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的细菌,可以在胃部强大的酸环境下生存,是导致胃部疾病的一种主要病原体。幽门螺杆菌检查指标有很多,包括碳14、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血清抗体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若检查结果为18,其数值通常较高,说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建议患者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血常规检查、胃组织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1、胃镜检查:在胃镜下取胃黏膜,可快速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并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通常在胃镜检查前一晚开始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如阿莫西林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等。待胃镜检查结束后,即可开医嘱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如克拉霉素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等;
2、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可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若血常规检查发现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说明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此时无需采用特殊治疗;
3、胃组织活检:胃组织活检是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能够判断胃黏膜损伤的程度,以及组织病理学分型。在胃镜检查后取部分胃组织进行活检,可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通常在胃镜检查后2-3天,可开始服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
4、其他: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临床症状,还可进行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胃内激光切除术等,其中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和胃内激光切除术属于微创治疗,可在胃镜下切除或毁损病变组织,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甘肃省肿瘤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胃肠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