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五种最不可取的激励法

  一、激励不可采用运动方式

  许多人喜欢用运动的方式来激励。形成一阵风,吹过就算了。一番热闹光景,转瞬成空。不论什么礼貌运动、清洁运动、以及作家运动、意见建议运动、品质改善运动,都是形式。而形式化的东西,对中国人来说,最没有效用。

  中国人注重实质,惟有在平常状态中去激励,使大家养成习惯,才能蔚为风气,而保持下去。凡是运动,多半有人倡导。此人密切注意,大家不得不热烈响应;此人注意力转移,运动就将停息。运动不可能持久,屡试不爽。

  二、激励不可任意树立先例

  激励固然不可墨守成规,却应该权宜应变,以求制宜。然而,激励最怕任意树立先例,所谓善门难开,恐怕以后大家跟进,招致无以为继,那就悔不当初了。

  主管为了表示自己有魄力,未经深思熟虑,就慨然应允。话说出口,又碍于情面,认为不便失信于人,因此明知有些不对,也会将错就错,因而铸成更大的错误。

  有魄力并非信口胡说,有魄力是指既然决定,就要坚持到底。所以决定之前,必须慎思明辨,才不会弄得自己下不了台。主管喜欢任意开例,部属就会制造一些情况,让主管不知不觉中落入圈套。兴奋中满口答应,事后悔恨不已。

  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树立先例,这是培养制度化观念,确立守法精神的第一步。求新求变,应该遵守合法程序。

  三、激励不可趁机大张旗鼓

  好不容易拿一些钱出来激励,就要弄得热热闹闹,让大家全知道,花钱才有代价,这种大张旗鼓的心理,常常造成激励的反效果。

  被当作大张旗鼓的对象,固然有扮演猴子让人耍的感觉。看耍猴子的观众,有商兴凑热闹的,就有不高兴如此造作的。一部分人被激励了,另一部分人则适得其反。对整个组织而言,得失参半。

  四、激励不可偏离团体目标

  目标是激励的共同标准,这样才有公正可言。所有激励都不偏离目标,至少证明主管并无私心,不是由于个人的喜爱而给予激励,而是站在组织的需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偏离目标的行为,不但不予激励,反而应该促其改变,亦即努力导向团体目标,以期群策群力,有志一同。

  凡是偏离团体目标的行为,不可给予激励,以免这种偏向力或离心力愈来愈大。主管激励部属,必须促使部属自我调适,把自己的心力朝向团体目标,做好应做的工作。

  主管若是激励偏离目标的行为,大家就会认定主管喜欢为所欲为,因而用心揣摩主管的心意,全力讨好,以期获取若干好处。一旦形成风气,便是小人得意的局面,对整体目标的达成,必定有所伤害。

  五、激励不可忽略有效沟通

  沟通时最好顾虑第三者的心情,不要无意触怒其他的人。例如对某乙表示太多关心,可能会引起某丙、某丁的不平。所以个别或集体沟通,要仔细选定方式,并且考虑适当的中介人,以免节外生枝,引出一些不必要的后遗症,降低了激励的效果。

  激励必须透过适当沟通,才能互通心声,产生良好的感应。例如公司有意奖赏某甲,若是不征求某甲的意见,便决定送他一台手提电视机。不料一周前某甲刚好买了一台,虽然说好可以向指定厂商交换其他家电制品,也造成某甲许多不便。

(实习编辑:张留敏)

