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微薄其实真误事 你上瘾了吗

  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信息分享、传播和获取的平台。手机和网络都能操作,三言两语就能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微博以互动性强、传播迅速的特点,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在中国的用户增长达到了128.3%。

  “你织‘围脖’(微博的谐音)了吗?”微博的火爆流,衍生出“围脖控”、“格子控”等流行词,特指那些对微博极度喜爱的人;还有“大隐隐于市,巨隐隐于网”的说法。而几天前,新浪微博因故障导致4小时无法访问,很多人发现自己无所事事,生活已经被微博牢牢控制了。

  为什么我们不能抗拒地按动手指?不舍昼夜、目不转睛地刷新屏幕?从心理学角度看来,微博提供了太多的可能性。一不小心发个照,就可能成为“微名人”,让习惯被忽视的自己欢欣雀跃;一不注意提个问,话题就可能成为讨论的焦点,发现自己也可以向世界输出思想;一不留神说句话,回帖就可能成为某某名人微博的沙发,与明星“亲密接触”。微博就像从虚拟世界中伸出一双大手,将我们紧紧抓住,让人感到“我微博故我在”,进而沉醉其中。

  不知不觉,微博已经从网络世界的一种沟通和社交工具逐渐变成了我们真实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改变和影响着真实生活。去饭馆要把饭菜拍下来发上去,看到路边奇人怪事也要第一时间加上点评发到网上。上班第一件事是看别人的回复,下班最后一件事是转发当天的热贴。不少微博用户已经遭受困扰,他们的注意力不断被分,离开微博就焦虑难耐,对微博成瘾让工作成为兼职,让生活退居二线。

  事实上,如果这条“围脖”已经成为解不下来的枷锁,也许应该思考,迷恋微博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心声。 就像一位微博迷所说的,“玩微博,只是因为我们在悲伤的时刻想要一个拥抱,在快乐的时候想分享一张笑脸。”

  对任何人来说,生活也许不够完美,但却是真实的。因此,现实生活最踏实,微博只是现代化的交流工具,应该成为生活的助力而非阻力。请不要再每隔5分钟检查一次微博,不妨把时间匀出一些,给你的爱人和朋友,不要让他们去微博上才能了解你的心情;或者把微博上的生活片段直接发到他们的手机上,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对你有多么重要。要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快乐并不需要因特网,不妨回忆一下童年那些让你忘乎所以的活动,除了微博,还有一种快乐叫游戏。

(实习编辑:张华仙)

2010-12-09 00:00:00浏览8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崔界峰
精选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临床心理科
北京回龙观医院
去咨询
基于各种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或来访者的需要,根据症状或个人成长的轻重缓急,分阶段地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和温尼科特式心理动力学治疗,并将各种心理治疗流派有机结合,针对焦虑恐惧、各类人格障碍、愤怒烦躁、情感困扰、婚姻家庭关系、夫妻治疗、性心理障碍、亲子关系、网络成瘾、双相情感障碍、有一定程度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帮助患者理解症状,了解自己,增强自我功能,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达到个人实现和自我掌控的目标。可通过面对面心理治疗、网络视频及电话咨询等方式,与患者和来访者建立长期稳定的治疗关系,保证其获得后疗效的巩固和维持,及社会功能的远期改善。
王学红
精选
王学红副主任医师心身疾病科
十堰市中医院
去咨询
诊疗范围:1、各类神经症(如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等)、心因性精神障碍及睡眠障碍。2、脑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身心障碍),以及躯体疾病与精神病共病(多病并存);3、癫痫性精神病;4、酒精及药物依赖性精神障碍。5、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重症精神病。6、老年及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7、长期的社会心理压力导致的反复“逛医”,多医院、多种检查“无异常”的全身多处躯体不适症状(心身障碍或疾病)。8、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提供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的会诊-联络服务。
梁勇
精选
梁勇主任医师精神科
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
去咨询
擅长多动症、抽动症、儿童情绪障碍、青少年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的诊治。
查看更多心理医生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