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脾气大多是情绪障碍

  今年8月,由省心理咨询师协会联合省级几家医院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目前4-6岁城乡儿童心理问题患病率达15%,其原因主要是家长期望过大、压力大和过度溺爱造成的,需要进行心理疏导。10月27日,记者对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调查走访,同时请有关专家进行相应的分析。

  【案例1】换了幼儿园 变成小霸王

  今年3岁的男孩军军,半年前因父母工作调动换了一家幼儿园。为了帮助军军尽快适应新环境,老师开始对他很关心,但是随着新的小朋友的陆续入园,老师的关注度逐渐减少。一个月前,老师发现,军军动不动就打小朋友,还抢夺别人的玩具。这个身体瘦弱、个子不高的好孩子,怎么突然变成了小霸王?老师向家长反映后,军军的父母也多次劝说教育,但收效甚微。一周前,军军的父母带他到心理研究中心进行咨询。专家发现他是因为换了新环境,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夸奖,才表现出了这样反常的举动。

  建议:在给孩子改变环境前,最好先对一些预期可以考虑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如跟孩子说,“假如你到了新幼儿园会怎么做?老师不够关心你,你要及时告诉妈妈,妈妈会和老师说。”

  【案例2】担心被忽视 不去幼儿园

  5岁半的乐乐是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女孩,两岁前一直由妈妈照顾。妈妈开始上班后,和乐乐在一起的时间少了很多。常常是乐乐早上还没睡醒,妈妈已经出门了,晚上乐乐上床睡觉了,妈妈才回家。

  乐乐3岁时开始上幼儿园,平时在家活泼好动的她到了幼儿园却很少说话,甚至逐渐发展到不想去幼儿园。“我平时很少骂她,但是当她做错事偶尔批评她时,她竟哭闹得满地打滚,有几次还差点晕过去。”乐乐妈妈说,孩子的反常举动让她十分担心,可是到医院一检查,却没有任何问题。后来,经过向山医大二院精神卫生科大夫咨询,才知道乐乐的表现是儿童情绪障碍的症状。

  建议:3岁开始到入学前正是孩子对家长产生依恋关系的最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家长的关注度少了,会影响孩子的很多情绪和行为。乐乐不想去幼儿园的原因就是想和妈妈多在一起。家长可以和孩子通过“过家家”游戏模拟当时场景,进而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逐步诱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另外,要特别注意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要,并做出明确的承诺和实际行动,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主要因素。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高青:幼儿期的孩子最需要家庭的关爱,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表现,尤其在孩子有一些不寻常表现时,要及时调整思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给予夸奖、鼓励,并且尽量增长孩子不同层面的知识和见闻,扩大孩子的认识范围,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下能够顺利适应,健康成长。另外,建议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普及课程,给孩子灌输良性的价值观等。

  山西社科院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雨林:儿童期情绪障碍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许多家长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观念,许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很容易造成学习压力过重,严重的就会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如睡眠障碍、饮食障碍、情绪障碍、遗尿、多动和抽动 (如挤眼等)。

  家长首先要正确看待儿童情绪障碍,这种障碍与儿童情绪多变、心理素质不稳定、情感易带有冲动性和易变性有关。

  儿童情绪障碍是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发病时症状有头痛、头晕、胸闷、憋气、气短等,但体检及各种化验检查指标均正常,并且上述症状的出现可呈反复性和暗示性。

(实习编辑:张留敏)

2009-12-23 05:24:00浏览5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