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动感单车的初次体验

  听说“动感单车”这项运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每次从训练厅门口经过,看见里面炫目的灯光都很想进去试试,却又怕身体吃不消,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尝试过。接到采访任务,本来以为与之无缘的我只好硬闯中体倍力动感单车训练厅。

  和健身教练一样,这里的动感单车教练也是位动感十足的人,说话走路都带着一股朝气和节奏感。不同的是动感单车教练更像是迪厅里呼风唤雨的DJ,精心挑选的音乐节奏也是动感十足,分贝调到最高,再加上富有煽动性的语言,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把体能发挥到极致。想偷懒?自己都不愿意!平时在跑步机上运动时,10几分钟就会看表的我,这次居然一整节课都没有想到“时间”二字,真是个奇迹。

  骑在车上,最大的感觉就是忘记了自己是谁,眼睛里只有闪烁的灯光、身边的“战友”和面前的教练。脑子里回荡的也只有震撼的音乐和教练的助威声。通过亲身体验我发现,练习动感单车要做到三不怕,即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出丑———出再多的汗也无所谓,哪怕衣服湿透;踏得再累也不放弃,看看“战友”,坚持就是胜利;姿势再丑无所谓,表情夸张无所谓,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大喊大叫都随便,尽情就好。

  一节课上完,我居然挺了过来,但是全身的衣服都湿透了,认真地体会还能听到全身血液在流动的声音,毛孔充分地呼吸,皮肤在加速新陈代谢下显得健康红润。我终于体会到流汗的感觉是如此的痛快。在这样的隆冬时节,能酣畅淋漓地出一身汗,爽!

责任编辑:彭道敬

2007-08-14 02:30:00浏览2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腰部疾病需要打开哪个气道口
腰部疾病在中医和气血疏通疗法的理论中,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堵塞有密切关系,为了缓解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有时需要打开特定的气道口以促进气血流通,包括主气道口、后气道口、支气道口等。1、主气道口:主气道是管控人体大脑、器官、肝脏、肢体等部位的重要通道,与全身各部位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打开主气道口有助于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腰背部酸痛、肿胀等症状。这一操作通常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操作下进行,通过针灸、推拿或其他中医理疗手段来实现。2、后气道口:后气道与人体背部的气血循环密切相关,打开后气道口有利于疏通背部的气血,缓解因经络堵塞引起的腰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对于腰椎滑脱、脊柱结核等腰背部疾病,打开后气道口尤为重要。3、支气道口:支气道是主气道的分支,也参与人体的气血循环。在腰部疾病的治疗中,有时也需要打开支气道口以疏通气血,缓解病症。例如,在气血疏通疗法中,可能会通过点按支气道气道口等方式来促进气血流通。对于腰部疾病患者,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果考虑通过打开气道口来疏通气血,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医生进行操作。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姿势,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预防腰部疾病的发生和加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庄谊主任医师
南京鼓楼医院 三甲
腰部疾病需要打开哪个气道口才能治好呢
腰部疾病通常与气道口没有直接关系,不存在打开某个气道口就能治好腰部疾病的说法。腰部疾病种类繁多,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等,其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腰部疾病的发生多与腰椎的退变、损伤、劳损以及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腰肌劳损则是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主要通过休息、热敷、按摩、康复训练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这些治疗方法都是针对腰部的病变组织进行修复、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与气道口没有关联。且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在一些替代疗法或传统医学的观念中,可能会提到某些经络或穴位与腰部相关,但这与气道口也并非同一概念。而且,这些观念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来证实其对腰部疾病的直接治疗作用。现代医学对于腰部疾病的治疗,更注重基于科学证据的方法,以达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目的。对于腰部疾病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明确病因后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生活习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受寒,适当进行腰部的康复锻炼,以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和预防疾病的复发。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