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群体极化” 你如何变极端?

  相亲节目中,一个男人上来,外型不错,谈吐还行,突然嘉宾扔出一句话,明显的质疑。接着,男人的噩运来了,所有女嘉宾开始揪住这点不放,批判、攻击、挑衅、打压,好像有人扔了一块砖,其他人就得齐心协力把他拍死,否则就是对民意的背叛。

  ──其实,男人真没那么差,不过是多说了一句话而已。

  你刚看完一部电影,觉得还行,突然有人说,这片子太烂了!于是,你住了口。又有人说话了,特效也太差了,什么东西!接着,铺天盖地都是恶评,从导演,到演员,到音乐,到故事,简直难以置信的垃圾。你只能闭嘴,这会儿再去倒戈,非被口水淹死不可。

  ──其实,电影真没那么差,不过是大家在一起闹的。

  有一个词叫做“群体极化”,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与群体成员单独决策相比,群体倾向于作出比较极端的决策。在某些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保守一端,但在更多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还是上面的例子,换一种情境,如果要你单独和一个男人接触,或者对电影提交一个态度评定,你肯定会中肯许多,男人和电影也就没那么倒霉了。

  现实中,还有很多倒霉的人倒霉的事。

  办公室里的女同事,如果相当不招一个人待见,那么她可能会渐渐不招很多人待见。那个对她不怎么感冒的人,随口说上一两句,极化效应就来了,大家都会觉得这人就是诡异,怪不得人人都不喜欢她,其实最初不喜欢她的,可能只有一个人。

  追求女孩的男人,女孩并不讨厌,可是偏偏女友们不喜欢。女友总是说,你看,他总是不跟你打电话。你看,他戏过了。女孩不为所动。可是不久,女孩发现,朋友圈子都相当不喜欢这个男人,好像自己要真和他好了,不仅仅是有眼无珠,更是众叛亲离。

  更常见的情景是,一件衣服,有一个人说了不好,你再说好,似乎有损于自己的品位;一种现象,当大家都向一个论点迈进的时候,你最好沿着分支走,另辟蹊径只会让你成为公敌;一个品牌,如果有一个人说太土了,那么接下来肯定是一片损毁,你都不好拨乱反正;一个人,如果大家都不待见,你偏去招惹,就是认不清局势……

  想起一个女同学。都不记得有什么具体事儿,好像是传言她有乙肝吧。先是几个一块玩的女生孤立她,接着扩大到坐在她周围的人,最后,好像全班谁再理她,就是和所有人作对。本来挺正常的一女生,从此负面新闻不断,周围人谴责她为什么不早说,都和她用过一个碗,喜欢她的男生恨不得马上撇清关系,连她的同桌也跟老师申请要换座位……

  群体极化就是这么可怕。不幸的是,我们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它的帮凶。

  人们都习惯于用挑剔质疑的眼光来对待事物,而这个论调一旦确定,大家就会在这个方向上提供更多的论点,只有极小部分的论点会转向另一个方向。其结果,只会让最开始冒出的那个倾向更跨进一步。到最后,你发现其实结果很荒谬,但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在过程中都很自然地选择顺从。

  还有社会比较。

  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也习惯赞同别人,一旦团体成员听到别人相信什么,通常就会调整自己的立场以符合主流方向。持不同看法的人宁愿三缄其口,也不愿犯了众怒,赞同总是比反对更容易,不是吗?

  但是,生活中,事实也很清楚,极端可能会伤害很多人,灭掉很多东西,有些时候,你跟着群体作出的决定,回到一个人的时候,会生出很多后悔。

  比如,那个疑似乙肝的同学,其实本不应该被大家孤立,现在几个老同学说起来都觉得很惭愧;那个总是被周围人质疑男友的女生,至今单身,几个女伴都开始反思是不是小圈子闹的;还有,那些可能是更好的更客观的决策,在极化的过程中都被中和掉了……

  要知道,生活并不是跷跷板,无论永远在高处,还是永远在低处,都不是最佳观测点。有些时候,往中间靠靠,才可能摸清全局,也看到退路。

(实习编辑:张华仙)