2009-12-18 05:55: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怎样分辨头癣与脂溢性皮炎
分辨头癣与脂溢性皮炎可从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方面进行。1、发病原因: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毛发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皮肤癣菌有许兰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犬小孢子菌等。这些真菌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患病动物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梳子、帽子、枕巾等传播。脂溢性皮炎则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神经递质异常、免疫功能失调以及饮食、精神因素等有关。2、症状表现:头癣根据不同类型有不同症状。白癣初起为白色鳞屑性局限斑片,其上头发变为灰暗,稍有痒感,病发根部有白色菌鞘,头发距头皮一段距离折断。黑癣表现为散在的点状鳞屑斑,病发出头皮即折断,留下残根,呈黑点状。脂溢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头皮弥漫性红斑,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严重时头发油腻、稀疏,但一般不会出现像头癣那样病发折断或永久性脱发的情况。3、发病部位:头癣可发生于头皮的任何部位,但多呈局限性分布,不同类型头癣在头皮的分布特点也有所不同,如白癣多累及头顶及枕部。脂溢性皮炎则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在头皮多从头顶开始,逐渐蔓延至整个头皮,常伴有面部、耳部等其他皮脂腺丰富区域的类似症状。若头皮出现红斑、鳞屑、瘙痒等症状难以判断是头癣还是脂溢性皮炎,不要自行用药,尤其是激素类药物。保持头皮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尽量不与他人共用梳子、帽子等物品。及时前往皮肤科就诊,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有无接触过类似患者或患病动物等信息。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治疗头癣用什么药膏好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毛发引起的疾病,治疗时可选用抗真菌药膏、具有抗菌收敛作用的药膏、辅助角质剥脱药膏等药膏较好。需注意,这些药物需遵医嘱使用。1、抗真菌药膏:酮康唑乳膏是治疗头癣的常用药物。能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合成,破坏真菌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杀灭真菌的效果。将其涂抹于头皮患处,可有效减轻瘙痒、红斑、鳞屑等症状,促进头皮恢复健康。联苯苄唑乳膏同样具有强大的抗真菌活性,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对多种引起头癣的真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坚持使用可改善头癣症状。2、具有抗菌收敛作用的药膏:莫匹罗星软膏除了具有抗菌作用外,在治疗头癣时,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局部炎症,对可能伴随的细菌感染起到抑制作用,且具有收敛效果,有助于减少头皮渗出,促进皮损愈合。氧化锌硫软膏中,氧化锌有收敛、保护皮肤的作用,升华硫有杀菌、杀虫、止痒的功效,二者结合,可抑制真菌和细菌生长,缓解头癣症状,尤其适用于伴有瘙痒的情况。3、辅助角质剥脱药膏:水杨酸软膏和尿素软膏可作为辅助治疗头癣的药物。水杨酸和尿素能溶解皮肤角质层,使角质层细胞间的黏合质溶解,达到角质剥脱作用。在治疗头癣时,二者可去除头皮表面过度角化的角质层,让抗真菌药物更易渗透进入皮肤深层,提高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鳞屑较多、角化明显的头癣。对于头癣患者,日常护理至关重要。保持头部清洁,勤洗头,使用温和的洗发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以免加重头皮损伤。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梳子等物品要单独清洗并消毒,防止交叉感染。若头癣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如出现皮损面积扩大、渗出、疼痛加剧、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切不可自行随意用药。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治疗头癣有什么方法
治疗头癣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中医辅助治疗等。若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1、一般治疗: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将病变部位的头发尽可能剪掉,以去除真菌滋生的环境,同时便于外用药物更好地渗透至头皮,促进愈合。由于头癣具有传染性,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等物品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如煮沸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保持头皮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接触头皮的物品。2、外用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是治疗头癣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有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硝酸益康唑乳膏、酮康唑洗剂以及硫磺皂等。这些药物可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减轻头皮炎症和瘙痒症状。使用时,应将头发洗净擦干后,均匀涂抹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以促进药物吸收。3、口服药物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有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氟康唑片以及灰黄霉素等。这些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头皮深处,杀灭真菌,促进头皮恢复健康。但需注意,口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4、中医辅助治疗:虽然中医治疗头癣目前缺乏大规模临床证据支持,但部分中药如侧柏叶、金银花、苦参、雄黄等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患者可选择正规的中医机构,接受专业中医的辩证治疗。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日常护理,保持头皮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发水或护发素,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和梳洗用品,以减少真菌滋生的机会。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头癣和牛皮癣的区别
头癣和牛皮癣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症状、检查、治疗方法等方面。1、病因:头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犬小孢子菌、断发毛癣菌等,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而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感染、免疫、环境、药物等因素有关,不具备传染性。2、症状:头癣好发于儿童,根据病原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和黑点癣三种,皮损通常局限于头皮,表现为大小不等的斑片、脱屑,鳞屑不多,头发可出现折断、干枯无光泽等现象,严重者可伴有永久性脱发。牛皮癣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皮损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表现为红色斑块,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部分患者会出现蜡滴、薄膜及点状出血现象,一般不伴有脱发、断发。3、检查:头癣进行真菌检查时,可取皮屑、分泌物或头发进行真菌镜检,镜检下可见菌丝或孢子。牛皮癣进行真菌检查时,镜检下看不到菌丝、孢子等病原体。4、治疗方法:头癣的治疗主要是抗真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牛皮癣的治疗则需要通过抗炎、免疫调节和消炎等方法进行,常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如卤米松乳膏、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软膏,还有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上述所有药物的使用均应遵循医生指导。如果出现头皮异常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减少感染的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