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福建老家,惊奇地发现小侄子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小侄子在福州长大,幼儿园不提倡讲福州话,所以他不会讲福州话。他的爸爸妈妈——我的表姐表姐夫都是闽南人,会讲一口闽南话,但一直跟他讲普通话,所以小侄子也不会讲闽南话。
我问表姐表姐夫,为什么不让他说闽南话呢?回答是,说方言再学普通话会有口音,不利于将来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既然正规学校的授课、朗读、书写、交谈都是普通话,让孩子尽快接触普通话岂不更有利于将来的学习?抱着这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越来越多处于方言区域的家长让孩子从小学普通话,不愿意让孩子说方言,想当然认为越早说普通话越早与学校教育接轨,默认方言会阻碍普通话学习。
那么方言是否真的会给孩子带来负担呢?千万不要低估他们的能力!目前大约有六百万美国学龄儿童来自母语不是英语的移民家庭,他们可以同时掌握英语和自己民族的母语,例如汉语,并且可以在两种语言之间毫不费劲地灵活转换。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心理语言学主要是探讨和研究语言产生、理解的心理活动中的有关现象和机制,儿童的语言获得是研究热点之一。
语言学习脑机制研究表明,双语儿童之所以能够灵活转换是因为进行两种语言加工时所用的脑区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说明两种语言之间加工机制是差不多相同的,而对于成人之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加工两种语言所用的脑区重合很小,两种语言之间需要进行一定转换。 可见学习语言是儿童天生的优势,因为他们对于处于语言习得关键期。对孩子来说,学习两种语言并不比学习一种语言更困难。
甚至,学习两种语言还有利于一些语言技能的发展,双语儿童更加能够理解到词语只是一种指代符号,英语“flower”指的是花,法语“fleur”指的是花,日语“はな”指的也是花。如果同双语儿童语言学习机制一样的话,同时学习方言和普通话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负担,还可能促进孩子语言技能的发展。
和大家分享一个秘密,由于方言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特点,为古文断句时我总是用闽南话读古文,每次都十拿九稳,此是题外话了。 《圣经》中记载人类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上帝大怒,决定让人类的语言发生混乱,让他们说不同的语言,由于互相言语不通,分歧、猜嫉等各种问题接踵而来。
尽管我们从多种语言中看到过歧视和误解,但我们也可以从多种语言中看到趣味和宽容,因为多样性使生活更加精彩!如果你有一颗广博包容的心,你会很愿意看到一个多种语言/方言和多种文化继承的社会。
(实习编辑:张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