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大学新生心理的十多十少

  由于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大学新生会面临诸多问题。怎么处理好问题、尽快理顺各种关系、愉快地开始新的征程呢?有如下建议供参考

  1.多一点自信,少一点自卑

  中学时期你可能是班里和学校的佼佼者,大学里人才济济,突然发现自己有不少不入他人的地方,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失落。这时要多看自己的强处,保持信心,不要一味自卑而看不起自己。多学别人的长处、迎头赶上就行了。

  2.多一点自主,少一点依赖

  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好多事情要自己处理。要对自己说:“我能,我行。”不要总有等、靠、要的思想。老生的经验值得借鉴,但不能事事问人家、事事照样子去做。况且每一级学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重要的是靠自己。

  3.多一点主动,少一点被动

  与老师和同学之间、对待班里的事、参加什么活动,应该主动,不要凡事总让人推着你、总让别人照顾你。要时刻想到我能为别人做什么、我该为这事出什么力。

  4.说话多一点和气,少一点脾气

  同学来自五湖四海,方言、习惯、思维等多有不同,免不了造成误会。这时,与人说话要和气,心平气和地商量着解决问题,不要动不动发脾气。要多使用普通话呦。

  5.多一点好行为,少一点坏习惯

  不分场合大叫大嚷、乱吐乱倒、乱扔乱放、不守作息时间、便后不冲干净、不值日等,只图自己方便,不顾不管他人,既不文明又容易引发矛盾,搞得自己和他人都不愉快,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学习。所以,要多讲一点道德,少做不文明的事。

  6.多一点自制,少一点放纵

  读高中很苦,进了大学适当放松一下可以理解,但要自制。通宵上网玩游戏、没完没了聚餐、逃课去旅游玩耍、觉得迟到早退无所谓等,是不可取的。有空大可以去做许多有意义的事,要严格要求自己。

  7.多想一点父母挣钱不易,少一点大手大脚

  上大学的开销比上中学要大,这是客观的。该花的花,不该花的尽量不花。不能为了所谓面子而比吃论穿、比玩耍论潇洒,增加父母的负担。

  8.多一分清醒,少一点糊涂

  外面的世界有很多诱惑,自己要有脑子。要清醒一点,不要糊糊涂涂陷入传销、急于在双休日打工上当受骗、自己的好心被利用而失钱甚至受伤、受害。

  9.多一点坚强,少一点软弱

  新的矛盾、新的挫折、新的委屈、新的打击等,随时会发生,随时会遇到,不要唉声叹气、不要痛哭流涕、不要心灰意冷,要坚强,要放眼未来,要态度积极。钻牛角尖、往窄处想、寻死觅活就太软弱了,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好。做人就要坚强。

  10.多一点时间意识,少一点浪费生命

  有的大一新生不干什么出格的事,这是好的,但就是瞎晃荡,不知道下一个目标,不知道上完那几门该干什么,不知道今天干了什么有意义的事,不知道双休日该做点什么。那样,就浪费了生命。还是要珍惜时间,心中有目标,不断为美好的未来奋斗。

(实习编辑:张留敏)

