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糖友谨防胆结石

糖友谨防胆结石


  首先应了解一下结石的分类和形成机理:胆石病是指胆囊和胆道发生结石,结石按所含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三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在我国患者所患的各种结石中,胆固醇结石约占50%,其中又有80%的胆固醇结石在胆囊中。胆结石的产生与胆汁成分比例失调、炎症等因素有关。

  提起胆结石,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如果将它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恐怕就会让许多人产生一些疑问。事实上,糖尿病和胆石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将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者相比较,两者的胆石病发病率差异很大。据相关研究显示,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31.5%的患者合并有胆石病,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的发病率,并且已经有证据表明,糖尿病控制得好坏是胆石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胆石症的原因:

  首先应了解一下胆结石的分类和形成机理:胆石病是指胆囊和胆道发生结石,结石按所含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三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在我国患者所患的各种结石中,胆固醇结石约占50%,其中又有80%的胆固醇结石在胆囊中。胆结石的产生与胆汁成分比例失调、炎症等因素有关。

  其次,糖尿病引起胆结石的病因有:

  1.脂肪代谢障碍。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能有效地抑制脂肪分解,并且2型糖尿病患者又常常合并有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最终造成肝内合成的胆固醇增加,胆汁中的胆固醇、胆汁酸与磷脂含量比例失调,胆固醇处于饱和状态,水溶性差,容易形成结石;

  2.内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微血管病变。这些病变可使胆囊收缩功能低下以及充盈功能异常,胆囊排空延迟,胆汁流出不畅,从而容易发生胆汁郁积,造成胆石病。

  糖尿病患者合并胆石病后的表现:

  这类患者的表现取决于结石的大小、部位、有无梗阻及感染等。

  其中有半数左右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其他一些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而且不典型,常有右上腹闷胀不适感、消化不良等现象;有些较严重的患者因结石堵塞胆囊管和胆管,可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表现,甚至引起胆囊坏死、穿孔;少数患者可形成胆囊积液。

  糖尿病患者胆石病的治疗:

  1.有效控制血糖。此举是治疗的首要措施;

  2.控制饮食:严格限制脂肪摄入,禁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忌刺激性强的食物,多饮水;

  3.降脂药物:对于血脂增高者要积极降低血脂;

  4.药物:可服用利胆药物,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对胆固醇结石有一定的疗效,也可选择中药。若合并急性胆囊炎时,要使用抗生素、解痉镇痛药;

  5.体外震波碎石。适用于胆囊内胆固醇结石,(直径不超过3厘米),以及胆囊具有收缩功能者;

  6.手术:如果结石很小,无不适感,可不手术,但在胆石病基础上频繁发作急性胆囊炎,甚至引起患者发烧、严重腹痛时,则必须手术。近年来开展的腹腔镜手术是一种不用剖腹、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较安全的方法。手术前后应采用胰岛素治疗,加强血糖监测,确保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糖尿病合并胆石症的预防

  1.血糖必须控制在正常或理想范围内,有效地控制血糖是预防胆石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2.低脂饮食:有效控制饮食,防止血脂紊乱,是防止胆石形成的具体措施;

  3.控制体重:减轻肥胖和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胆固醇代谢异常;

  4.积极纠正血脂异常;

  5.定期检查: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良者及高龄糖 尿病患者应当警惕胆石症的存在,最好每年做一次肝胆B超,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胆石病。


糖友谨防胆结石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实习编辑:侯丽娟)

