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病因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胃病 > 胃溃疡病因

为幽门螺杆菌“洗冤”

举报/反馈
2008-01-04 08:18:0039健康网社区

  受害者1:于雷

  于雷感到上腹部不适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隐隐的疼痛,胀饱感, 嗳气,口中常有异味。他以为只不过是自己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而已。但调整生活规律后,并未见太大起色。见医生、做检查,然后医生郑重地告诉他:慢性活动性胃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于雷不明白,那个据说只有3μm长的小东西怎么就成了他胃炎的原因。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当然有其如同法律一般严谨的原则,如果认定某种微生物是某一疾病的原因,应满足科赫氏原则。简单来讲就是:感染该微生物的人会患某种疾病,不感染这种微生物则不患这种疾病,从人体内除掉这种微生物可治愈这种疾病。

为幽门螺杆菌“洗冤”
 

  专家直言:慢性活动性胃炎与HP

  人类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90%以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基本不会有慢性活动性胃炎。如果除掉幽门螺杆菌,胃黏膜的活动性炎症可以消失。医学家们在医学临床试验中得出上述结论。而最让人感动的证据来自Marshall。他曾不止一次地口服幽门螺杆菌,详细地记录了此后出现的腹部症状——腹胀,上腹部隐痛,恶心,口臭,周身不适。然后做胃镜检查,不仅看到了感染的幽门螺杆菌,也看到了明显的活动性胃炎。再后来他采用了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案,除掉幽门螺杆菌后,他的症状得以消失,重复胃镜检查发现,炎症也不再活动。幽门螺杆菌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因果关系满足了科赫原则。

  受害者2:吴健

  吴健一直认为他的十二指肠溃疡来自遗传,他的父亲,哥哥,都是同样的患者。常到冬春和秋冬换季节的时候出现上腹部疼痛。饥饿时和夜间都是他难过的时候。那次呕血和黑便的经历让他后怕不已。但总觉得,基因来自先天,自己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专家直言:十二指肠溃疡与HP

  医学研究的结果是:如果检查方法可靠,几乎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趣的另一个现象是,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爱斯基摩人不会得十二指肠溃疡。在没有幽门螺杆菌概念的时期,十二指肠溃疡的1年复发率75%,5年时几乎100%。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事实让人瞠目结舌,1年复发率锐减至3%以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几率也被大大降低。对人群进行追踪随访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在未来的10年内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机会是没有感染者的数倍。但是,为什么人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普遍在50%~60%,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远远低于这一数字。医学家对此的解释是:有些幽门螺杆菌的致病能力强,而有些较弱。那么,吴健关心的遗传问题呢?解释是,在同一家庭密切接触生活的亲属中,他们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除接触之外,某些血型,如O型血,他们的胃黏膜上存在某种物质,那正是幽门螺杆菌定居需要的。

  受害者3:韩宏程

  韩宏程发现患有萎缩性胃炎数年了,很担心癌变的问题,所以经常检查胃镜。他的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并未找到幽门螺杆菌,是不是萎缩胃炎与该菌无关呢?

  专家直言:萎缩性胃炎与HP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的胃黏膜炎症长期存在的结果可以导致萎缩性胃炎的出现。而挑剔的幽门螺杆菌并不容易在萎缩的胃黏膜中生局却是我们最不能承受的。研究表明30%~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相关。

  日本胃肠病研究人员用长达8年的时间追踪1526位日本患者。为了仔细地筛检胃癌,病人们在最初参与研究时就进行胃镜检查与黏膜病理检验,1~3年后再次接受相同的检验。结果发现,3%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罹患胃癌,而未受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均未患胃癌。北京大学的林三仁教授曾进行过一项著名的试验,给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服药治疗,5年后及8年后发现,那些细菌被除掉者的胃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细菌未被根除者。

  然而胃癌的发生毕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胃黏膜萎缩后,胃内微环境改变,导致胃内亚硝胺等致癌因子增加,长期多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胃癌。而且,胃癌与遗传,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幽门螺杆菌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所以,因为有幽门螺杆菌就整日忧心忡忡,担心癌变,倒也大可不必。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