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当今高校大学生面临诸多压力,发生心理问题的机率远高于其他学生群体: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不容忽视,并且发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很多,危害深远。

  1 山东某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情况统计  根据2008年青岛某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对来访人员(共计182人次)咨询情况的统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见表1。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在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不容忽视,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学校的乃至社会的原因。找出原因才能有效的预防一些心理问题的发生,才能有效的预防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

  表1中所述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人数应当说只占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一部分,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害羞、爱面子和自尊心强等各种原因有心理问题不去寻求帮助,也有的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有心理问题,比如目前对于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大家都知道,但很少有人把沉迷网络与精神疾病联系起来。

  高校大学生由于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考研以及就业压力等原因,心理问题出现的机率远高于其他学生群体。各高校应当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峻性,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预防能力,以帮助学生早日走出心理困境,顺利度过大学生活。

  2 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生活环境的变迁 对于许多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踏进大学校门。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新奇而又陌生的环境,虽然这是他们早已期待和向往的,但是真正面对时还是需要有一个适应和心理调整的过程。

  比如,在大学阶段学习习惯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更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的直接指导与所学内容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增强了学习上的困难:生活环境的变换也很大,尤其很多学生远离家乡和亲人,要自己独立生活,面对一切生活琐事,这时他们迫切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

  2.2人际关系的困扰 大学生对新的人际关系的适应要远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的多。面对来自各地,风格、特征各异的新同学,好多学生不知如何建立协调、友好的人际关系。对新的环境及人际关系的适应还包括对自身地位变化的适应。

  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下能进入重点大学学习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这部分学生在中学时往往是班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习惯了老师的宠爱,同学的羡慕,以及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优待的地位Ⅲ。但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感觉好像一切都变了,各方面的人才聚在一起,大部分同学失去原来的拔尖地位,而成为“一般”,甚至比较差的学生,这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还有与异性交往的困扰,反映在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经验比较少,而对异性交往的理想成分很多,许多学生尽管希望与异性交往,但又不知如何进行,主要是怕自己在交往中说话不得体,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异性交往的过高期望所造成的。

  其他一些因素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同学之间的口角、争执、各种各样的误解和摩擦以及与接触外界社会、的不良反应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平衡产生影响。

  2.3情感因素和恋爱危机 情感的需求和恋爱的体验在大学阶段是发展的高峰期。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看出。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他们生理上已经成熟,在情感方面渴望接触异性,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

  在与异性交往中缺乏严肃性,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承受力有限。若在恋爱中感情受挫,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表现出郁郁寡欢、意志消沉或陷入纠缠与报复中不能自拔,最终导致情绪不稳,心理冲突,直至行为异常,并往往对他人和自身都造成伤害。

  2.4心理平衡的丧失 在大学阶段学生生活中面临的心理失衡原因主要是人际关系的丧失与荣誉的丧失。人际关系的丧失,主要是与家人、朋友,特别是异性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旦丧失或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他的情绪、学习和生活,还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对自己的看法。

  荣誉的丧失,比如奖学金、自己的名声、违规、违纪、批评、处分等,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往往引发学生的不满、怨恨、嫉妒、自卑和抑郁等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自尊心,严重时甚至会使他们在情感和生活上产生严重的障碍,引发强迫症抑郁症

  2.5面对冲突的选择压力 大学生面临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所学专业与喜好专业的冲突、学习安排与培养个人兴趣的冲突、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就业的冲突等。好多大学生面临这些问题总是反复衡量,举棋不定,不知道哪个更适合自己。

  还有个别同学自控能力比较差,沉迷于网络,虽然明知不好,影响学习,对不起家人,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各种各样的冲突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特别当他们面对的选择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时,要做出选择就更加困难。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6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接受咨询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障碍、神经性障碍,抑郁心境、强迫症等)都与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暴力、慢性争吵、离婚、父母酗酒、犯罪入狱等)及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如冷漠型、严厉型、过分保护型、个体偏爱型等)有很大关系,直接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

  这种家庭关系造成的心理创伤,在大学生成年后也很难抹去,会经常浮现在眼前,压抑、退缩或攻击的情绪可能长期存在。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其人格特征是不健全的,心理是阴暗的甚至是仇视的,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适应障碍。诸如人际关系问题、社会恐怖,甚至神经症的反应等,都与早期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

