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辛苦的人们拥有幸福感

  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心理健康指标,第一点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种综合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现代社会,人们自我的心理压力日趋严重,找回真正的幸福感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的。农历新年到来之际,以此文献给辛苦了一年的人们,愿辛苦的人们别再“心苦”。

  少年人追寻成长的幸福,成年人却又怀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在现在这个充斥着金钱的社会,曾经以为贫贱夫妻百事哀,但后来又发现,那些所谓的富豪名媛同样找不到真爱。

  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梦想着获得幸福,但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似乎都不在身边,所拥有的条件似乎都不足以让我们感到充分幸福。

  那究竟什么才是幸福?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心理学专家孔军辉教授向记者介绍,幸福感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是对自己的一种认知,是对自我生活状况的一种感知,它也是一种心理素养不断培养和磨练的过程。美好的生活是反映在人的情绪体验上、心理感受上和生理的快乐与痛苦上。美好的生活实质上是内心感受,虽然受外在物质环境的影响,但最终还是个人体验和感受说了算。这种体验和感受只有自己去体会,别人无法感知对方心中的感觉。而且每个人对幸福感的标准是不同的,自身的人生价值对这个标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和对人生的态度有关,比如有的人是乐观派,再大的挫折对他来说也是幸福的,他会把这种挫折当成是人生的挑战、机遇和经历,自然就不会感觉到不幸福;但是有的人是悲观派,面对事情会有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会感觉自己是幸福的。

  孔军辉教授告诉记者,幸福感还与每个人的个性、人生的阅历和经历有关系,不是年龄越小幸福感就越强,年龄越大幸福感就越少,像有的人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在他看来幸福感就会减少很多;有的人一生生活的都很安稳,自我的幸福感自然会增加许多。

  当代的人们更加开放地生活,他们坦言幸福、追求幸福。可幸福在哪里?当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也是有指数的,总幸福指数是指你的较为稳定的幸福感,不是看了一个喜剧电影,或者吃了一顿美食这种暂时的快感所能代表的。而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幸福的、稳定的幸福感觉,它包括你对你的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你对自己的生命质量的评价,是指你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

  ■成功不等于幸福

  金钱使幸福变成了无底洞

  现代竞争社会,人们都重视成功,追求成功,理所当然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成功就是人生的最重要和直接的目标。许多人下意识地认为,成功和幸福的关系不就这么简单吗?因为成功了才会有幸福,因为成功所带来的财富所以才幸福,不成功的人哪有幸福感而言?

  《南方周末》曾就60位“人均拥有财富为22.02亿元人民币”的国内富豪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调查,这些人按照成功的标准来说算是最成功的人,可结果竟有70%的富豪认为财富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感”,不是快乐,而是害怕和担心。中新网披露的一项调查表明,年薪在100万以内的人群,钱越多越能感到幸福,而年薪在100万以上的人群,就会越来越难感觉到什么是幸福?

  明明简单的关系怎么出现了这么相反的结果,有关专家分析,成功是指你实现你的既定的目标和某种愿望,成功更多是从结果来定义的。而幸福则是你的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快乐感受,你的身心舒适、自由,你摆脱了需要的限制,无忧无虑。幸福更多是从状态来定义的,是可欲不可求的。它是一种放松的身心感受,是一种安逸的经验。成功并不是生活目的,只是达到幸福手段之一。当把成功当做生活的唯一目标时,我们看到了这对身心健康的损害。生活中不少成功的人并不幸福,有的人整日受功名心推动,一门心思追求成功,焦虑不安,忧心忡忡。他们只有成功的激动,而没有松弛的快乐。而一些没有成功的人,他们是另外的生活模式,他们晚上去广场跳舞,周日去公园锻炼,喝点小酒,搓会儿麻将,生活得也有滋有味。

  所以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我们应该适当停下来听一听内心的呼唤;调整心态准备松弛一下;或者以一个追求幸福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成功。