2009-11-11 04:28:00浏览11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吐痰什么颜色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吐痰的颜色通常有多种情况,包括白色黏液痰、白色泡沫痰、黄色黏痰、痰中带血等。1、白色黏液痰:在疾病初期,支原体侵犯呼吸道,引发炎症,刺激呼吸道黏膜分泌黏液。此时,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没有明显的红细胞渗出或细菌混合感染,所以痰液多为白色黏液状,质地较稀,患者可能感觉痰液较容易咳出。2、白色泡沫痰:随着病情发展,炎症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当气体通过这些分泌物时,就会形成泡沫,使痰液呈现白色泡沫状。这种痰液可能比白色黏液痰更稀薄,量也可能更多,患者可能会有咳嗽伴有气喘的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气喘可能会加重。3、黄色黏痰:如果支原体肺炎患者合并了细菌感染,或者炎症反应较为剧烈,导致中性粒细胞大量聚集并释放各种酶,就可能使痰液颜色变为黄色。黄色黏痰通常质地较黏稠,患者可能会感觉痰液黏附在呼吸道内,不易咳出,有时需要用力咳嗽才能将痰液咳出。4、痰中带血:在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痰中带血的现象。这是因为剧烈的咳嗽可能导致呼吸道黏膜破损,使少量血液混入痰液中。或者炎症侵犯到肺部的小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出现痰中带血。血液的量通常较少,可能只是痰中带有血丝,或者痰液呈现淡红色。对于支原体肺炎患者,日常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减少空气中病原体的浓度,同时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如果咳痰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1、发热:发热多为中等度发热。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作为一种外来病原体,可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激活免疫细胞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等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发热。2、咳嗽:咳嗽常为刺激性干咳,是支原体肺炎的突出症状。支原体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其代谢产物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同时引发免疫反应导致气道炎症,使气道黏膜敏感性增加,引起咳嗽反射。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部分患者咳嗽可延续至数周甚至数月。3、咳痰:初期多为少量白痰,后期可能出现黏液痰或脓性痰。这是因为支原体感染导致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分泌增加,同时炎症反应使气道内产生渗出物,渗出物与脱落的上皮细胞、病原体等混合形成痰液。如果合并细菌感染,痰液会变为脓性。4、胸痛:当炎症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症状。支原体感染引发的炎症扩散至胸膜,导致胸膜发生炎症反应,胸膜表面的神经受到刺激,产生胸痛。胸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牵拉痛,深呼吸时由于胸廓运动,会使胸膜受到进一步牵拉,从而导致胸痛加剧。建议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支原体抗体检测、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支原体肺炎如何预防传染给家人
支原体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预防其传染给家人可从隔离患者、保持良好通风、消毒措施等方面着手。如果家中有人患上支原体肺炎,家人不必过度恐慌,但要高度重视预防工作。1、隔离患者:一旦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患者应尽量单独居住在通风良好的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接触。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社交距离。外出或在家庭公共区域活动时,患者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止含有病原体的飞沫传播给家人。2、保持良好通风:经常开窗通风,能有效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每天应保证室内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尤其是患者居住的房间,更要确保通风顺畅。在通风时,可让患者暂时转移到其他房间,避免直接吹风导致病情加重。3、消毒措施: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如患者的餐具、水杯等可采用煮沸消毒的方式,煮沸15-20分钟能有效杀灭病原体。患者使用的毛巾、衣物等可在阳光下暴晒,紫外线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对于患者居住的房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如桌面、门把手、家具表面等。若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同时,要提醒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减少病原体传播的时间。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哪三个征兆说明已有肺炎,有哪些注意事项
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征兆常提示可能患有肺炎,如果出现这些疑似肺炎方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胸部CT、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休息、调整饮食、配合治疗。一、常见征兆:1、咳嗽:肺炎常引发咳嗽症状,初期可为刺激性干咳,之后可能出现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黄色脓性痰。如果感染肺炎链球菌,还可能出现铁锈色痰,肺水肿患者可能伴随粉红色泡沫痰。咳嗽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通过咳嗽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病原体,减轻肺部炎症。2、发热:多数肺炎患者会有发热表现,体温可高达38℃甚至更高,且发热可能持续不退。这是因为肺部感染病原体后,病原体及其毒素会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3、呼吸困难:随着肺炎病情进展,肺部气体交换功能受损,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变浅,严重时可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发绀等。这是由于肺部炎症使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氧气摄入不足,二氧化碳排出受阻,进而影响全身氧气供应。二、注意事项:1、注意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体力,利于对抗肺部感染。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可适当减少日常活动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2、调整饮食:患者需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同时,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呼吸道不适。3、配合治疗:患者还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通常需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杀菌作用;也可能使用阿奇霉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菌效果。患者务必按疗程用药,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以免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若病情严重,可能需住院治疗,接受吸氧、静脉输液等措施,以改善肺部通气和全身状况。日常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室内病原体浓度。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寒感冒,降低肺炎发病风险。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