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友小心“糖心病”的袭击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其脂质及蛋白质糖化与氧化过程势必加剧,而这一过程亦参与了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病。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刚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就已经有冠心病。在糖尿病易患人群中,胰岛素抵抗是最早出现的变化。它可发生在临床糖尿病之前15~25年。胰岛素抵抗与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有关。它可在临床糖尿病出现前许多年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就是‘糖心病”’。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和公众认可。

  为什么会发生“糖心病”

  有病理解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无论在冠状动脉还是脑动脉、肾动脉、周围动脉。都存在较同年龄非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后。管腔部分或全部被阻,导致靶器官缺血、缺氧产生病变。如病变阻塞在冠状动脉,即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和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前者一般多支冠脉血管受累,而且病变弥散广泛,有更多的斑块溃疡和血栓形成。糖尿病可加速任何年龄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过程。这在世界各国情况类似。

  糖尿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单就高血糖而言,既可形成不可逆的糖化蛋白与糖化脂蛋白,增加氧化损害的程度,也可引起血管壁与内皮损害。促使血栓形成。

  糖尿病也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出现内皮损害、基底膜增厚、蛋白质非酶糖化、自由基活性增加、前列腺素异常等情况。

  “糖心病”有哪些早期表现

  “糖心病”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冠心病。尤以冠心病为多见。临床表现呈多样化。静息时心动过速可能是常见的一种早期表现。患者可在早晨觉醒时自测心率。糖尿病心脏受累者在休息状态下心率常每分钟大于90次,甚?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bian/4e7e1.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量筛叽?30次。

  这是因为心脏本来受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神经支配。交感神经使心率加速,副交感神经使心率减慢,从而调节和协调心率,以适应人体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糖尿病性心脏病变早期常先损害副交感神经,故交感神经处于相对兴奋状态。心率遂增快。到了糖尿病晚期。交感和副交感神经都受损害,心脏几乎完全失去神经支配。心率则相对固定。

  体位低血压也较常见。正常人体位变化时,人体可通过提高血管紧张度和心排出量,从而使血压维持正常。糖尿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支配血管的植物神经,特别是交感神经受损,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管张力。如果测量病人从卧位起立时的血压,收缩压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时。就可确诊为体位性低血压。

  不典型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糖尿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常不典型,甚至可无任何症状,危害性更大。

  早防早治事半功倍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早期发现无症状性的心血管病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可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致死率。对某些有心血管病变证据的可开始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早期筛查还可以识别出需要通过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的心血管并发症患者。从一些二级预防的研究中发现。积极的治疗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型糖尿病患者有以下情况应仔细检查,以明确有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其严重程度。

  1.有典型或非典型的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2.基础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或梗死。

  3.有周围血管或颈动脉闭塞性疾病。

  4.长期静坐的生活方式。年龄在35岁以上。计划开始强烈的体育锻炼时。

  5.除糖尿病外有以下2种以上危险因子存在的患者:

  ①总胆固醇≥6.24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4.16毫摩尔,升,或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

  ②血压>1

  40/90毫米汞柱。

  ③吸烟。

  ④有冠心病家族史。

  ⑤尿中有微量或大量白蛋白者。

  对于2型糖尿病有冠状动脉性疾病危险因子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调脂、降压和给予阿司匹林等是有效的手段,严格的血糖控制能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对于已有冠心病。且左室功能受损者。即使患者的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正常,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有益的。若患者是诊断明确的无症状性冠心病,应及早治疗。预防心肌缺血。

  “糖心病”的一般处理

  1.戒烟

  2.适当的体力活动根据病情许可,最好每周有3次以上为时30—60分钟的中等程度活动(如走路、骑自行车等)。

  3.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25千克/平方米左右。特别是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的患者。

  4.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应<6.1毫摩尔/升。HBA1C应≤6%。

  5.控制血脂首要目标LDL≤2.6毫摩尔,升。争取HDL>0.9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TG)<2.2毫摩尔/升。

  首先进行饮食控制。对血LDL和胆固醇升高的患者应限制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及肝、脑、肾、肺等动物内脏。骨髓、蛋黄、蟹黄、鱼子、动物脂肪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墨鱼、鳗鱼等。对血TG升高的患者同时限制总热量的摄入,少吃糖和甜食。建议多吃蒜、葱、蕈类、海带、蔬菜豆类等。如饮食控制无效,则应选用调脂药物。

