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塑造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心理 > 性格塑造

10大规则对孩子说“不”

举报/反馈
2010-05-30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拒绝孩子的要求,坚决地说“不”,有时会让孩子烦躁,但这就像交通信号灯里的红灯一样,为了安全和秩序,需要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不可以。“可以”会让孩子开心,但“不”能让他们懂得限制,并保障他们的安全。

  1、 险字当头

  在该说“不”的事件目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眼看孩子将遇到危险或意外,必须毫不犹豫地制止他。每当看到孩子的危险行为,父母一定要坚定而迅速地予以制止,对孩子来说,为了他们自身的安全,他们也需要学会知道行为禁区在哪里。

  2、 打人

  当孩子打人时,我们是否应该也打他几下,看看效果如何?其实,这种回击只会让孩子做出更多不恰当的行为,所以这不是好的处理办法。此时应坚决说“不”,而不是以牙还牙。

  3、 闯入禁区

  每个家庭都有一些红色禁区,比如装着瓷器的柜子或是爸爸的工作台。如果不明确指令,孩子们很难忍住想摸摸的诱惑。但是,了解和遵守警戒线,是孩子们在成长中必须学会的生存技能,这不但能保障生命安全而且能让他们有更少的不愉快的经历。而当孩子学会遵守禁令后,家里的禁区范围就可以逐渐缩小了。

  4、 破坏大王

  孩子们有意无意的破坏行为有时会让情况一团遭,比如在家里的墙上到处乱画,或者把刚刚换上的新套装弄得全是泥,或是把玩偶的胳膊腿拽下来。对小孩子来说,他们没办法将“恶行”和“恶果”联系起来,因为这种混乱中的学习是他们成长的必需。我们能做的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做一些可以容忍的事情。而大一些的孩子则需要给他们上一堂教育课了。

  5、 哀哀哭求

  像个小可怜一样哭着对你说“我就要……”或者“我不想……”简直快让你发狂了,因为无数遍之后他还在哭哭啼啼。其实遇到这种情况你只要坚持住一点——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够了”。告诉孩子你希望他请求而不是哭诉,牢牢把握这一原则,就能改变这种坏习惯。

  6、 消极抵抗

  把爸爸妈妈的话当成“耳旁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对孩子们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他们真的是“判逆者”吗?其实不然,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他们比你希望的动作慢罢了。孩子总是生活在“现在时”,往往跟不上大人的节奏。当孩子对你的话充耳不闻时,先别急着发脾气,试着蹲下来,用平静的语气把具体的指令告诉他,把他的思维从正从事的活动中拉出来,则一切OK。

  7、 咒骂

  没有人生活在真空里,做父母的我们也就没办法阻止孩子听到他人嘴里的一些咒骂语言,但绝大多数父母是绝不容许自己的孩子用这样的字眼。首先,父母自己不要说。如果孩子已经把“脏话”当“笑话”,就只好想办法给孩子“刷刷牙”了。

  8、 小小不言的“偷”

  把表姐的发卡私自带回家,或者把你们为亲戚孩子准备的生日礼物偷偷拿走藏起来,这都不能姑且任之。古语说得好“勿以恶小而为之”,一经发现,一定要及时给孩子上一堂关于道德和人品的思想品德课,并让他向当事人道歉。

  9、 口头“骚扰”

  这里的“骚扰”指的是打断妈妈的工作电话或是取笑其他小孩的面貌等不良习惯。当父母接听重要电话时,一岁多的孩子过来吵闹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时刻要保持自己的绝对中心位置,你只要反复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就行了。大孩子可不能那么迁就了,因为他们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

  10、 挑战家庭规则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内部条令”,家庭成员共同遵守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维持快乐和有序的平凡生活,比如告诉孩子“八点睡觉”,“收拾好玩具才能离开”等等。给孩子订立一些他们能够理解的恰当规则,才能更少被挑战或打破。这样,我们才会有更愉快和更规律的生活。

(实习编辑:张曼)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