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中性人的秘密

  20年前,当性别学家维兰开始在法国的医院实习时,他被指派到外阴性别不明婴儿咨询中心。在巴黎的医院里,他看着医生在检查婴儿的性器官后迅速做出变男或变女的决定。

  旁观的年轻维兰为此感到震惊,因为是男或是女的决定似乎仅仅取决于医生自身的不安与社会的信念。维兰回忆道:“我一直问:‘你怎么知道他应该是男孩还是女孩?毕竟,婴儿的外生殖器不一定与其体内的生殖器官一致。’”

  凑巧的是,维兰正在读着19世纪阴阳人巴宾的回忆录。这本回忆录是由法国著名社会建构论者傅柯编辑出版的,诉说着巴宾爱与悲的故事,这让维兰更加清楚自己的问题的价值所在。于是维兰开始探讨“正常”性别的真正意义,并试图为性别差异的生物基础找出答案。

  由于解释了“为什么以及如何以这么不一样的方式来决定婴儿的性别”,这位40岁的法国人成为人父母者与医生可以仰赖的遗传学家。维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遗传学实验室的研究发现不仅加深了人们对该领域技术层面的了解,还总结出更体贴的治疗方法。维兰说:“真正要紧的是患者自己对性别的认同,而非家人或医生认为他应该是男还是女。”

  估计每4500名新生儿中就有一名出现外阴性别不明的情况,而像隐睾症等情况则是每100名新生儿中就有1例。总的来说,美国的医院每天都会进行5例左右的性别指定手术

  维兰的某些研究工作已经颠覆了长期以来有关性别决定的传统思维。学生从发育生物学课上学到的是:雄性的性别发育是由Y染色体“主动”启动的;而雌性的性别发育则是被动的、预设好的路径。

  法国生理学家约斯特在1940年的实验发现,被取出性腺的兔子胚胎会发育成雌兔,这一发现似乎就验证了上面的论断。

  1990年,当时任职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古德费洛在Y染色体上发现了扮演“总开关”角色的SRY基因:单单改变SRY基因序列上的一对碱基,就可让原本应该发育成雄性的动物变成雌性而当研究人员将SRY基因植入带雌性染色体的小鼠胚胎后。这个XX胎胚就会发育成雄性小鼠。

