你们到底怎么了?

  感情、就业、家庭、金钱、人际关系……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和压力,对大学生们造成强大的冲击,让他们苦闷和迷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全社会正面应对的课题。

  增加心灵“免疫力”

  “我个人认为,说‘心理健康’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我更倾向于‘心理素质培养’这个涵盖面更广的词。”西安心沁源心理保健咨询中心主任郑敏老师说,“与其问‘大学生怎么了’,不如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这些校园暴力和安全事件,大学生们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我们的社会应该反思,我们的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并没有真正重视和发展起来。”

  郑敏指出,心理素质培养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包括自我评价、情绪管理、挫折承受、个性发展、人际交往、婚恋观、适应发展、科学学习、求职择业等多方面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重视和发展对青少年以及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增加心灵的“免疫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16岁之前是人格培养关键期

  “从许多大学生由于心理原因而引发的暴力、自杀案例中,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心理素质教育基础薄弱。从心理学角度讲,16岁之前是一个人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在多方面的教育中,心理成长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人格成长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教育。”

  郑老师认为,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家长要负80%的责任。“这是家长的义务,而且是无条件的义务”。一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另一方面,现今中国社会的国情,决定了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弊端。

  普及心理知识 提倡体育锻炼

  “我们说家长的责任是大部分,但并不表示学校和社会可以置身事外。相反,学校和社会应该做的事也是非常重要的。”郑老师说,“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需要环境为其提供资源,这就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了。”

  学校必须负起心理知识普及的责任。由于大学阶段应试压力大大减小,而且对于学生们来说,进入大学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和新起点,所以高校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除了设置相关的课程,以及成立心理辅导中心等机构外,学校还可以定期邀请正规机构的心理咨询专家开展心理讲座,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校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心理辅导老师的作用,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就是为了解决正常人的心理问题。

  政府则要大力宣传和支持心理知识的普及工作,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正确对待心理问题的良好氛围,让大家培养起这样一种观念就像可能会得感冒一样,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就要及时解决、自我调节,向家人和朋友倾诉、找心理咨询老师做心理辅导等,都是可行之道。另外,政府也应大力提倡全民体育,体育运动的落脚点是在于增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政府的关注点要从竞技体育转向全民体育,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进行体育锻炼,为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实习编辑:梁子豪)

2010-12-22 00:00:00浏览1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女大学生嗜睡是什么原因
女大学生嗜睡可能是由于过度劳累、睡眠不足、贫血、内分泌失调、脑供血不足等原因引起的。1、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在平时学习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劳累,从而出现嗜睡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通过劳逸结合,适当休息来改善。2、睡眠不足如果患者学习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睡眠不足,从而出现嗜睡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在平时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3、贫血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并且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状态,可能与铁元素摄入不足、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饮食上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等。4、内分泌失调如果患者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引起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嗜睡、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四物胶囊、当归养血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5、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循环障碍导致的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学生抑郁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不存在最佳治疗方法的这种说法。大学生抑郁可采取运动疗法、音乐疗法、冥想、认知行为疗法、抗抑郁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运动疗法:运动能促使抑郁者分泌快乐激素,缓解抑郁情绪。患者可在校园操场每天慢跑30分钟左右,也可参加篮球、羽毛球等团体运动,每周进行3-4次。 2.音乐疗法:音乐可以舒缓抑郁情绪。患者可选择轻柔的古典音乐,在宿舍或图书馆的安静角落,戴上耳机,闭上双眼聆听,每次40-60分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放松身心。 3.冥想:冥想有助于抑郁者集中精神,减轻负面情绪。在安静的室内,坐在舒适的椅子上,保持安静,闭眼专注于呼吸,感受气息进出鼻腔,当杂念出现时不要理会,将注意力拉回呼吸,每次冥想30分钟。 4.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改变对抑郁的不良认知。当产生消极想法时,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分析这种想法的不合理性,并用积极的自我肯定来替代,比如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每天进行这样的思维转换练习。 5.抗抑郁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可有效调节抑郁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常见的药物有舍曲林、氟西汀、帕罗西汀等。严格定时定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一般以温水送服为佳。 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建议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医生保持沟通,寻求支持和理解。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学生抑郁怎么调节
大学生抑郁可通过饮食调理、调整作息、适当运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调节。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1、饮食调理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可以适当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香蕉、猕猴桃等,能够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 2、调整作息 大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缓解抑郁情绪。 3、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如跑步、游泳、羽毛球等。这些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状。 4、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等方法对学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进行调节。 5、药物治疗 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如果经过上述治疗后,抑郁症状仍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还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能够有效促进病情的恢复。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学生找工作焦虑怎么办
如果出现焦虑情绪,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运动锻炼、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缓解。 1、自我调节 如果焦虑的情绪比较轻微,并没有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同时也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能够有效改善焦虑的情况。 2、转移注意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以通过看电影、逛街、旅游等方式来分散注意力,从而减少对工作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的心情。 3、放松心情 建议患者平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也不要过度焦虑。可以通过看书、泡脚、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有利于缓解焦虑的症状。 4、运动锻炼 患者还可以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排解压力,对于缓解焦虑也有一定的帮助。 5、心理咨询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方法无法得到改善,则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饮食方面也要注意清淡,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类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张保华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三甲
造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诱因
造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诱因主要包括社交焦虑症、考试焦虑症、就业焦虑症等。 1、社交焦虑症 通常比较内向的学生,在社交活动中接触陌生人之后容易造成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的心理。其原因通常是对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自信而导致的。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临时性的心跳加快,脸红发热,出虚汗,发抖等生理表现,甚至可能会出现临时性回避行为。 2、考试焦虑症 一般会表现在考场上经常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脑子会变得很乱,内心恐慌,通常熟记于心的知识无法应用到考试当中去。更有甚者可能会紧张出汗,敷衍交卷,从而造成考试失败。该种焦虑症可认为是以考试焦虑情绪为中心的一种心理障碍,通常还会伴有睡眠障碍,即短暂失眠,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心理负担太重造成的。 3、就业焦虑症 近年来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因此各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通常会在首次就业过程中产生一些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而轻微的焦虑情绪是有一些正面作用的,可使人激发自己的潜能,产生紧迫感。 如果焦虑情绪一路走高,已经出现焦虑症的症状之后,就应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防止病情加重。该种焦虑症诱因通常是因为过度的失望而带来的焦虑情绪,而患者如不能很好的自我认识到这一点就易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过激行为,因此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