(实习编辑:张丽娟)

2010-07-18 00:00:00浏览1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吐痰什么颜色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吐痰的颜色通常有多种情况,包括白色黏液痰、白色泡沫痰、黄色黏痰、痰中带血等。1、白色黏液痰:在疾病初期,支原体侵犯呼吸道,引发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此时,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没有明显的红细胞渗出或细菌混合感染,所以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状,质地较稀,患者可能感觉痰液较容易咳出。2、白色泡沫痰:随着病情发展,炎症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当气体通过这些分泌物时,就会形成泡沫,使痰液呈现白色泡沫状。这种痰液可能比白色黏液痰更稀薄,量也可能更多,患者可能会有咳嗽伴有气喘的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气喘可能会加重。3、黄色黏痰:如果支原体肺炎患者合并了细菌感染,或者炎症反应较为剧烈,导致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并释放各种酶,就可能使痰液颜色变为黄色。黄色黏痰通常质地较黏稠,患者可能会感觉痰液黏附在呼吸道内,不易咳出,有时需要用力咳嗽才能将痰液咳出。4、痰中带血:在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的现象。这是因为剧烈的咳嗽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破损,使少量血液混入痰液中。或者炎症侵犯到肺部的小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痰中带血。血液的量通常较少,可能只是痰中带有血丝,或者痰液呈现淡红色。对于支原体肺炎患者,日常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同时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如果咳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1、发热: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作为一种外来病原体,可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免疫细胞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2、咳嗽:咳嗽常为刺激性干咳,是支原体肺炎的突出症状。支原体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其代谢产物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同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气道炎症,使气道黏膜敏感性增加,引起咳嗽反射。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部分患者咳嗽可延续至数周甚至数月。3、咳痰:初期多为少量白痰,后期可能出现黏液痰或脓性痰。这是因为支原体感染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分泌增加,同时炎症反应使气道内产生渗出物,渗出物与脱落的上皮细胞、病原体等混合形成痰液。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痰液会变为脓性。4、胸痛:当炎症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症状。支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扩散至胸膜,导致胸膜发生炎症反应,胸膜表面的神经受到刺激,产生胸痛。胸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深呼吸时由于胸廓运动,会使胸膜受到进一步牵拉,从而导致胸痛加剧。建议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支原体抗体检测、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如何预防传染给家人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预防其传染给家人可从隔离患者、保持良好通风、消毒措施等方面着手。如果家中有人患上支原体肺炎,家人不必过度恐慌,但要高度重视预防工作。1、隔离患者:一旦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者应尽量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接触。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社交距离。外出或在家庭公共区域活动时,患者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给家人。2、保持良好通风:经常开窗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每天应保证室内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尤其是患者居住的房间,更要确保通风顺畅。在通风时,可让患者暂时转移到其他房间,避免直接吹风导致病情加重。3、消毒措施: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如患者的餐具、水杯等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式,煮沸15-20分钟能有效杀灭病原体。患者使用的毛巾、衣物等可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于患者居住的房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如桌面、门把手、家具表面等。若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提醒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时间。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哪三个征兆说明已有肺炎,有哪些注意事项
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征兆常提示可能患有肺炎,如果出现这些疑似肺炎方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胸部CT、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休息、调整饮食、配合治疗。一、常见征兆:1、咳嗽:肺炎常引发咳嗽症状,初期可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能出现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黄色脓性痰。如果感染肺炎链球菌,还可能出现铁锈色痰,肺水肿患者可能伴随粉红色泡沫痰。咳嗽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通过咳嗽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病原体,减轻肺部炎症。2、发热:多数肺炎患者会有发热表现,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且发热可能持续不退。这是因为肺部感染病原体后,病原体及其毒素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3、呼吸困难:随着肺炎病情进展,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变浅,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这是由于肺部炎症使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进而影响全身氧气供应。二、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体力,利于对抗肺部感染。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减少日常活动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2、调整饮食:患者需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不适。3、配合治疗:患者还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通常需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也可能使用阿奇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菌效果。患者务必按疗程用药,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若病情严重,可能需住院治疗,接受吸氧、静脉输液等措施,以改善肺部通气和全身状况。日常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病原体浓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感冒,降低肺炎发病风险。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