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寻根问底小月月的心理患疾

  小月月的背景我们并不清楚,至少能够看出高中的时候小月月还是一个正常的女孩,只是体型偏胖,在文中对于之前只有提到反复的感情受挫,不过这很有可能是小月月所有问题的根源,我们就已她的心理疾病是由于反复的情感受挫作为一个假设的出发点来进行分析就好。

  一、早期心理分析

  心理演化分析:

  基本事实是,必须基于对于小月月从高中到现在的一些合理推理,才能够说明一个正常人,如何能够成为现在状态下的一个心理患者,这些推理基于假设的居多。

  小月月在恋爱关系中可能并不是很理想的对象,最直接的是由于外部体征的原因,导致男性的不认同。在外貌体征之下,在以往的感情中小月月还体现出以下的一些问题,都成为现在问题的根源,并一步一步发展成为现在的癫狂形象。

  抑郁初显:

  首先,在感情中男性对他的冷漠造成了她最初的抑郁,这种冷漠表现为对她关怀的漠视和性的冷漠两方面,最初,这种冷漠只是导致了抑郁,可能并没有被她自己和被家人注意到。一般而言这种抑郁会导致两个正常结果,一种结果导致女性对男性关注和性关注的丧失,在情感问题中想办法构建自己的强势地位,通过强势手段开展报复和对抗的方法;另外一种是反向的,导致女孩对于感情中男方在情感和性方面的关怀更加的渴求。

  很明显小月月是后者,这种心理机制和抑郁共同作用,是最初的动机。这两种动机让小月月最初对于感情产生了“无助、无望的情绪”,最初的这种情绪产生了“缺乐症”,在这个阶段,小月月几乎丧失了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生活,变得对很多事情缺乏兴趣,这让她失去了基本的生活支柱。

  狂躁的开始:

  在这个情况下,我猜想小月月竟然又有了另一段感情,这段感情对她而言犹如救命稻草,她对这段感情投入了非常高的期待,也就是说,在性和情感的方面,她对那个男生有非常高的期待。同时,很重要的,在抑郁之后,自己进入了一种非常亢奋和高昂的情绪状态。

  很显然这个男生后来也对她冷淡了,兴许还有对她身体的冷嘲热讽,面对这种状态可能有了她的第一次狂躁,在亢奋的状态下,她很自然的用一次可怕的发火,用不计后果的行为吓到了他的男朋友,她那时的男朋友显然对这个状态做了反应。这非常可怕,小月月长时间的抑郁,长时间的成就感缺乏,找到了出口,“狂躁”成为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双相障碍开始:

  当然没有人能够被她的狂躁一直吓到,逃离是最直接的方法,小W也是一样。小月月不可避免的会再次进入抑郁症,这种打击一直存在,她一直用狂躁和极强的自尊感在进行自我的捍卫,这种捍卫是很自我毁灭的,因为抑郁中她已经认定自己无法完成任何事情,因此以自我毁灭要挟是她最可能采取的方法。这里自我毁灭很重要,很多时候成为双相障碍的变换线索。

  小月月大概是从这个时候进入心理障碍期的,她变得越来越狂躁,越来越抑郁,是一种明显的反应性的障碍,当然我并不知道是否有内源的因此存在。可能有一段时间,小月月不可避免的走入了焦虑的状态,变得完全没有希望,没有任何快乐。

  小月月的母亲:

  这时必须提到她,我相信很多事情和她有关,小月月的母亲首先是一个被抛弃的女性,在她的身上同时拥有严重的抑郁和非常强的自尊心。

  从LZ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小月月的母亲对她的放任,很明显她已经放弃了小月月,希望把这个包袱通过婚姻转嫁给他人,她听到小月月的发作有那么大的反应,显然这不是第一次了,她也很有预谋的把小月月介绍给她的朋友的儿子,这都是有预谋的,显然她已经烦透了这个女儿。

  这是很基本的动机,由于她烦,她把女儿当作包袱,很自然的她会以很敷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女儿,这是小月月能够走出焦虑变成重度抑郁的重要因素。

  我想她分享过自己的经历和心绪给母亲,但是她妈妈很显然对于这种被抛弃的经历和抑郁是不想去讨论和开导的,她可能简单的回应“谁说我女儿不好,那是他们没光”,诸如此类的鼓励的话,并自己热心的给女儿找到一个归宿把女儿甩掉。

  可以想象一个单亲家庭的女儿对于母亲的依赖和信任,母亲的肯定和帮助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鼓励,也成为她走出焦虑症的重要方法,这个方法就是重度的狂躁。