2010-11-18 00:00:00浏览1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化妆品过敏引起的肿胀怎么办
化妆品过敏引起肿胀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1、一般治疗:立即停用导致过敏的化妆品,防止过敏原持续刺激皮肤,加重过敏症状。用清水或温和的洁面产品轻柔清洗脸部,去除皮肤上残留的化妆品,但要避免过度揉搓,以免损伤皮肤。避免再次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化妆品及其他刺激性物质,如含有酒精、香料的护肤品。2、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可选择炉甘石洗剂,其有收敛、止痒作用,能缓解因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不适,减轻肿胀感。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肿胀,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止长期使用产生副作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有效减轻过敏症状。3、物理治疗:冷敷是简单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毛巾后,轻轻敷在肿胀的脸部。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血液渗出,从而减轻皮肤的充血和肿胀。4、饮食调整: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使肿胀加剧。减少食用海鲜、牛羊肉等易致敏食物,以防过敏反应进一步加重。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建议患者若化妆品过敏引起的肿胀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皮肤大面积红斑、水疱等严重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接受进一步治疗。对于已知对某些成分过敏的人群,在选择化妆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成分表,避免使用含有致敏成分的产品。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的原因主要包括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感染与外伤因素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足部血管和神经病变,进而引发的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脚趾发黑变硬是其典型症状之一,反映了足部组织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脂质、蛋白质等成分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会逐渐堵塞血管,使得下肢血液循环受阻,足部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进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表现为脚趾发黑变硬。2、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会影响患者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或丧失,使患者难以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如磨破、烫伤等。这些损伤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引发感染,进一步加重足部组织的坏死,导致脚趾发黑变硬。3、感染与外伤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感觉减退,容易遭受外伤而不自知。同时,高血糖状态还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使得足部容易受到细菌感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足部组织的损伤和坏死,导致脚趾发黑变硬。此外,一些外伤如刺伤、挤压伤等也可能直接损伤足部组织,引发感染和组织坏死。针对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包括控制血糖水平、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抗感染、清创换药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等。在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降糖药物、血管扩张剂、抗生素等药物,如二甲双胍用于控制血糖,氨茶碱用于扩张支气管和血管,头孢克肟用于抗感染治疗等。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穿过紧的鞋袜,以减少对足部的压迫和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避免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可以清理吗
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通常可以清理,这通常意味着组织坏死或血运障碍,不清理会致感染扩散。但清理前医生需全面评估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采用清创术等在无菌下操作。患者在清理过程中也要做好脚部护理、控好血糖,避免恶化。糖尿病足脚趾发黑变硬,往往是由于长时间的血糖管理不当,导致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进而引发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可能出现溃烂、感染等症状。当脚趾发黑变硬时,可能意味着局部组织已经出现了坏死或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坏死组织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导致感染扩散,甚至引发全身性感染,危及生命。然而,清理过程并非简单地去除坏死组织。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糖控制情况、感染状况、局部血供等。在评估基础上,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改善局部血供等措施。对于坏死组织的清理,医生通常会采用清创术等方法,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进一步感染。在清理过程中,建议患者应注意保持脚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可以定期用温水清洗脚部,选择宽松、透气性好的鞋袜,以减少脚部受压和感染的风险。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控制血糖水平,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如果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502弄在手上变硬了怎么去除
502胶水弄在手上变硬后,可能会造成皮肤不适甚至损伤。正确处理方法是关键,主要包括避免强行剥离、使用溶剂软化、温水浸泡与轻柔去除、皮肤护理与预防感染。1、避免强行剥离:502胶水变硬后,若强行剥离可能导致皮肤撕裂或损伤。胶水与皮肤接触后会形成坚固的粘合层,直接撕扯会破坏表皮组织,增加感染风险。此时应保持冷静,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如剪刀或指甲刮除,以免加重皮肤损伤。2、使用溶剂软化:某些溶剂可以帮助软化502胶水,使其更容易从皮肤上剥离。常见的溶剂包括丙酮、洗甲水或酒精。使用时将适量溶剂涂抹在胶水表面,等待几分钟使其渗透并软化胶水。注意避免溶剂接触眼睛或口腔黏膜,使用后需彻底清洗双手。若皮肤敏感或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3、温水浸泡与轻柔去除:温水浸泡是另一种有效的去除方法。将双手浸泡在温水中约10-15分钟,温水可以软化胶水并使其膨胀,从而更容易剥离。浸泡后,用柔软的毛巾或棉球轻轻擦拭胶水部位,逐步去除胶水残留。若胶水仍未完全去除,可重复浸泡和擦拭过程,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损伤。4、皮肤护理与预防感染:去除胶水后,皮肤可能因化学物质或摩擦而变得干燥或敏感。此时应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并涂抹保湿霜或修复霜,如凡士林或芦荟凝胶,以促进皮肤修复。若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建议在处理过程中保持耐心,避免急躁操作。日常使用502胶水时,应佩戴手套或采取防护措施,减少直接接触皮肤的风险。若不慎接触胶水,应尽快采取上述方法处理,以减轻对皮肤的伤害。若情况严重或无法自行处理,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