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弑亲案频发,提醒家人注意沟通

  2009年的冬季对于生活在大兴区清澄名苑小区的居民来说,格外寒冷,连续两起弑亲命案(11月23日李磊杀全家六口;12月27日张武立杀妻儿)在小区的发生给居民们的心头覆上了一层寒冰。有居民认为命案带有传染性,甚至怀疑小区的风水有问题,不少居民已经着手卖房搬家,再也不敢在此居住。

  对此,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蓝枫表示,犯罪行为不具有传染性,风水之说更不靠谱,在中国这么大的幅员内,恶性案件的发生带有一定的巧合性。他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小区居民的心理干预,让所有人都能够与家人有效沟通,避免此类恶性惨剧的发生。

  继发案件模仿的是行为而非动机

  新京报(以下简称“新”):大兴清澄名苑小区35天内连续发生两起弑亲案,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暴力事件是否具有传染性,使得一些隐而不发的积怨暴发为命案?

  蓝枫(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以下简称“蓝”):犯罪行为一般来讲不具有传染性,犯罪行为包括4个因素,故意、行为、主体、客体。一起案件发生后,一些本身已存在积怨的人会认为,有人这样做了,所以我也要这样做,前一案件确实对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是在模仿前一案件的行为,而不是模仿故意性,也就是无法模仿动机。两起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家庭压力过大,家庭成员沟通不畅,只不过地点恰巧在同一小区。

  新:就你观察,弑亲案件是否存在一定的共同点?

  蓝:杀人行为是我们生活教育中道德底线最严重的部分,每个人因为社会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在面对外界刺激时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也不同。

  因为无法了解每件弑亲案的具体细节,所以无法说几起案件有联系性,但弑亲案件中至少有两点是趋同的,第一是家庭长期积怨无法沟通,得不到化解,因此凶手会长期存在犯罪想法、犯罪心理斗争和犯罪前的准备行为;第二点则是,弑亲案件中的凶手一般都是3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且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压力大,成暴力主体

  新:为什么凶手多为30—40岁的中青年人?

  蓝:这个年龄段的人,尤其是男人,一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是男人天经地义的责任,一旦家庭内部因为经济、就业、学业、医疗、养老等问题产生矛盾,对男人的指责是比较多的,这样一来给男人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如果不及时疏导压力,轻则产生一些情绪问题,重则引发暴力冲突,个别性格比较极端的人会选择犯罪的方式去发泄内心的压力。

  新:你认为文化层次影响犯罪几率?

  蓝:这并不是肯定的,但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面对压力时选择沟通的几率会比较大,再有就是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有一定的正比关系,也就是自我道德束缚能力会高一些。但是即便如此,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拥有很高的学历,如果遇到压力不会自我疏导,也会产生情绪问题,自然随着时间的增长就会积怨成疾,本身再加上性格的偏执极端,同样会作出极端的方式去弑亲。所以,文化程度影响犯罪发生虽然算是一点共同点,但是绝不是完全的。

  家庭教育要加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

  新:一般而言,家人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产生杀害亲人的行为?

  蓝:目前弑亲案在杀人犯罪中所占比例非常大,苏州某县3年内发生17起杀人案件,其中弑亲案件5起,占到近三分之一。很多犯罪人员因为受家庭教育影响,形成了有缺陷的性格,或者遭受了家庭暴力后就认为暴力是解决家庭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一点导致了成年后自己面对家庭矛盾时的过激行为产生;其次,家人之间长期压抑缺乏有效沟通也是弑亲案发生的重要原因。

  要有效地防控弑亲案件发生,除了加强法制教育,还要在两个方面加强教育和干预。第一,加强家庭教育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第二,倡导家庭内部沟通,相互之间加强信任和理解。对于性格已经形成缺陷的人,如果无法弥补,只能避免和防范,但避免和防范的最重要渠道仍是彼此了解、理解、信任。

  “鬼附身”是逃避制裁

  新:在张武立弑亲案中,张武立是金融单位小领导,受教育程度应该比较高,平时和妻子感情也很好,对孩子也很好,案发前没有任何征兆,杀害妻儿后报警自称“鬼附身”,这并非是能预防的事情?

