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单亲孩子,缺少心灵呵护

  有调查表明,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相比,觉得自己很不幸者比后者高9。8%;单亲家庭孩子44。8%的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比正常家庭孩子高出10。8%。这些数据反映出单亲家庭孩子存在不良情绪的问题非常突出。

  毋庸置疑,父母离婚对孩子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孤僻、忧虑、失望,烦躁、冷漠、自卑。有的则暴躁易怒,遇事易冲动,攻击性比较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这些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单亲孩子缺少心灵呵护

  父母的认知偏差是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

  单亲家庭的家长,既要当妈妈,又要当爸爸,他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存在偏差,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源。

  有的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性格;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依着孩子

  一切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有的家长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养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有的家长在失去配偶之后,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等等。

  为单亲孩子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环境

  郑老师介绍说,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培养出许多优秀、健康的孩子。可见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郑老师认为,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首先要特别注意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这就要求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孩子在急风暴雨中也能健康成长。

  第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作为单亲家庭的父亲或者母亲,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良的习性,如说谎、失信及不负责任等。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经常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看看书画展,和孩子一起做做有趣的游戏等,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孩子尽快地从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中走出来,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第三,多为孩子创设人际交往的环境。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第四,注意性别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其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实习编辑:张曼)

2010-04-27 00:00:00浏览2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松弛吃什么能紧致、每天可以按摩吗
皮肤松弛可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等。食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能直接改善皮肤松弛。每天可以按摩,但需注意手法。1、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胶原蛋白是维持皮肤紧致有弹性的关键物质,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下降。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蹄、鱼皮、鸡爪等,可为皮肤补充胶原蛋白原料。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自由基对皮肤的损伤,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富含维生C,可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部分需求,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保持皮肤光泽与弹性。坚果类食物如杏仁、核桃富含维生素E,杏仁可直接食用,或搭配酸奶、水果制作成沙拉,核桃可用于制作糕点、饮品,能帮助皮肤对抗氧化应激,延缓皮肤衰老,改善松弛状况。3、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蓝莓、绿茶等富含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皮肤细胞损伤。蓝莓含有大量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强,可直接食用新鲜蓝莓,也可将其制作成蓝莓果酱涂抹面包。4、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三文鱼、橄榄油等富含健康脂肪,如Omega-3脂肪酸,能保持皮肤水分,减少皮肤炎症,提升皮肤弹性。三文鱼肉质鲜嫩,可采用清蒸、烤制等烹饪方式,能为身体补充 Omega-3脂肪酸。橄榄油常用于凉拌菜或低温烹饪,其富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皮肤质地,让皮肤更加紧致、有光泽。改善皮肤松弛状况,除饮食调整外,保持充足睡眠至关重要,每晚应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利于皮肤新陈代谢。做好防晒措施,紫外线是导致皮肤老化松弛的重要因素,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佩戴遮阳帽等。定期进行皮肤护理,使用合适护肤品,帮助皮肤保持水分和弹性。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盆底肌修复能缩阴紧致吗
盆底肌修复通常能辅助缩阴紧致。通过专业的盆底肌修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盆底肌的状态,进而辅助实现缩阴紧致的效果,但其并非缩阴紧致的唯一手段,且效果存在个体差异。盆底肌是一组复杂的肌肉群,其中包括环绕阴道的肌肉纤维。这些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维持着阴道的张力和弹性。在妊娠、分娩等过程中,盆底肌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其收缩能力下降,进而使阴道松弛。当盆底肌受损后,对阴道的支撑作用减弱,阴道壁就容易出现松弛、下垂等情况,影响性生活质量及女性的生活舒适度。而通过修复盆底肌,增强其收缩力,能够重新对阴道起到良好的支撑和紧致作用,改善阴道松弛状态。盆底肌修复主要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如电刺激疗法,利用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盆底肌肉,引起肌肉被动收缩,从而增强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则包括凯格尔运动等,通过患者自主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锻炼肌肉的耐力和协调性。当盆底肌经过修复和锻炼后,肌肉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强,其对阴道的包裹和支撑作用得以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缩阴紧致的效果,改善阴道的松弛状况,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产后女性或有盆底肌松弛问题的女性,应尽早进行盆底肌评估。若确定存在盆底肌松弛,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盆底肌修复。若盆底肌松弛严重,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咨询医生,考虑盆底基底组织重建手术等方法。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松弛吃什么能紧致皮肤
皮肤松弛可通过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等来辅助调理。1、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猪蹄、鱼皮、鸡爪等食物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维持皮肤弹性和紧致的关键成分,能支撑起皮肤组织。日常适当食用上述食物,可采用炖煮的方式,每周2-3次,有助于补充胶原蛋白,增加皮肤弹性,辅助改善皮肤松弛状况。但需注意,这类食物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肥胖等问题。2、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橙子、柠檬、猕猴桃等水果富含大量维生素C,西兰花、菠菜等蔬菜则富含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有助于增强皮肤的紧致度和光泽度。例如每天食用一个橙子或一杯鲜榨橙汁,能为身体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3、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瘦肉、鱼肉、鸡蛋、牛奶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维持皮肤细胞的正常代谢和更新,增强皮肤的修复能力,对改善皮肤松弛有积极作用。每天保证摄入一定量的瘦肉、一个鸡蛋和一杯牛奶,可满足身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在通过食物辅助紧致皮肤时,要保持饮食均衡,各类食物合理搭配,不可过度依赖某一类食物。同时,要注意防晒,紫外线会加速皮肤老化,导致皮肤松弛加剧。坚持适量运动,如瑜伽、慢跑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功能,对皮肤健康有益。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皮肤松弛吃什么药能紧致
皮肤松弛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多种药物进行改善,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氧化药物、雌激素类药物、维A酸类药物以及中药等。1、抗氧化药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能对抗自由基损伤,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增强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软胶囊补充,在使用时,需注意剂量,避免长期大量服用,以免引起腹泻、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2、雌激素类药物: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缺乏导致皮肤变薄、弹性下降,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雌二醇或局部使用结合雌激素乳膏等药物,以增强皮肤保湿及胶原含量。但使用时需警惕血栓及激素依赖性肿瘤风险。3、维A酸类药物:外用维A酸(如他扎罗汀乳膏、异维A酸凝胶)可刺激成纤维细胞活性,促进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生成,改善皮肤质地,使用时应遵循医嘱,密切监测身体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异常问题。4、中药:部分中药可通过改善微循环、调节气血或抗氧化作用辅助缓解皮肤松弛。临床常用方剂包括八珍汤、归脾汤等;中成药如复方丹参片、六味地黄丸等。需注意,中药疗效个体差异显著,需经中医师辨证后使用,避免自行配伍。皮肤松弛的改善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具体原因。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必要时可结合医美手段,如热玛吉、超声刀等,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也有助于延缓皮肤衰老。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