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三大对策五大建议解决剩女

  当前,中国的剩女现象是最受关注的女性问题。据统计,现在北京“剩女”已达80万,为世界之最,这个问题的出现,有人说是合理,有人说是不合理,有人说是因为中国的男人太自私,优秀的剩女宁可单身。也有人说,是否中国男人都坏了良心,比自己强的女人不敢要,比自己弱的女人要了又要变心。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社会存在的现象,这个现象后面还有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寻找一偶小的解决方案,考虑如何正确面对并给予解决,而不是去逃避这个现实。逃避或者置之不理,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首先,对策一,我们本身必须尊重剩女的选择。尊重剩女的选择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为我相信他们要选择的是要比他们自己最优的。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所以,我们应该祝愿他们幸福,而不给他们额外的压力,去批评他们,批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尊重剩女的选择,善于开导剩女的思想,这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对策二,在这个世界上,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所以事情的成功完成,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剩女本身如果愿意,可以努力地去寻找合适的伴侣,他们在寻找伴侣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情感上的,金钱上的,等等。我们社会也可以提供若干的机会,或者提供若干的补助。

  对策三,剩女这个现象,作为社会,我觉得应该立法去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法律条文,给剩女相关权利和义务,或许也是问题的解决对策。建议在下一个两会期间,我希望能有代表提出来议案来协助剩女,特别是来解决剩女希望变成单身母亲的这个问题。以下是我认为这个社会可以做的一些事情,5点建议。

  1)怀孕生孩子,是部分剩女需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果选择做单身母亲,他们会面临一个怀孕生孩子期间的负担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社会应该有能力也有义务来支付单身母亲在怀孕生孩子期间的薪资和福利。现在这个责任是公司来承担的,但是很多公司要生存,要有利润,部分就无法负担怀孕女性的薪资和福利。他们就会选择聘用男性,生成了男女歧视的问题。这样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因为孩子是社会的资源,所以社会应该给与足够的保障。

  2)单身母亲的第一个孩子的抚养费用的50%,应该由社会来负担,这样可以保证单身母亲如果选择孩子,他们会有适当的经济来源来补偿。(譬如说每个月¥500.期限为22年)

  3)如果单身母亲是全职的工作人员,第一个孩子有权利进入全日制的托儿所,并且托儿所的费用75%应该由社会来承担。

  这些额外的支出,可以由以下额外的收入来平衡。

  4) 单身男士必须支付额外的孩子的抚养费,这个应该和第二项的数字相同。譬如说每个月¥500 (期限也为22年)。(或者按照一定的税率来缴纳),保证单身男士给这个社会承担的责任和女性一样,否则又会造成这个社会对女性不公平的待遇。

  5)其它的额外的支出,应该由社会提高税率来解决,达到收支平衡,避免财政赤字。

  当然,这些提议都是海阔天空的一些想法,并不代表是最好的或者最完美的解决方式和方法。我更希望能够抛玉引砖,让大家都能够出谋献策,将这个问题解决好。相信只要这个社会都能够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非常好的,非常公正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我坚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美好。

(实习编辑:卢晓平)

2010-05-17 00:00:00浏览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妇科肿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妇科肿瘤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以及疾病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病毒感染等。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妇科超声、宫颈涂片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一、非疾病因素:1、遗传因素:某些妇科肿瘤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有卵巢癌、乳腺癌等,个体患妇科肿瘤的风险会增加。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基因检测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2、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某些环境污染物中可能诱发妇科肿瘤。如长期接触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另外,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物理因素,以及一些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如双酚A等,都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增加妇科肿瘤的发病风险。二、疾病因素:1、多囊卵巢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月经周期紊乱,排卵异常。长期的内分泌紊乱会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2、病毒感染: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高危型HPV,如HPV16、HPV18等,持续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后,会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进而引发宫颈癌前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宫颈癌。预防HPV感染是降低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关键,可通过接种HPV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等方式预防。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规律作息。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积极预防和治疗妇科疾病。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肿瘤有什么症状
皮肤肿瘤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外观改变、皮肤感觉异常、皮肤破溃出血以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测肿瘤变化。1、皮肤外观改变:皮肤上会出现新生物,其形态多样,如丘疹、结节、斑块、肿物等。颜色也各有不同,可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相同,也可能呈现红色、黑色、褐色、白色等。2、皮肤感觉异常:部分患者会感觉到皮肤瘙痒、疼痛或麻木。瘙痒程度不一,轻者可能偶尔有轻微瘙痒感,重者则瘙痒难耐,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3、皮肤破溃出血:随着肿瘤的生长,皮肤表面可能发生破溃,形成溃疡。溃疡面可伴有渗出液,液体性质可为清亮的组织液、脓性分泌物或血性液体等。肿瘤表面的血管丰富且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出血可表现为少量渗血或较大量出血,出血不易止血。4、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果皮肤肿瘤发生转移,可能导致引流区域的局部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可硬可软,初期可能活动度较好,随着病情进展,淋巴结可能相互融合,活动度变差。建议皮肤肿瘤的患者平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定期进行皮肤自查,特别是暴露部位以及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如头颈部、四肢、背部、腰部等。一旦发现皮肤出现新生物、外观异常、感觉改变或破溃出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过度暴晒,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外出时可使用遮阳伞、遮阳帽、防晒霜等防护用品。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肺脓肿是肺肿瘤吗
肺脓肿与肺肿瘤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虽然两者在某些症状上可能存在相似之处,但其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区分这两种疾病,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从肺脓肿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这种炎症通常会导致肺实质的破坏,形成包含脓液的空腔,即肺脓肿。肺脓肿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等,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胸部X线检查或CT检查。在治疗方面,肺脓肿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以杀灭病原体并控制感染。在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脓液引流或手术治疗。然而,肺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肺部细胞的异常增生性疾病。肺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其中恶性肿瘤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肺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其诊断依赖于胸部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活检等多种手段。在治疗方面,肺癌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以帮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在面对肺脓肿与肺肿瘤张这两种疾病时,建议患者要特别注意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建议患者还要注意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于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肺脓肿及肺肿瘤的日常注意事项1、戒烟限酒:吸烟是肺脓肿及肺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有助于减缓肿瘤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限制饮酒,避免酒精对身体的进一步损害。2、规律作息: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7-8小时,尽量在相同的时间起床和睡觉,形成固定的生物钟,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利于恢复体力和维持机体正常功能。3、适度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强心肺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以身体能承受为宜。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肿瘤是怎么回事
皮肤肿瘤是指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的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表现各异,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人们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遮阳伞、遮阳帽、防晒霜等。从病因方面来看,皮肤肿瘤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是皮肤肿瘤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是紫外线中的UVB波段,可导致皮肤细胞DNA损伤,引起基因突变,进而促使肿瘤形成。另一方面,化学物质暴露也可能诱发皮肤肿瘤,如长期接触砷、焦油等化学物质,会对皮肤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增殖,增加肿瘤发生的可能性。此外,遗传因素在某些皮肤肿瘤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家族中有皮肤癌病史的人群,其患皮肤肿瘤的风险通常高于普通人。从临床表现来说,良性皮肤肿瘤一般生长缓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对身体的危害相对较小。而恶性皮肤肿瘤则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生长迅速,边界不清,表面可出现溃疡、出血等症状,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建议定期进行皮肤自查,尤其是对于有皮肤肿瘤家族史或长期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人群。如发现皮肤上有异常的肿物、斑点,或原有黑痣等皮肤病变出现变化,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