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力无处不在的环境里, 一家人必须齐心协力建立能够抵挡外界压力的“世外桃源”。下午2时,咨询室的门被敲响,我估计是一名事先约好的咨询者来了,岂料推门进来的却是两个人,一个是50岁左右的男人,另一个是花季少女,他们是父女俩。
我示意这对父女坐下,在简单自我介绍后问:“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
父女俩分别介绍他们的家庭情况:父亲周先生是政府某要害部门的处长,母亲吴女士是市里最优秀的中学物理老师之一,女儿周琳是中学生。
周先生工作十分繁忙,周琳的生活和学习多半由母亲负责;周琳上初中时进入母亲任教的中学,更是与母亲朝夕相处,从初二开始,她的身体和心理都出现了问题。
具体表现是食欲降低、体重下降、晚上睡不着觉、记忆力下降、整天感觉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学习上、成绩急剧下滑,父母和老师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起效,周琳眼看着别的同学一个个超过了自己,经常急得流泪,校长知道这个情况后建议她去看心理医生。
我让周先生描述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大致情况。周先生说:“从周一到周五,早晨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晚上我和妻子有时候看电视,有时候做白天没做完的工作,周琳做作业。
一个晚上,好像大家没说几句话就过去了。周末有时候带周琳去逛街,但大多数时候是周琳在家里看书,我和她妈妈做些家务,弄些有营养的东西给周琳补一补。”
我又让周琳描述学校的生活。周琳说:“多数方面跟同学们一样,不一样的地方是妈妈在本校当老师。
妈妈经常向有关老师了解我的情况,我在班里的一举一动她都知道,好事她知道也就罢了,那些不那么好的事她要是知道了,回家一定会说我半天,说什么老师的孩子更要注意影响,更要以身作则什么的。我有时候很烦,不过大多数时候觉得妈妈是为我好。”
刚了解到上述情况,第一次的咨询时间就结束了,我让他们下次一家三口一起来。周先生父女答应了。
三天后,周先生一家三口如约而至。我特意跟第一次见面的吴女士打招呼,她的表现让我联想起读中学时的一位严厉的女老师,她们都让人觉得有压迫感。
我马上意识到,周琳同样感受到了来自母亲的压迫感,而且天天都感受到了。
我问吴女士:“你怎样看女儿目前的情况?”吴女士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通,内容和形式跟老师写在白纸上的、对学生的评语一样,不带丝毫母女色彩。
我转而问周先生:“你在单位的感觉和在家里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周先生回答:“区别不大,在家经常放不下单位里的事。再说,过日子的感觉本来就应该很平淡。”
我又问周琳:“你觉得妈妈在家里与在学校有什么区别?”周琳想都没想就说:“没什么区别,都是老师的样子。”我看了吴女士一眼,发现她有点尴尬。
沉默了一会儿,我问吴女士:“你对女儿的回答有什么看法?”吴女士叹了一口气,说:“她说得对,但我没办法。” 然后,我问他们三人:“在家里,谁笑得最多,谁笑得最少?”
三分钟后答案出来了:周琳笑得最多,多半是跟同学打电话或看电视的时候笑;吴女士笑得最少,少得一星期也见不到几次笑容。
也许这样的讨论本身就很有趣,吴女士在结果出来后笑了,笑得很放松。看来,她悟性很好,是愿意改变的妈妈。我一阵窃喜,心想,她也值得同情啊,毕竟她太想既做好母亲又做好老师了。
在后来的谈话里我了解到,这个家庭不止周琳一个人有问题,周先生几年前就查出患有高血压,现在需要每天服药才能维持正常血压,吴女士则患偏头痛10多年了,做过很多检查,吃过很多药,花了很多钱,但都不见好转。
这真应了人们常说的:在一池污水里,条条鱼都会沾上脏东西;反之亦然,一条鱼脏了,那么整个水池都会是脏的。
我又问了一些问题,然后给他们讲道理:“一个人如果心情不好,就会降低身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降低生活质量。所以,心情好是硬道理。”周家三口连连点头,吴女士还插话:“我心情一好,头痛就会减轻。”
我接着说:“怎样才能心情好呢?我给你们出两个主意吧。第一,要把此角色与彼角色、单位与家庭的界限弄清楚,否则心情会不好。举个例子,为什么爱情歌曲大多数是抑郁、伤感的?
就因为恋爱关系是这个世界上界限最弄不清楚的关系,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本弄不清哪是我、哪是你。人们在恋爱的时候容易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