2010-10-19 00:00:00浏览7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应该看哪个科
痣癌变前期有形态改变、颜色变化、大小变化、感觉异常等症状;此类患者应该到皮肤科或肿瘤科就诊。痣是皮肤上的一种局限性皮损,有隆起性和非隆起性两种,若存在疑似癌前变化应积极就医。一、痣癌变前期症状:形态改变:正常的痣通常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晰。一旦痣癌变前期,其形状可能变得不规则,边缘参差不齐,像是被虫子啃咬过,甚至出现锯齿状。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长不受控制,向周围组织浸润,破坏了原本整齐的边界结构。颜色变化:健康痣的颜色均匀统一,多为黑色、棕色或褐色。但癌变前期,痣的颜色可能会变深、变浅或变得斑驳不均,出现多种颜色混杂,如黑色中夹杂着红色、白色等。这是由于癌细胞影响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色素分泌紊乱。大小变化:一般的痣大小相对稳定,而癌变前期的痣会逐渐增大,直径可能超过6毫米。这是癌细胞不断增殖、堆积的结果,使得痣的体积慢慢膨胀。感觉异常:原本无症状的痣,在癌变前期可能会出现瘙痒、刺痛、灼热感,甚至破溃、出血、结痂后长时间不愈合。这是因为癌组织刺激周围神经末梢,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引发这些不适症状。二、应该就诊的科室:皮肤科:皮肤科医生专注于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于痣的良恶性判断有着丰富的经验。其通过肉眼观察、皮肤镜检查等专业手段,能够初步评估痣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癌变倾向。如果痣的外观表现出上述可疑变化,首先应前往皮肤科就诊。肿瘤科:当皮肤科医生高度怀疑痣已经癌变,或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黑色素瘤等皮肤癌后,就需要转诊至肿瘤科。肿瘤科医生会根据癌变的具体类型、分期,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利用专业知识对抗癌症,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身上的痣,建议定期进行自我观察,可拍照记录痣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以便对比发现细微变化。尽量避免对痣的刺激,如反复搔抓、摩擦、暴晒等,减少癌变风险。若发现痣出现上述异常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或轻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妇科炎症每个月都复发会癌变吗
妇科炎症每个月都复发,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癌变。这一结论基于妇科炎症与癌症发生机制的显著差异。妇科炎症,泛指女性生殖器炎症,包括子宫颈阴道部炎症、子宫颈管黏膜炎症、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等多种类型。这些炎症主要由细菌、真菌或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表现为瘙痒、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而癌症的发生则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演变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虽然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增加细胞变异的风险,但其通常不会直接引起癌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妇科炎症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输卵管粘连堵塞导致不孕、异位妊娠,以及慢性盆腔痛等。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生殖健康造成长期损害。此外,妇科炎症的反复发作还可能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使得阴道pH值升高,阴道自净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感染其他病原体的风险。若妇科炎症反复发作,建议女性患者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栓、替硝唑栓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或遵医嘱通过激光治疗、液氮冷冻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同时,患者还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病情反复发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
痣癌变前期通常会有一些较为明显的症状变化,包括大小变化、形状改变、颜色变化、表面变化、感觉异常等。如果发现身上的痣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痣的性质。1、大小变化:痣在短时间内,如几个月到一年内明显增大,体积变大或面积扩张,这可能是癌变的一个信号。2、形状改变:原本规则的痣变得形状不规则,边缘不再整齐,出现锯齿状、毛刺状或模糊不清的边界。3、颜色变化:痣的颜色变得不均匀,可能出现多种颜色混合,如棕色、黑色、红色、白色或蓝色等,或者颜色明显加深或变浅。4、表面变化:痣的表面变得不光滑,出现粗糙、脱屑、结痂的现象,甚至有渗液、出血等情况。5、感觉异常:痣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瘙痒、疼痛、烧灼感等不适,或者痣本身有压痛感。周围皮肤改变:痣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新的小痣,形成卫星灶,或者出现炎症反应,如红肿等。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日要注意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色素痣部位的摩擦,尤其是领口、袖口等容易与皮肤产生摩擦的部位。避免搔抓、抠挖色素痣,防止因外力刺激导致痣细胞异常增生,增加恶变几率。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色素痣及其周围皮肤的清洁,用温和的清洁产品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清洗后要及时擦干,防止水分残留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痣癌变前期有什么症状会痛吗
痣癌变前期会出现痣体形状不对称、边界不规则、颜色改变等症状,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建议患者留意痣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检查。一、症状:1、痣体形状不对称:正常的痣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对称性良好。而在癌变前期,痣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失去规律,可能导致痣的形态变得不对称,这是判断痣是否发生癌变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之一。2、边界不规则:在癌变前期,痣细胞的异常活跃可能使得其突破原有的边界,向周围正常组织侵袭,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之间的过渡不明显,难以明确区分,出现锯齿状、星芒状等不规则形态。3、颜色改变:癌变前期,由于痣细胞内色素合成和分布发生改变,一些异常的痣细胞可能分泌更多或更少的色素,导致痣的颜色出现斑驳不均的现象,例如黑色中夹杂红色、白色或蓝色等。二、是否引起疼痛:痣在癌变前期一般不会产生疼痛。因为早期癌变主要是痣细胞的异常增殖,尚未侵犯到痛觉神经纤维。当病变进一步发展,侵犯到周围神经或引发炎症反应时,才可能出现疼痛症状。日常生活中,建议尽量避免痣受到反复摩擦、挤压,长期穿着紧身衣物或佩戴首饰可能摩擦到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另外,不要随意用手搔抓痣,以免损伤痣体,诱发癌变。同时,避免过度使用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痣,因为不当操作可能刺激痣细胞,增加癌变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