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大学新生应怎样度过心理适应期

  大学新人们的第一个学期已过了大半,新环境的生活适应得好吗?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大学,并参加大学生心理讲座,发现同学们最关心的心理问题,一是自卑,二是悲观,不少人都因此而觉得“好郁闷,不知道怎样排解”。而经心理专家分析,化解这两种情绪的方法原来异曲同工——有不良情绪,及时向身边好友说出来,未必等到形成自卑或悲观的习惯,再来解决。

  案例一 从悲伤到悲观

  筱时是个北方姑娘,初来广州,生活不太适应,觉得自己适应得比别的同学都慢。虽然在网上筱时“特能侃”,但一到面对面,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筱时随和的性格在同学里挺受欢迎,但其实她还是总觉得有什么东西憋在心里说不出来。

  案例二 从自责到自卑

  开学时,小宫参加学生会学术部面试,没有被选上。本来他对大学社团活动充满兴趣,这一来一下就蔫了。以后想参加有竞争的活动,小宫都思前想后,对自己没有信心,害怕再次受到打击。

  专家支招

  1.接受自己的性格特点

  在大学新人们的心理问题中,不乏这样的描述,“我太内向”、“不活泼”、“不讨人喜欢”……不少自卑的想法,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相信大多数人都能感觉到,很多时候,认为自己不自信的这个信念,却非常的自信。广州韦志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韦志中说,你若发现自己“自信地不自信着”,就是适时调整很好的开始。

  也就是说,性格好不好,因信念而异,关键是把自信建立在什么地方。韦志中也强调,十八九岁的大学新人如果学会接受自己的性格特点,不论对自己的心灵成长或人际交往,都非常有用。

  2.愤怒和委屈是正常反应

  “当你遇到伤心的事时,哭出来,不要怕。”话虽如此,但仍有很多同学怕自己的情绪会影响别人,或者哭出来很没面子,特别是男孩子,有的不允许自己有情绪不好的时候,甚至有同学认为,系里“男生多,心理问题就少”。

  但是每个人都有愤怒和委屈的时候,害怕会发抖,伤心会哭,遭受打击会低落,这都是自然的情绪反应。压抑正常的情绪反应,反而得不偿失。这时候,就要学一点保护自己的心理方法。

  韦志中说,发泄不一定是发脾气,但情绪要有进有出,才能增加你心理的承受能力。憋在心里的后果就是,全对着自己发泄了。

  3.有情绪 及时说

  情绪有进有出,也一定要注意对谁说,最适合的莫过“感情好”的人。提到亲密关系,很多同学第一时间想到恋人,其实未必。除了父母和恋人,只要谈得来,平时走得近的室友和朋友,统统可以向他们倾诉。有的问题对父母不好开口,同龄的朋友反而更适合。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自卑和悲观的习惯是这样,而倾诉的习惯也是同样的道理。韦志中建议,情绪不好,最好在几小时内就说出来,憋的时间越长,越容易造成长期的心理问题。

(实习编辑:李丽欣)

2010-05-29 00:00:00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