  蓝:此案的具体原因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好定论,但是不排除家庭内部有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矛盾存在。张某自称有精神病而杀妻害子,肯定是逃避制裁的一种说辞。至于杀害孩子,存在的可能是担心父母去世或者进监狱后,孩子会受苦,从而以“爱”的名义产生杀人动机。

  新:在发生两起命案的清澄名苑小区,有居民认为小区用地与风水有关,纷纷卖房搬家。居民的这种担心是否有依据?该如何来平复居民的恐慌心态?

  蓝:风水之说完全是无稽之谈,我现在住的小区是以前租界区的刑场,没觉得风水不好。频繁发生犯罪案件,尤其是此类恶性案件的单位、社区,应该作为公共安全事件,由政府出面对小区居民进行心理干预。应该,一,由社区进行科学宣传教育;二、社区内加强保卫,在形式上增强心理暗示;三,进行一些团体性的心理干预活动。

  ■ 纵深

  弑亲案多发冬季?

  这几天我总结了一下,发现2009年的弑亲案主要发生在1—3月和11、12月———典型的冬季,包括2006年12月广东佛山的黄文义杀家人6口,2008年大年初五河北保定柴公敏杀亲戚9人。

  年关真是事儿多!

  我仔细思考这些已报道的大案发生的时间后,得出以下想法,希望给大家一点提示:

  第一:冬季,因为寒冷,人们的活动场所被挤压,全部进入到室内,家人相处的时间更多更长了,彼此的冲突也就更容易发生。由于是家人,彼此说话不像对外人那样客气,可能说得更加简单、直接、粗陋,也就更加容易带着情绪,从而导致出现不良的情绪感受。同时,由于家内空间限制,我们不易透出心中恶气,不易被转移注意力,不易消解心中的怨恨,因此,家庭冲突难免让人出现不良情绪的快速积累与爆发;

  第二:冬季,我们经常会借酒暖和身子,中国的酒文化更是强调“无酒不成席”,“酒”一下肚可以让人兴奋与热情,也可以让人张狂与嚣张!如果有人借机发起酒兴(疯),亲人或朋友还真得捏把汗呢;

  第三:年关也是结账或算账的时候,就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更何况家庭里常常涉及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所以,为了眼前的那点利和财,也有人会六亲不认的;

  第四:从作案人年龄分析,作案者的年龄多数在30-50岁之间。我推测这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其生活压力更大些。如果一个人一无所有的话,不仅怕别人瞧不起,自己也会一肚子愤恨!这种人更容易爆发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我的建议是:

  冬季,当我们相聚在家里时,要彼此多笑脸,多问候,多鼓励,少唠叨。体谅,原谅,再加上“好好说话”,就不会有太大的家庭冲突;当我们相聚在饭桌时,多喝些有营养的煲汤,多喝些去火的清茶,少喝些烈性酒,如果知道自己酒后表现不佳,最好不沾酒;当我们数着一年的收获,盘算着新一年的开销时,也要学会量入为出。面对偶尔的窘境,遇到点不大不小的挫折,大可不必沮丧,只要家人互相再体谅些,没有过不去的坎。

  任何一个人都要记住:家庭内不是辩论的场所,不是交易的场所,更不是大动干戈的地方。家,就是点亮屋灯,摆起饭桌,铺好床铺,让人身心放松的地方。

  ■ 家庭教育

  在孩子六岁前对他说“不”!

  我常讲:父母若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在地上滚来滚去;可是你若等他12-14岁之后的青春期,再开始对他说“不”,他会离家出走、会服毒自杀、会跳楼威胁、甚至会杀害父母……因为那时候他已经有对付你的各种能力和选择。

  那么,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

  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岁。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我们要帮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一发现他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就要有意地进行“说不”教育;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将门关上,让孩子单独面对你,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

  第三,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不要打骂他,或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而是要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他开始时会很伤心,还很气愤,这没有关系,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撞在床脚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

  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不迁就他———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实习编辑:张曼)

2010-04-24 00:00:00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