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好孩子不是打出来的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这一点,迄今尚未引起广大家长的广泛重视。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这一点,迄今尚未引起广大家长的广泛重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家长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得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独。

  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家长生气。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逃夜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起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作用。

    喜怒无常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以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即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变得喜怒无常了。

  焦虑不安 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就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焦虑不安。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不是细心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简单地痛打一顿,使孩子总担心自己不能使父母满意而又要挨打,异常紧张,焦虑不安。结果,离父母的要求反而更远。

  犯罪 有一个孩子,父母自幼就盼望他能成才,可他贪玩,成绩差。有一次旷课看电影,被父亲知道,狠揍了他一顿。他认错了,父亲还不住手。被打之后,他一肚子委屈,憎恨父亲。他暗暗下决心:

  父亲越打,我越玩。慢慢地,他走上了流窜、偷窃的犯罪道路。从这个孩子的变化说明,家长粗暴地打骂对孩子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怪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以后,还硬要孩子“认错”,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思想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抵触情绪很大。

  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作为一个儿童心理医生,我认为家长期望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地教育孩子的效果。恳切希望每一位孩子的家长,今后再也不要打自己的孩子了。

(实习编辑:张曼)

2010-06-23 00:00:00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延清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孩子磕掉牙怎么处理,还能种回去吗
孩子磕掉牙后,可以采取止血并消毒、保持口腔卫生、止血缓解疼痛、局部冷敷消肿、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如果牙齿只是部分折断,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修复。如果牙齿完全脱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种回去的。一般来说,脱落半小时内进行再植成功率较高。 1.止血并消毒 止血通常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轻压在出血部位,以帮助止血。可以用生理盐水或凉白开轻轻冲洗伤口周围,避免冲洗伤口内部。然后用碘伏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进行消毒。止血和消毒可以减少出血和预防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保持口腔卫生 孩子受伤后,避免让孩子用受伤的部位咀嚼食物。每次进食后,让孩子用温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以用纱布或棉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口腔。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牙齿的再生。 3.止血缓解疼痛 如果疼痛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给孩子服用适量的儿童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次服用一片,一般每4-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布洛芬混悬液按医生指导的剂量直接口服即可。同时,可以让孩子咬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棉球,稍微用力咬住,有助于止血和缓解疼痛。 4.局部冷敷消肿 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冰块,轻轻敷在受伤部位周围的脸颊上,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2-3小时一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5.使用抗生素 如果孩子的磕掉牙伴有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或发热,则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温水送服即可。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扩散,并为牙齿再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处理磕掉的牙齿时,孩子应避免用舌头舔伤口或用手指触摸伤口,以免加重出血或感染。同时,应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热的食物,如硬糖、火锅等,以免刺激伤口。
唐书生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孩子退烧后干咳无痰用什么药
孩子退烧后干咳无痰,可以考虑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小儿止咳糖浆、苏黄止咳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然而,由于干咳无痰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 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适用于缓解儿童因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症状。其主要成分为氢溴酸右美沙芬,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咳嗽反射。建议患者饭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服药,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导致嗜睡或其他副作用。同时,对于哮喘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需谨慎使用。 2.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可用于治疗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症状。其中含有多种成分如福尔可定、盐酸伪麻黄碱等,能有效减轻咳嗽和减少分泌物。此药物饭后服用即可,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此外,由于本品含咖啡因,因此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3.复方甘草片 复方甘草片适合于儿童因急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原因引起的干咳无痰的情况。此药中含有甘草浸膏粉、阿片粉等多种成分,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建议服药时选择含化的方式,即将药片含于嘴中待其自然化开,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便秘情况,必要时可以配合其他缓泻剂一起使用。另外,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4.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止咳糖浆适用于儿童因风热犯肺所致的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吐黏稠黄痰等。本品为中西药合剂,由桔梗流浸膏、氯化铵、远志流浸膏等组成,具有清热宣肺、镇咳祛痰的功效。服药时宜小口多次,慢慢吞服,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苏黄止咳胶囊 苏黄止咳胶囊适用于儿童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吐稀白痰等。本品为中成药,由麻黄、紫菀、射干、地龙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宜肺止咳的功效。建议用温开水或凉白开送服,此外要整粒吞服,另外服药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以上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针对儿童患者,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孩子睡觉把手压在身体下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孩子睡觉把手压在身体下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缺钙、睡眠型癫痫、脑瘫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正常现象如果孩子的年龄较小,此时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可能会出现睡觉时把手压在身体下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家长在孩子睡觉时,避免将手压在身体下,以免引起不适症状。2、睡眠姿势不当如果孩子在睡觉时姿势不当,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及时纠正孩子的睡姿,可以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的睡姿,避免手臂受到压迫。3、缺钙如果孩子平时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可能会导致机体缺钙,从而引起肌肉痉挛、骨骼疼痛等症状,部分孩子可能会在睡觉时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使用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孩子还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4、睡眠型癫痫如果孩子本身患有睡眠型癫痫,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建议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孩子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经颅磁刺激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5、脑瘫脑瘫通常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母体因素等原因有关。孩子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异常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6岁孩子对牛奶过敏但每天还是喝怎么回事,怎么办
如果6岁孩子对牛奶过敏但每天还喝,可能是由于家长没有及时发现、乳糖不耐受、牛奶质量问题、免疫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导致。建议明确原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1.没有及时发现:部分孩子在小时候出现过一次对牛奶的过敏反应,在恢复以后可能就会误以为已经不过敏而继续饮用,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并且遵医嘱停止饮用。2.乳糖不耐受:如果6岁孩子的身体内缺乏乳糖酶,则可能会引起乳糖不耐受的现象,从而无法消化和吸收牛奶中的乳糖成分,可表现为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不含乳糖或是低乳糖含量的奶粉,能够帮助缓解症状。3.牛奶质量问题:如果所购买的牛奶质量比较差或者是放置时间过长,则有可能会导致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变质,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发生变态反应,从而诱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因此在给孩子买牛奶时要注意观察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奶制品。4.免疫因素:若6岁孩子属于过敏体质,而且经常接触过敏原,则会增加自身出现过敏的可能性,比如花粉、粉尘等。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颗粒、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5.心理因素:如果6岁孩子本身并不对牛奶过敏,但是在生活中受到父母的影响或者喝了其他饮品之后产生了错觉,则也有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为了身体健康,尽量不要让孩子喝过多牛奶。此外,还有可能是肠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治疗。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加强护理,勤换洗床单被罩,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