2009-03-22 03:19:00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孕妇低血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孕妇低血糖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其发病原因多样,既包括非疾病因如运动量突然增加、空腹时间过长等,也涉及疾病因素如胰岛素分泌过多、妊娠期糖尿病等。一、非疾病因素:1、运动量突然增加:孕妇在孕期如果突然增加运动量,身体消耗的能量会增多,而血糖补充不及时就会引发低血糖。治疗方法包括减少运动量,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等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同时在运动前适当补充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2、空腹时间过长:孕妇如果长时间不进食,体内储存的糖原会被消耗殆尽,导致血糖水平下降。治疗上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长时间不进食。可以在两餐之间加餐,比如吃点坚果、喝杯牛奶或吃点水果等。二、疾病因素:1、胰岛素分泌过多:孕妇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导致低血糖。这种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就医进行详细检查。若症状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等降糖药物进行治疗。2、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时,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当或饮食控制过度,也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治疗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调整饮食和药物剂量。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进行,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孕妇应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糖等问题,确保母婴健康。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血糖高可以怀孕生孩子吗
血糖高患者是否可以怀孕生孩子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血糖控制良好且病情稳定,可在医生指导下备孕并怀孕;若血糖控制不佳或处于糖尿病急性发作期,则不建议怀孕,因为高血糖会对母体和胎儿健康造成诸多风险。高血糖对怀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受孕几率和妊娠风险两个方面。高血糖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卵巢激素分泌,干扰正常排卵过程,从而降低受孕几率。此外,高血糖还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形态,不利于胚胎着床。在妊娠期间,高血糖会增加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如妊娠期高血压、早产、羊水过多、巨大儿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对孕妇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低血糖等问题。对于血糖高患者,怀孕前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建议在备孕前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如空腹血糖控制在3.9到6.5mmol/L,餐后血糖尽可能小于8.5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在怀孕期间,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对血糖高患者怀孕也至关重要。饮食上应选择低糖、高纤维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运动方面,建议进行适度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孕妇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焦虑和紧张导致血糖波动。建议在备孕前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咨询内分泌科医生和妇产科医生的意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严格控制血糖、调整生活方式和必要时进行医学干预,部分血糖高患者可以安全怀孕并生育健康的宝宝。
赵英帅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如何科学控糖预防糖胖和血糖高
现在的人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在饮食上会刻意避开高热量的垃圾食品、精致淀粉等。但为什么即便我们对热量精打细算,尝试各种饮食法,腰围却还是越来越粗呢?关键就在于一日三餐中那些看似无害的「糖类」食物,包括米饭、面条、面包等主食,以及搭配的调味酱料与加工食品。比起像甜食、珍珠奶茶这类能明显看出含糖的食物,它们更容易让我们放松警惕,陷入糖胖危机。所谓糖胖,就是摄取了过多的糖类,再加上长期久坐、活动量少,导致体内囤积肝糖和体脂,使我们陷入「胰岛素抵抗」(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危机。这堪称慢性病的关键因素,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风的共同危险因素!【吃起来不甜,不代表没有糖,正视无处不在的"添加糖"】一位男性病人前来就医,结果发现他的糖化血红蛋白竟然失控了。他委屈地说,因为疫情尽量不在外面吃饭,都是自己在家做饭。不过他不擅长厨艺,经常就是烫个西兰花,再淋上市售的酱料,他以为这样已经很节制了,没想到体重和血糖却大幅失控。"那里面有糖啊。"医生提醒道。添加糖是指并非食物天然自带的甜味,而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添加糖无处不在,稍不注意就会像那位病人一样掉进陷阱。最容易踏入的陷阱有以下三种:1.调味酱料:芝麻酱、番茄酱、烤肉酱、酱油等各种酱料。以芝麻酱为例,如果淋两大匙(30ml)用来调味,就相当于加了5-8克的糖。要是炒个番茄炒蛋,加两大匙番茄酱调色,就有约10克的糖,相当于两粒方糖的量。2.加工食品:你爱吃的香肠、火腿、花枝丸、甜不辣等都添加了糖来调味,只是你吃不出来。发表在《英格兰医学期刊(BMJ)》的研究显示,超级加工食品占总摄取热量的58%,其中90%的添加糖来自这类食品。3.低脂食品:也许你会把低脂、零脂的食品和健康联系在一起,但低脂、零脂食品通常会添加更多的糖以及其他添加物。因为去掉脂肪后,口味往往不太好,这时就会添加糖来调味。发表在《营养与糖尿病》期刊(Nutr Diabetes)的研究发现,低脂、零脂食品的含糖量均高于原味食品。以酸奶为例,零脂酸奶的糖含量比原味的还多了64.8%。像这样学会辨别生活中隐藏的添加糖,就能帮助我们控制每天的摄取量,摄入适量的糖。【避开糖胖陷阱,321餐盘减脂、增肌效果最好,还不用挨饿】计算卡路里、每餐都称重,对现代人来说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难度。为了帮助大众控糖,提倡「321餐盘法」:1.3份非淀粉类蔬菜(占餐盘1/2):例如菠菜、西兰花、番茄、黄瓜、蘑菇等,可以提供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增加饱腹感,建议选择不同颜色的蔬菜搭配。2.2份优质蛋白质(占餐盘1/3):维持肌肉量,促进代谢,增强饱腹感,减少脂肪堆积。可以选择鸡胸肉、鱼类(三文鱼、鳕鱼)、虾、鸡蛋、豆腐、瘦牛肉等食物。3.1份全谷物/低GI碳水(占餐盘1/6):例如糙米、燕麦、红薯、藜麦、全麦面包、荞麦面等,能提供稳定能量,避免血糖骤升骤降,减少脂肪储存。这套方法乍一听感觉会饿,但实际操作后,实践的人不仅不会挨饿,还能找回健康。如果长期执行,可每周安排1-2次"灵活餐",避免心理压力。此外,提升肌肉量对减脂也有很大帮助。根据《运动医学》期刊建议,在餐后30-90分钟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效果最佳,此时血糖处于上升期,运动可显著改善血糖代谢。研究显示,餐后两小时内运动对减脂效果最为明显。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高血糖孕妇吃什么可以降低血糖
高血糖孕妇可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药物来控制血糖,食物常见有蔬菜类、全谷物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但是食物通常只能起到稳定血糖稳定的作用,如血糖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必要的时候还需要遵医嘱用胰岛素来治疗。1、蔬菜类: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升糖指数低。如菠菜,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其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可辅助延缓血糖上升速度。西兰花含有丰富的萝卜硫素等营养物质,有助于调节糖代谢。此外,芹菜、苦瓜等蔬菜也具有类似功效,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摄入,利于血糖控制。2、全谷物类: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谷粒结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像燕麦,其含有的β - 葡聚糖能形成黏性物质,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使血糖上升平稳。糙米相较于精米,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可避免血糖快速波动。还有全麦面包,也是高血糖孕妇的理想选择,能提供持久的能量,且不易引起血糖大幅上升。3、豆类及其制品:豆类富含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黑豆,其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延缓糖分吸收,而且蛋白质含量高,能增加饱腹感。豆腐等豆制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其热量低,富含大豆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对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4、胰岛素:胰岛素是控制高血糖孕妇血糖的常用药物。对于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的孕妇,胰岛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据孕妇的血糖水平,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如使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胰岛素能模拟人体自身胰岛素的作用,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且不通过胎盘,对胎儿相对安全。高血糖孕妇在饮食上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食,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如巧克力、薯片、腌鱼等。同时,要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糖,密切关注胎儿发育情况,遵医嘱进行治疗和产检,以确保母婴健康。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