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把自信和友善写在脸上

  一个大学社团的新生欢迎会上,干部依例请新生们“自我介绍”。当一女生被点名站起来时,她羞怯地说:“我 叫李×萍,很高兴来参加这个社团……我比较害羞,但我是很好相处的人,希望大家多来找我玩! ”

  接着,轮到另一女生,她说:“大家好,我 叫吴×卿…… 我的个性比较内向,不过我也是很好相处的人……希望大家常来找我聊天!”

  接下来,轮到一男生,他说:“大家好,我叫陈× 诚,我有很多优点,相信大家跟我相处久了,就会知道,希望以后大家多来发掘我的优点……”

  在旁的一男学长听到这里,实在按捺不住,站起来 说:“喂,拜托 你们不要一直说『我很好相处,希望多来找我玩』、『我有很多优点,请大家多来发掘』好不好?我们都是大学生了,我们要学习主动关心别人、照顾别人,而不是 坐在那边,只会等别人来关心你、照顾你啊!”学长这么一说,许多女生都红着脸、低着头。学长接着又说:“你们要搞清楚,没有人天生有义务要对我们好,而是 我们要主动去关心、照顾别人,才会交到好朋友!所以,你们要记得,『朋友』和『爸妈』不同,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

  此时,一男新生 举手说:“报告学长,我觉得『爸妈』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我们』是天上掉下来的!”

  日本有一家保险公司曾对东京、大阪的二十岁 至四十九岁的日本人进行“人生课题的意识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层的人都认为,“结交朋友”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可是,有趣的是,人都有“惰性、怯 性”,也都习惯于待在一个“舒适区”(comfort zone)里,而疏于主动结交朋友、也少主动与朋友们连系;每个人都渴望认识好朋友,却吝于“先给予、先付出、先主动”伸出友谊之手。过去谈得来的朋友, 咱们多久没连络了?我们是不是可以主动打个电话问候、写个卡片关心他们?

  我就曾打个电话给久未连络的朋友,他很高兴地说,他刚好要组一 个“未婚男女游沙巴”的旅游团,有厂商赞助,邀我一起免费同行。就这样,我与一群未婚男女到马来西亚一游!

  所以,朋友是生生不息的 “长青植物”,也是“蔓藤植物”,它可以长得茂盛翠绿,来扩大我们的生活圈。记得我有个女性朋友,已超过适婚年龄,但一直小姑独处;其实,她满喜欢某一位 男士,而男士对她也有好感,但他们两人一直保持若即若离的平淡关系。

  我曾告诉她:“妳可以主动一点,约他吃饭、看电影、逛街啊,妳总要为 自己制造点机会啊!”可是,这女孩回答我说:“这不是我的风格!”“是,是,这不是妳的风格,但妳知道吗,『妳的风格』会让妳一直等,等到妳变成老姑 婆!”我说。

  没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但那些风格就是对的吗?如果“不主动亲近别人、不主动结交朋友、只要别人来发掘我的优点”,就 是我们一成不变、坚信不移的风格,则咱们的人际关系很难突破呀! (因此,这女孩至今还是小姑独处!)

  有人委屈地说:“我不是不友善,我 只是太害羞了!”或“我很好相处,只是不好意思找你!”的确,“害羞”、“不好意思”,都是我们与别人沟通的“心理障碍”,我们一定要把它除去啊!

  你相信吗,我认识另一个女孩,她说,她在补习班上课,准备重考大学的一年期间,没有认识班上任何一位同学。真的,她一向独来独往,上课时间到,就走进教室, 下完课,就独自回家去,一年之中,未曾和其他同学说过话;这就是她的风格--“不喜欢主动和他人交谈”。现在她大学毕业,工作多年,也一直未婚。

  曾有一职员,在工作上犯了错误,当长官指责他时,他反驳说:“没有人告诉我不能这么做啊!”长官听了,很生气地说:“什么叫『没有人告诉你』 ?你有主动问过其他同事、或来问过我吗?如果你懂得主动请教别人,你会犯这么严重的错误吗?”

  是的,当我们到一个新的或陌生的环境,都需 要调适自己的心境,并提升“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因为,在工作场合中,最忌“独行侠”--独来独往、摆冷面孔、不主动认识别人、不主动请教他人!

  所 以,我们必须学习,将“自信与友善写在脸上”,让对方清楚地看到。不过,自信并非是“自吹自擂”,深怕别人不能记得自己的长处;其实,和他人初次见面,愈 是表现出“我是憨厚的老实人”,愈能激起别人乐意和我们交往的意愿。如果说话“爱吹牛、又夸张”,只是忙着吹嘘自己、推销自己,就会惹人厌啊!

  假如,我们需要“抢救人缘、改头换面”,不妨试试:

  赶快打个电话、写信、或e-mail 给一些久未连络的朋友。

  拜托朋友一些小事,并问他,你是否可以帮他做些什么?

  约些朋友来喝喝茶、聊聊天、叙叙旧。

  谈话时,“多发问、多倾 听”,可引导对方发言,维持良好气氛。

  多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让对方畅所欲言。

  多注意自己的表情,并把最愉悦的神情,留给对方。

  尊重对方的意见,切勿经常“否定、反驳”对方。

  多主动请教“对方的专长”,并适度赞美。

(实习编辑:卢晓平)

2010-04-26 00:00:00浏览1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