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微嗜氧、触酶阳性、具有尿毒酶活性的革兰氏阴性螺旋菌, 其生存主要依附于胃窦部和胃体部粘膜上,少见于贲门粘膜上。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Narren和Mars-hall首先在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并认为这种细菌可能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原菌。此后,人们就着手对HP与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列研究,现已有大量证据支持HP为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1)慢性胃炎患者HP的检出率很高(50%~80%),而正常胃粘膜很少检出HP(0~6%),慢性活动性胃炎者更高(达90%以上)。
(2)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血清中抗HP抗体明显升高,并可在其胃液中检出抗 HP免疫球蛋白。
(3)胃粘膜上HP的数量与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成正比,HP的感染的量与胃炎严重程度、活动性和胃上皮损伤及其程度呈明显正相关,HP粘附较多的部位,上皮细胞变性,细胞内粘蛋白颗粒耗尽,胞质减少,核质比例增大。
(4)抗HP治疗,HP清除后胃粘膜组织的炎症明显改善,而感染复发者炎症又出现。
(5)志愿者口服HP悬液引起胃炎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6)制备HP胃炎动物模型成功,HP人工感染(Gnotobiotic乳猪、Rhesus猴)获得成功,HP能在胃内定居,并可引起慢性胃炎。
(7)自身免疫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及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HP的检出率很低,提示HP 并不是胃炎的继发感染。
综上所述,HP可能为胃炎的一种病原菌,至少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HP的致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HP直接侵袭胃粘膜宿主细胞并诱发局部组织损伤;②HP可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毒酶及其产物氨、过氧化物歧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2 和C等,均可损伤胃粘膜,诱发炎性病变;③HP促使胃泌素分泌增加,导致高胃酸状态,从而使胃粘膜受损;④HP感染还可通过免疫反应造成组织损伤。
(实习编辑:陈占利)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胃肠外科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江路) 胃肠外科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胃肠外科
二级甲等 民族医院 公立
磴口县钢铁路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抚顺市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福州市台江区交通路88号
三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淮南市凤台县凤凰湖新区S308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民营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红旗路44号
三级 妇幼保健院 公立
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路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