  6.控制血压应将血压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内。

  7.生活细节不宜过饱,减轻精神负担。避免过度劳累。不饮酒。

  8.抗血小板与抗凝可选用阿司匹林。一日75—150毫克,心肌梗死后患者不能用阿司匹林者。可用华法林。

  9.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前壁心肌梗死、反复心肌梗死、心功能差、有心力衰竭症候、心律失常)建议应用,亦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

  由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缓慢而隐匿的过程。临床症状出现以前已有一定的功能损害。因此,一旦2型糖尿病获得确诊。就应该进行糖尿病性心脏病防治,认真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抽烟、高血糖等,这样才能保证糖尿病患者安享天年。

  “糖心病”的临床特点

  1、休息时的心动过速,由于糖尿病早期累及心脏自主神经,心率常有增快倾向。一般说来,凡休息状态下心率每分钟大于90次者,应考虑有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

  2、无痛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远多于非糖尿病患者,病死率高达30%一50%。由于自主神经病变痛觉不敏感,心肌梗死发生时常呈无痛性,因其症状不典型常易漏诊或误诊。

  3、体位性低血压,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对血压调节反射失常,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从卧位或蹲位起立时会因为血压突然减低而出现头晕,甚至意识丧失等。

  4、猝死,由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功能紊乱,糖尿病心脏病者可因各种应激、感染、手术麻醉等导致猝死,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病人仅感短暂胸闷、心悸后迅速发展为严重休克或昏迷状态以至死亡。


糖友小心“糖心病”的袭击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实习编辑:侯丽娟)

2009-04-16 00:14:00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西咪替丁的功效有什么
西咪替丁通常是指西咪替丁片,西咪替丁片的功效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缓解胃痛、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等,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1、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片属于一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该药物,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给胃黏膜带来的损伤,以免出现反酸、嗳气的症状。 2、保护胃黏膜 西咪替丁片能够保护胃黏膜,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胃痛的症状,对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引起的上述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缓解胃痛 如果存在胃痛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4、治疗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通常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溃疡,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一般会表现为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西咪替丁片进行治疗,从而抑制胃酸分泌,改善病情。 5、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通常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的一种疾病,可能与抗反流功能和结构受损、食管清除能力降低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痛、嗳气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西咪替丁片进行治疗,从而减少胃酸分泌,缓解不适症状。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不可私自用药。若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西咪替丁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西咪替丁具有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抗肿瘤、利胆等功效与作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 1、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属于H2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卓-艾综合征等疾病。如果患者存在上述疾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2、保护胃黏膜 西咪替丁还具有保护胃黏膜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急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等疾病,可能会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服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从而使病情得到好转。 3、抗幽门螺杆菌 西咪替丁还可以起到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4、抗肿瘤 西咪替丁还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胃癌、食管癌等疾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西咪替丁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5、利胆 西咪替丁还具有利胆的作用,如果存在胆囊炎等疾病,可能会出现右上腹疼痛的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利胆的效果。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库欣综合征皮肤的紫纹能恢复吗
库欣综合征患者皮肤的紫纹一般较难完全恢复,但通过积极治疗和一些干预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建议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库欣综合征是由于体内糖皮质激素过多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长期高糖皮质激素水平会导致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分解增加,皮肤变得菲薄,弹性纤维断裂。同时,高皮质醇血症还会使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一些成分渗出到皮肤组织中,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即紫纹。这些皮肤结构和血管的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旦形成,很难通过自身的修复机制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即使在库欣综合征得到有效控制后,已经断裂的弹性纤维和受损的皮肤结构也难以完全恢复如初。其次,积极治疗库欣综合征,去除病因,如通过手术切除引起库欣综合征的肿瘤,可使体内糖皮质激素水平逐渐恢复正常。随着激素水平的稳定,紫纹的发展可能会得到控制,颜色可能会逐渐变淡。然而,不同患者的恢复情况存在差异。一些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由于自身皮肤的修复能力较强,加上适当的护理和干预,紫纹可能会有较明显的改善。但对于一些紫纹形成时间较长、病情较重或皮肤修复能力较差的患者,即使经过规范治疗,紫纹仍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留,很难完全消失。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过度干燥或潮湿,可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护肤品,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此外,避免皮肤受到外力的过度牵拉和损伤,以免加重紫纹。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