  孔军辉教授也表示,有很多调查的结果显示,富人的幸福感不一定比穷人要强,因为他永远都得不到心理的满足。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收入增加了,或者我们的社会声望增长了,我们会感到最初的愉悦。之后,就会慢慢适应这种新的标准,并渐渐地把它看成习惯,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幸福。就这样当他们爬上成功的阶梯之后,他们就会与和他们处于同一层次或更高层次的人作比较。对于他们来说,总有另外的“他们”作为比较的标准,如果另外的他们不如自己,会感到满足;反之,则会产生嫉妒。一句话概括就是昨天的奢侈已经变成了今天的必需,财富和成功使幸福变成了无底洞。

  准确自我定位 感受无限幸福

  虽说财富和成功不是真正评价幸福与否的标准,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又不得不面对目前已经扭曲的幸福观。在人们追逐成功的道路上,自我的心理压力日趋严重。都市人心理问题现已成为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在现今的社会中重新找回真正的幸福感是目前不少都市人都渴望了解的“新知识”。孔军辉教授,对“重压之下”的都市人如何回归幸福提出了建议。

  第一,要明白财富的意义,知道财富是为了什么?比如有人赚了很多钱,但没有时间去消费,又怎么能体现出挣钱成功带给你的快乐感。而且这个钱是用在了什么地方,是把它挥霍了,还是用在了救助别人等慈善事业上。像国外的富人一定会去做慈善事业,因为在帮助别人时他会找到快乐与幸福,而我们现在的富人却没有这样的观念,甚至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富拿着钱去烧,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些钱应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或者是素养还没有达到这样的一个层次。

  第二,要明白人生的意义,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其实我们国家现在是一种价值缺失的状态,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钱。其实人应该追求的人生是更加有意义的。以前我们光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却忽略了人生的价值观,可以说我们的价值是缺失的。所以现在要回归到正常的价值观,比如从儒家、道家的思想中去寻找传统的思想。像国家统计局在去年对“幸福指数”的评价,就是把幸福感量化、数字化,是对人们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评价,所以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很有必要的。GDP只是单纯的一个指标,而其他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算是社会真正的发展,人们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第三,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是需要各种各样人的社会,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能做老板。所以人在这个社会中生存,首先的定位应该是做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有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要给自己定一个很高的目标,所以人们必须要懂得心态的平衡。就像培养孩子,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上清华、北大,每个孩子都有他(她)自己未来的轨迹,都会在自己的学校找到属于他(她)自己的位置。当然社会也不只需要毕业于清华、北大的学生,各色学生社会都是需要的。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看别人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人家炒股赚钱,大家都玩命的跟风,但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有炒股和承受风险的能力。所以在生活中不能人云亦云,自己要给自己找对定位,否则会凭空添了很多压力。

  第四,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起。再伟大的事情也是点滴事情积累起来的。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只看到了结果,没有看到过程,永远使自己无法满足,自然也就不会感受到幸福。

  第五,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首先要确定你喜欢不喜欢这个职业,给自己的职业是怎么定位的,其次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比如作为老师,教导学生就是我的快乐,我就会感觉幸福。而且每个人在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低潮、不顺甚至枯竭,这些都会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个时候必须自我调整,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很激烈,而且变化很快,也是对每个人心理素质的竞争,看看是不是在主动适应和调整自己的心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指标中的第一点就是有幸福感,它是一种综合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

(实习编辑:张留敏)

