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热门话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成长热门话题

花3分钟 给孩子十分的安全感

举报/反馈
2010-06-04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也许,你只需要给孩子3分钟的安慰,孩子就能得到完完全全地安全感。

  楼下的晓雨要上幼儿园,晓雨妈跑上来向我讨经验。其实经验也倒谈不上,与儿子一起经历入园的适应过程,倒使我大胆地放弃了一些“育儿知识”或所谓的“专家指导”,更多地让自己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发挥作用。

  琦儿满3岁才入园,一进去就是小班。虽然早已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做好心理准备和抵御招式,场面仍是让人感叹不已。

  琦儿是个很明白事理的孩子,能做不能做的,只要讲清楚他都会很遵守。他有什么不解、不快也乐于诉说。不过,如果你只是给他下命令,他便毫不理会,不得已迫于威严无奈屈从时,只会在心里委屈。所以,我从来不忍心强迫他,从小到大都是懂也讲不懂也讲,半懂不懂,只要觉得你尊重他,他必会依你。

  记得刚入园时,那些小孩子,被强扭着离开妈妈、家人的怀抱进入一个小集体、小社会,没有妈妈,只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和几位陌生的阿姨,自然恐慌,有担忧也有胆怯。他们放不开抱着妈妈的手,他们挣不脱妈妈的眼神。琦儿则是拉着我的手,乞求我蹲下:

  “妈妈,来,就和你说一句话,呜——”

  “好,你说,妈妈听着呢!”

  “妈妈下班了来接我。”

  “当然,我下班就来接你!老师会照顾你、爱你,小朋友会和你玩的。”

  “好—下班要来接我。”儿子边听边不停地对我说。

  这时,我们已到教室门口,老师迎面而来,一手伸过来牵住儿子的小手,拉到她身边,并不停嘴地回头对我说:“好了!好了!快走吧,没事没事。”我眼睁睁看着儿子趔趄着被老师拽进教室,不敢挣扎,只是又可怜地望着老师,不放心地哭诉着:“妈妈下班来接我。”

  我为此无奈又苦恼。

  每天接回琦儿,看着他落寞的神情,再也不见了嬉笑和活跃,我真有些不知所措。面对大量来自专家、教师的教导:“送孩子初入园,家长不要制造告别仪式”、“送孩子时表现得要坚决,不能一味地同情孩子,渲染伤心气氛”……我只能坚持着。

  我每天悬着一颗心,在老师告知的“孩子可乖了,你一走就不哭了”的赞扬声中安慰自己:再坚持几天,也兴许会象别人说的,突然有一天自然就好了。但是坚持到第三个星期时,琦儿突然患上了急性肺炎,在家休息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我每天陪琦儿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一面欢声笑语地陪琦儿度过漫长的打吊瓶的时间,一面暗暗思考。

  看着琦儿日渐康复的身体和逐渐明朗欢快的小脸,我明白,琦儿实在是因内心的不安。无法排解而又被压抑地太久,最终积郁成疾的!

  当我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沟通时,老师说我多虑了。老师带着点揶揄地说我:我发现,你把孩子看得太重啦!最后老师说,孩子入园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大人的考验!随后,我又向我身边有孩子的同学和朋友说,我想为儿子转班。所有的答复都是:孩子都需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你不要太认真!

  可是当时,所有的话语都不能给我以安慰,我了解自己的儿子,虽然我的要求(甚至算不上是要求,只是一种期望)是那么地微小,但却没有一个人理解和支持。可是我明白,这种观点完全是成人的主观愿望,是以大人为中心的观点,完全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意图和欲求!

  经过慎重的思考和权衡,我为孩子转了一个班。进这个班前,我首先取得了老师给予的特权:在教室门口等孩子把话说完。

  琦儿在这个班,一个星期后就安静了下来,自如而从容了。我发现,那几天,在教室门前我们对视、交流、讲话的时间约2分钟,从未超过3分钟。

(实习编辑:陈兴娣)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