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出头的陈建,有一家不小的公司。
他这样描述自己:大学毕业不久辞去工作,出来闯荡,如今总算有了自己的公司。但每年也就几百万的利润,离挣一个亿的目标还很远。自己不满意,本是个特想干大事的人,总渴望拥有更大的事业,才能足够证明自己的成功。不成功,毋宁死。
别人怎么看,都觉得这算是个小有成绩、野心勃勃的年轻男人。野心勃勃的人总是雷厉风行,我们一般这么认为。而这个自觉“有能力、也不怕挫折”的男人,却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困扰:“做事总是不能当机立断,总是往后拖延,能拖一会是一会。
“一次,为了一个项目与一家公司谈判。都说对方是个很难搞定的人,但我们的第一轮谈判很成功,对方很赏识我。接下来,该第二轮谈判了,我却开始拖延,并为自己找好多理由,迟迟不采取行动,不去和对方联系,几次想拨电话都放下了。
最后,还是对方联系我们。 “虽然经过第二次谈判,终于达成合作,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遇到重要事情便找理由拖延,直到事情搞砸。
“另一次,也是为了一个项目,需要准备一份文件。准备文件要查阅大量资料,我却总是迟迟不动手(当然,会有很多理由)。结果,这个项目就这样拖没了……”
很难理解这样一个小有成就的拖拉者,因为我们都觉得拖拉必定导致成不了事。但问题正在于此,并不是所有的拖拉都会坏事,有时拖拉后,事情最终还是办成了。
成功之路,为何自己设障学生时代的陈建成绩不差,不过,他至今还得意的,并非他多刻苦换来成绩,而是他纯粹“瞎混”就能过关。
“考前一段时间人家忙着复习,我却拖着不看书,总是拖到最后才翻一翻……好在脑子还好,常考得不错。有些比我刻苦很多的同学还不如我。”
这样的状态,让他自己感觉良好。 “当然,也会有考砸的时候,心里也会‘谴责’自己,谁让你不好好复习,总是拖拖拉拉……” 有相似情况的学生不少,往往也不是因为他们自信。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故意在成功路上设置障碍。
自我设障是个心理学名词,指的就是面临被评价(考试、谈项目都是被评价)的威胁时,为了维护或提高自尊,自己做出对成功不利的言行,给成功领先设置一个障碍。拖延就是典型的设障。为什么要设障?为什么这样反而能提高自尊?
这是一种潜意识活动。如果拖延之后事情成功了,就感觉自己很棒;如果拖延之后事情办砸了,就觉得都是因为自己拖延,不然凭自己的能力肯定没问题。这样一来,失败不至于太丢脸,这是为了自我保护;而成功了就更有面子,这是为了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