2009-11-11 05:08:00浏览6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大吗
若病毒性肺炎病情严重,或患者存在特定嗜神经病毒、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引发脑炎的可能性较大;但对于常见的肺炎病毒、血脑屏障正常且治疗及时,则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通常不大。从某些情况来看,病毒性肺炎引起脑炎的可能性较大。比如一些特定的病毒具有较强的嗜神经性,例如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等。当这些病毒引发肺炎后,病毒有可能突破血脑屏障,进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此外,若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如患有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处于恶性肿瘤终末期等情况,身体对病毒的防御能力大幅下降,病毒就更容易从肺部扩散至脑部,增加了引发脑炎的风险。然而,大多数常见的引起肺炎的病毒,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虽然可能在体内引发全身性的感染症状,但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炎的情况相对并不多见。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脑屏障能够有效地阻挡病毒从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为大脑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并且,如果病毒性肺炎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病情早期就控制住病毒复制和炎症反应,那么病毒进一步扩散至脑部引发脑炎的可能性就会明显降低。针对病毒性肺炎患者,为降低引发脑炎的风险,建议一旦确诊为病毒性肺炎,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避免病情延误或加重。此外,患者在患病期间需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同时,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若在肺炎病程中出现头痛、呕吐、精神萎靡、抽搐、意识障碍等疑似脑炎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慢性肺炎最严重的后果
慢性肺炎可能导致肺功能受损、引发肺部结构改变、增加感染风险等严重后果。对于慢性肺炎患者,建议首先要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按疗程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换药,以确保炎症得到有效控制。1、肺功能受损:慢性肺炎长期存在会持续对肺组织造成损害,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逐渐下降。肺泡和细支气管受到炎症影响,其弹性和扩张能力降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患者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起初可能在剧烈活动后出现气促,随着病情发展,即使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费力。2、肺部结构改变:炎症的反复刺激可使肺部组织发生重塑,导致肺纤维化。正常的肺组织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肺的顺应性下降,变得僵硬,进一步影响肺的功能。还可能形成支气管扩张,由于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被破坏,支气管管腔出现不可逆的扩张和变形。这会导致痰液引流不畅,容易反复发生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治疗难度。3、增加感染风险:慢性肺炎使肺部的防御功能受损,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减弱,免疫细胞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导致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患者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频繁发生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且感染后病情通常较重,恢复时间延长。同时,要注意生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和过敏原。另外,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哪3个征兆说明已有肺炎
通常情况下,当出现持续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征兆时可能提示肺炎,需引起重视。1、持续发热:多数肺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常常可高达38℃甚至更高,且发热状态可能持续数天。这是因为肺部受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侵袭后,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释放致热物质,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导致发热。2、咳嗽咳痰:早期肺炎患者可能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之后随着病情进展,痰液会逐渐增多,且性质多样。细菌感染导致的肺炎,痰液可能呈黄色、绿色且较为黏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咳出大量黄色脓性痰;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痰液相对稀薄,可能为白色黏液状;而支原体肺炎的咳嗽较为剧烈,多为刺激性呛咳,可伴有少量白色黏痰。3、呼吸困难:当肺部炎症累及范围较广,影响气体交换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同时,可能伴有呼吸深度改变,如呼吸变浅,以及呼吸费力感,患者会不自觉地用力呼吸,甚至出现鼻翼扇动、吸气时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等表现。这是因为肺部炎症导致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气进入血液受阻,二氧化碳排出不畅,身体为了满足氧气需求而引发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如果出现上述疑似肺炎的征兆,应及时就医。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伴随症状等信息,方便医生诊断。确诊肺炎后,要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需随时复诊。
郑雅格主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孩子中考前的焦虑家长该如何缓解
孩子中考前焦虑,家长可通过营造良好氛围、有效沟通、合理安排生活、给予积极暗示等方法缓解。焦虑是孩子面对中考压力时产生的紧张不安情绪,一般无需就医,若焦虑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也可通过一些心理测评量表来评估孩子的焦虑程度。1、营造良好氛围: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避免家中出现大声喧哗、争吵等情况。同时,家长自身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免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2、有效沟通交流:主动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了解孩子焦虑的原因。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让他们知道家长理解并支持他们。在沟通时,家长要保持耐心,不要急于评判或指责孩子的想法,而是给予他们合理的建议和引导。3、合理安排生活: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和休息计划,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适当安排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让孩子在学习之余能够放松身心,缓解焦虑情绪。4、给予积极暗示:多鼓励孩子,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让孩子树立自信心。例如,家长可以说,你最近学习很认真,进步很大,只要保持这样的状态,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等话语,帮助孩子克服焦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要让孩子明白,考试虽然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全部,无论结果如何,家长都会爱孩子、支持孩子,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备考,以减轻焦虑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