  维兰与其他人的研究发现让整个情况变得更复杂。维兰认为,SRY基因并不会直接启动雄性的发育,而是阻断了一个“反睾丸”基因。

2010-05-14 00:00:00浏览26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偏高说明什么
血常规检查时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增高,首先考虑是由于炎症反应所导致。另外,还可能与应激状态、组织损伤、代谢及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1.炎症反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等部位的炎症,可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此时需要针对原发感染进行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继发性感染,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2.应激状态:当患者处于严重创伤、休克、大出血以及中毒等情况时,机体会出现过度保护机制而启动防御反应,也会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待度过危险期后症状即可缓解。3.组织损伤:在受到外伤或者手术操作以后,局部受损组织释放炎症介质入血,也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在脱离致病因素的影响后,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4.代谢及内分泌紊乱: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昏迷等代谢性疾病,会导致体内糖、蛋白质、脂肪分解,进而诱发全身炎症反应,从而造成中性粒细胞数值异常。此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遵医嘱应用胰岛素注射液进行降糖治疗。若为尿毒症所致,则还需通过肾脏替代疗法来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5.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疾病,因骨髓中的幼稚细胞大量增生,可能会抑制其他血细胞的生成,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对此应及时明确具体病因,并尽早予以化疗、放疗等措施以控制病情进展。此外,脓毒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也可能引发上述情况。因此,建议患者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并查明原因后遵照医嘱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期间要注意加强生活护理,促进身体恢复。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35.5正常吗
中性粒细胞35.5一般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35.5%。中性粒细胞35.5%一般不正常,属于偏低的情况。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人体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人体中性粒细胞正常值一般是50-75%,而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为35.5%,低于正常值,所以不正常。中性粒细胞偏低易导致感染,出现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及低热等,严重时可引发严重感染、急性咽峡炎、肺部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疾病。如果患者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偏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偏低,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是由于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偏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83.1%严重吗
中性粒细胞83.1%是否严重需要根据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1、不严重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由骨髓产生,主要具有吞噬功能,可以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还可以吞噬衰老的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正常值为50%-70%,而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为83.1%,属于偏高的情况。如果该现象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剧烈运动、劳动、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一般不严重,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不必过度担心。建议患者适当休息,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恢复。2、严重如果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是由于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急性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等,则可能是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如果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江千里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啫中性粒细胞偏低
嗜中性粒细胞一般是指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提示体内可能出现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具有分叶形或杆状的核,胞浆内含有大量既不嗜碱也不嗜酸的中性细颗粒,与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功能有关,正常值范围一般为(1.80-6.30)×10^9/L。 1、感染 中性粒细胞偏低,一般多见于病毒或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一般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疾病,细菌感染一般多见于伤寒、副伤寒等疾病。感染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偏低,临床表现为发热、畏寒等。建议患者在出现此类症状后,及时就医。若是病毒感染引起可遵医嘱服用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若是细菌感染引起可服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2、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病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建议患者复查血常规,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对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遵医嘱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必要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遵医嘱服用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等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时还需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13
中性粒细胞13一般是指中性粒细胞13×10^9/L,属于升高的情况,可能是剧烈运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对症治疗。1、剧烈运动如果患者进行了比较剧烈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血液循环加快,身体的应激反应也会有所增加,从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中性粒细胞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2、上呼吸道感染若患者身体免疫力比较低,可能会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现象。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上述疾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治疗。3、急性阑尾炎如果患者存在急性阑尾炎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还可能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4、急性胃肠炎如果患者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胃肠道,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情况。由于炎症刺激胃肠道,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雌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疲倦、体重下降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患者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1.57
中性粒细胞1.57一般指中性粒细胞1.57×10^9/L,属于偏低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原因所引起的。1、生理性因素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或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低。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避免长期处于寒冷环境,或在运动适当补充休息,一般能够恢复正常。2、药物因素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可以适当喝温水,促进药物代谢,缓解不适症状。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是由于电离辐射、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司坦唑醇、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4、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是由于遗传、环境、雌激素水平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疲倦等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血浆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5、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患者一般会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同时也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灭癌细胞。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在平时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慢跑、打羽毛球、跳绳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郑永江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0.9
中性粒细胞0.9一般是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0.9%,属于偏低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药物因素、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所引起的。1、生理性因素通常在劳动、运动、沐浴、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会出现升高的现象,此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会出现偏低的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2、药物因素如果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氯霉素等药物,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使用药物,可以适当饮水,促进药物代谢,缓解偏低的情况。3、感染如果患者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还可能会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4、血液系统疾病如果患者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比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也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贫血、出血等症状。对于白血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对于淋巴瘤的患者,则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5、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酚磺乙胺、氨基乙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司坦唑醇、达那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感冒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感冒,多考虑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真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在明确病因后接受对症有效的治疗。 1、细菌感染 如果患者身体免疫力低下,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此时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身体发热、流脓涕、打喷嚏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多喝温热的水。 2、病毒感染 如果患者身体受到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体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同时还会伴有身体乏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利巴韦林片、阿昔洛韦片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避免吃辛辣油腻性的食物。 3、支原体感染 若是身体受到支原体感染,也有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还有可能会伴随着咳嗽、咳痰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罗红霉素片、阿奇霉素片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补充水分。 4、衣原体感染 如果患者身体受到衣原体感染,也有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还会伴随着身体发热、肌肉酸痛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室内清洁,多开窗通风。 5、真菌感染 如果患者身体受到真菌感染,也有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计数偏高,还会伴随着皮肤黏膜发红、瘙痒等不适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片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皮肤清洁。 如果患者出现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