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癖行为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怪癖行为

小儿怕生究竟是何因

举报/反馈
2010-06-09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3个月大的小宝宝,亲友来访,多会手舞足蹈笑脸相迎。可是过了两个月后亲友再来访时,竟又哭又反抗,并极力躲避。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3个月以内的婴儿,虽能感知人脸的模样,还能逐渐辨认出亲近之人和陌生人,不过,却无记忆保存能力,因此转眼便忘。可是到了5-6个月以后,宝宝开始出现记忆储存能力,不仅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而且对陌生人还会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于是会出现哭闹、拒抱的怕生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婴儿的感知能力和识记能力在发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过程,也是一种天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到了18个月以后,由于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增多,“见多不怪”,宝宝会逐渐消除对陌生人的恐惧感,怕生现象逐渐消失。

  如果到了幼儿期还怕生,那就得在家长身上找原因了。不少家长总是让幼儿生活在自己视野范围内,很少让幼儿与外界交往,怕宝宝在外面会闯祸、受欺侮,还怕宝宝染上疾病。加之现在家庭结构多为三口之家,居住结构多是独门独户,使幼儿与外人接触的机会很少,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惟有与父母在一起最安全”的心理定式,见到陌生人则恐惧不安。

  2岁以后的孩子仍有怕生现象,那就得赶快纠正,否则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体做法很简单,那就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家门,迎进客人,增加幼儿与人交往的机会,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不断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识记能力和记忆储存能力。带幼儿在生活小区散步、游玩,多接触左邻右里,与年龄相仿的幼儿一起玩耍等都是必须的举措。

(实习编辑:张曼)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