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胃病 > 胃病用药

中医调节阴阳 巧治“胃病”

举报/反馈
2010-05-17 09:27:0039健康网社区

  1.各证错杂,多脏俱病

  对阴阳失调,胃腑寒热锚杂之胃脘痛,用陈氏双治汤(附子、黄连、芍药、甘草)以清热祛寒,和胃降逆;对胆病及脾之胃脘痛,临床以胁痛、黄疸口苦或呕苦等胆实证与腹胀乏力、纳呆、便溏等脾虚证共见为辩证要点,治疗用青皮、白术、芍药、甘草等泻胆补脾,调和中官;对木郁土遏,甘从曲化之泛酸证,则推崇喻嘉言创建的“刚药变胃”之说,用《脉因证治》之连理汤(人参、白术、干、炙甘草、黄连),刚柔并济,驱酸返甘。

  2.胃腑虚弱,邪气乘袭

  胃脘胀满,须以虚实辨之,实用香蔻等品,此其常也;若虚者亦投理气之品,则中气愈散而胃脘愈胀。治此病,以《寿石轩医案》之“胃虚当补,气散当收”为原则,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乌梅、白芍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虚甚者用红参,胀甚者加木瓜。但有一点应注意,此方对胃酸、苔厚者无效。对单纯胃阳虚馁者,用小建中汤(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黄芪建中汤(黄芪、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当归建中汤(当归、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合方治疗,辛甘生阳,濡润化阴,则虚馁可复。若中虚而火热乘袭,可见肌表发热、胃脘灼热等症,治疗须补中虚,敛阴火,升举元气,方用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病案举例】

  例1:朱某,男,36岁。胃痛史多年,加重3个月。曾服西药治疗无效,每因受寒、饮食生冷及热饮后发作。胃镜示:胃窦部溃疡,活组织检查结果为:胃黏膜组织慢性炎变。

  辨证:寒热错杂。

  治则:双治解纷。

  处方:附子6g,黄连6g,白芍15g.甘草6g,秦皮12g,蒲公英20g,丹参20g。

  3剂后,胃痛虽来解,但觉药颇对证。将上方附子、黄连、甘草的药量均加至10g白芍用至30g。

  6剂后,疼痛基本缓解。后以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调理而痊愈。

  例2:李某,女,78岁。胃脘痞满疼痛10天,因过禽水果罐头而加重,泛酸不止,浸心蚀牙,苔薄,脉弦。

  辨证:胃阳遏、酸浊凝。

  治则:刚药变胃。

  处方:党参10g,干姜15g,苍术l5g,白术15g,荜澄茄7g,黄连5g。

  5剂后,泛酸大减。原方减量再进2剂,病遂痊愈。

  例3:韩某,男,63岁。胃病史7年,加重1个月。平索操劳勤苦,饥饱无时而引发胃痛,经治疗后好转。现胃脘灼热,口不甚渴,气短神疲,体瘦肢倦,面色萎黄,舌苔薄,脉虚大。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示:胃黏膜增粗,纠结,胃下极在髂棘联线下10 cm。

  辨证:中虚火乘。

  处方: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眯:黄芩(酒炒)10g,黄连(酒炒)5g,石膏15g,柴胡1Og,羌活10g,党参10g,黄芪20g,苍术10g,白术12g,炙甘草10g,大枣10g。

  10剂后,灼热消失,体力好转。

(实习编辑:李素素)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