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贝感受到的小小不如意

  我们可能每天都会遭遇到大大小小的不如意,孩子们也是一样。那么,怎样来帮助他们接受和对待这些或轻或重的失望、失落甚至挫折,建立逐渐成熟和强大的内心呢? 星期一,怎么这么快就到星期一了,我还想再睡一会儿呢!

  星期二,老师把最大的一张帖画给了丁丁,而不是我。

  星期三,到家的时候,“小企鹅”已经开演5分钟了……

  星期四,妈妈送到幼儿园的生日蛋糕,不是我喜欢的样式。

  星期五,妈妈没有按照早上答应好的,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门外!

  星期六,冰冰来玩的时候,把我最喜欢的法拉利撞掉一块漆!

  星期日,都说好了要去海洋馆,爸爸妈妈又改主意了……

  我们都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作自己的使命,但如果让我们分别给孩子的“高兴”和“失望”开列清单的话,恐怕它们的长度会是一样的。那么,当“失望”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设法抚平甚至补偿,还是索性让孩子知道,生活不会总是按照他的愿望前进?

  《父母》观点:

  * 虽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丁丁能够得到大贴画是因为他吃饭太慢了,需要鼓励”,竭力解释“路上堵车,妈妈已经尽力赶到了”,并且在粗暴的冰冰再来做客之前,把心爱的法拉利藏起来,但我们并不能阻止失望的发生。

  * 能够认清“失望”是种什么味道,进而学会承受失望并且调整好情绪,是孩子获得健康心理的重要课程。

  * 我们的任务是在孩子遭遇失望的时候,告诉他解决办法。当他学会掌控这种情绪的时候,也就学会了独立。

  就让他失望吧!从未失望过的孩子,等于从未得到过。

  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被小朋友弄坏了,或者盼望了一个月的动物园之行因暴雨而搁浅时,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请收起自己强烈的保护欲,就让他感受一下那种糟糕的情绪。当他必须面对的时候,他也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不要马上去给他买新玩具,或者马上为他安排新节目。那样的话,你等于在告诉孩子“你的生活本应每时每刻都快乐”,但是我们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

  不要急于补救。你可以先和孩子聊聊这件事,听他倾诉自己如何如何喜欢这件玩具,心里多么多么地难过。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比获得一个新玩具更为重要。他可能会因为玩具被毁而大发脾气,这时你该让他知道,生活中会有很多的事与愿违,但这不是发脾气的理由,而发脾气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经历了这个“强化失望”的过程之后,你就可以开始着手补救工作了。

  “面对失望”进阶教程

  2岁以下:及时发现孩子的失望,并且帮助他转移情绪。2岁以下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分散的,所以当发现他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把他抱到另外一个房间,或者开始一项新的游戏。

  2~3岁:教给他如何表述这种糟糕的心情。孩子心情不好,但是却说不出来到底怎么不好。所以你可以告诉他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或者“妈妈让你失望了,是不是?”你可以通过一些身体活动帮助他从坏情绪中走出来,一起泡个盆浴,到外面玩会儿球,或者一起读一本故事书都会有帮助。

  4~5岁:像和大人那样好好谈一谈。经历了词汇量的激增后,孩子已经可以和你进行“很成熟的”对话了。你可以和他面对面坐下,注视着他的眼睛说:“轩轩要搬走,妈妈也很失望。”然后,你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比如一起制作个礼物送给轩轩,或者记下轩轩新家的地址后,和孩子规划一下以后每个月给轩轩写信的事情。

  6岁以上:尽量弱化失望的情绪。面对已经长成“大”孩子的他,我们更加不必回避问题。而如果我们能沟通过幽默,让孩子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将对他有更大的帮助:“哇,你哭成这样,妈妈还以为是怪兽一屁股把我们家的房子坐塌了呢,原来就是搭不好这条隧道啊……”

  教给他一些可以对付失望事件的小办法。

  天气热了,终于可以穿裙子了,可是当依依兴高采烈地套上那条纷纷嫩嫩的公主裙后,却发现拉链坏了。依依的眼泪扑漱漱地落下来,任凭妈妈怎么劝,她都不愿意把那条坏掉的裙子脱下来。其实,依依不是有意和妈妈做对。裙子拉链坏掉这件事,对于她简直是晴天霹雳,所以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会执拗地要求:“就能穿!我就要穿这个!”

  所以,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要马上实施自己的B计划,而是给她时间来作选择。你可以拿出另外一条她喜欢的裙子,温和地问她:“依依你现在可以选一下,是穿那件腰上漏洞的裙子,还是穿这件有可爱的小乌龟,还能配一顶小太阳帽的裙子呢?”一般来说,孩子一定会破涕为笑,改变主意了。

  提供另外一个选择,是孩子遭遇失望时,你可以提供给他的有效对策。灵活、变通,是把失望变成希望的有效武器。

  “对抗失望”进阶教程

  2岁以下:给他提供一个可以尽快兑现的方案。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明天”或者“下礼拜”的概念太抽象了。所以与其跟孩子说:“妈妈保证下礼拜带你去动物园”不如现在就带他进行一个新项目。

  2~3岁:告诉他因果关系。3岁以前的孩子很难认识到某种结果其实是他之前的行为造成的。所以,当他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却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你应该提醒他:“昨天拉拉来我们家的时候,你不但不给他奥特曼的面具,还把他的脸抓破了。他今天当然不愿意来了。”

  4~5岁:告诉他什么可以改变,什么不能改变。这个年龄段孩子总是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一切,所以我们应该用事实告诉他,那些事情是他无能为力的,比如她最喜欢的那款芭比服装卖完了,他最喜欢的老师生病了,游乐场的旋转木马本周检修……与此同时,你还应该让孩子知道:虽然事情本身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却可以调整。虽然芭比那款宴会装卖完了,但我们正好可以试一下从来没有考虑过的家居服啊。

  6岁以上:帮助他客观地看待事物。孩子闷闷不乐地回来,说她去找妮妮玩,可是妮妮去上美术课了。你可以告诉她很多时候人会无意中做些让别人失望的事情,就好像妮妮曾经两次到家里来找她,可是她却去学轮滑了。

  提前做计划,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失望。

  孩子们经历的失落和挫折,有些是人为的、无谓的,比如我们让才能握稳东西的孩子自己抱着杯子喝水,我们没有仔细考虑周末到底有没有时间,就答应孩子带他去放风筝。还有一些是我们事先考虑不周造成的,比如孩子在好朋友宁宁的生日会受到冷落,是因为我们没有预先提示他“宁宁作为小主人,必须招待家里的每一位客人,不能只陪着你一个人”。我们不应该让孩子经受太多这种没有必要的承受力的锻炼。

  “预防失望”进阶教程

  2岁以下:事先准备。事先问好木偶剧院是不是允许2岁以下的宝宝入场,免得孩子在剧院门口大哭一场。

  2~3岁:掌握主动。如果你很清楚兰兰的妈妈办事拖拖拉拉,不如把组织孩子们郊游的任务主动承接下来,省得春游被拖到夏天,甚至彻底取消。

  4~5岁:准备应急方案。如果你打算雨季带孩子乘飞机旅行,最好想好一旦航班延误或者取消时,你可以给孩子安排什么活动内容打发时间。

  6岁以上:告诉他,这就是生活。一个球队不可能永远获胜,即使每个队员都尽力了。当孩子接受了“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这个事实后,阳光反而会显得灿烂了。

(实习编辑:张曼)

2010-05-29 00:00:00浏览5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