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人际交往障碍成大学生心理问题

  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让公众一下子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但是,心理健康问题不只是发生在灾区,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

  近日,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针对28所高等院校的74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59%的受调查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比其他的心理问题相对更普遍。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以前也存在,但是我们主要关注大学生的温饱、学业等问题,对他们心理问题的关注相对较少。”负责此次调查的社会学习资源分社首席策划杨利平说,“地震后的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是针对一个突发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而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主要是在危机还没有发生时就做好准备。”

  大学毕业10年的刘先生,最近看到新闻,云南一名大学生因为担心拿不到毕业证而自杀。刘先生很不理解,“我大学毕业时没拿到学位证,但生活毕竟在继续,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来弥补遗憾。”他感觉,近年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可能扭曲了很多大学生的心态。 很多大学生和刘先生有相同的感受,调查中,57.4%的大学生表示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就业。同时,也有53.4%的大学生认为学习是最大的压力。

  此外,也有一些大学生的压力来自情感问题(27%)、人际关系(26.5%)、经济紧张(14.4%)以及父母(8.6%)。 北京科技大学大四学生刘渠(化名)今年刚刚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但他同样感觉压力比较大。他说:“我家在农村,读大学给家里造成的负担挺重的,毕业后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幸亏考上了研究生。我准备一边学习一边打工。但是和以前的同学交流起工作的事情,我还是觉得挺自卑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压力之下,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调查显示,大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除了人际交往障碍(59%),还包括抑郁(26.1%)、强迫症(24.3%)、忧虑(22.5%)和自卑(20.7%)等。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薇薇说:“看到周围的人都很优秀,我就会有压力,心情比较焦躁、郁闷,不想和别人说话。老觉得她们也不喜欢搭理我,我觉得自己情绪很不稳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马喜亭认为,大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本身就是一个要求独立和自我反思的重要阶段,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他说:“有的人比较孤独,想交往但不会交往,沟通就显得很重要。但是很多人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 马喜亭建议,大学生首先应该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尝试着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取长补短,通过交往积累经验。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他还建议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对解决心理问题很有好处。做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后,社会学习资源分社立刻组织了十几位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推出一套《七彩人生——案例式大学生心理发展丛书》,试图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应该学会应对和处理。通过阅读,大学生可以从别人的实践中寻求到自我问题解决的方法。”杨利平说,在书中,老师们整理了大量鲜活的案例,把大学生遇到的常见心理问题分成12类,每一类问题都有一本书告诉大学生别人是怎样应对的。万一遇到类似的心理问题,就知道去找谁,或者知道怎么做。

  杨利平的看法得到了调查证实。本次调查显示,有12.4%的大学生把看书作为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渠道。此外,有更多的大学生(47.9%)认为疏导心理问题需要面谈,21.4%的学生还愿意通过网络来解决,11.4%的学生愿意电话咨询。 “面谈虽然是一种相对受认可的方式,但是对一些学生来说却构成更多的心理压力。”杨利平说,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这种反应,但是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应该大胆去咨询,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实习编辑:李丽欣)

2010-06-03 00:00:00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