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年轻人和苗条人士注意了!2型糖尿病来袭

  很多人认为,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主要是由肥胖和生活因素所诱发,但这或许并不是“故事”的全部,遗传和表观遗传—基因表达的改变或许也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糖尿病,2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肥胖

年轻人和苗条人注意 2型糖尿病来袭

  如今研究者在许多年纪非常小的瘦人中也发现了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这就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的想法,即年纪较大的肥胖个体往往患2型糖尿病风险高一些;研究者指出,我们不光要关注良好的饮食和锻炼,更应该知晓哪些群体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一些,这包括了许多种族的人群,比如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群体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群体等,在研究者的临床实践中,他们对青少年甚至7岁大的儿童进行过研究,同时还对亚洲、非洲和中东区域患2型糖尿病的年轻人也进行过相关研究。

  在澳大利亚中部居住的土著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或许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这些人群的糖尿病发病率是非土著人群的3倍,对某些偏远地区土著人群的研究结果表明,其2型糖尿病的流行率能够达到30%,而非土著人群的糖尿病流行率仅大约为5%。所有的证据都表明,仅仅是生活方式的决定或许并不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因此生活方式或许并不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而机体遗传特性和现代生活方式互相综合或许才会引发糖尿病的流行。

  远远高于生活方式的改变

  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大约占到了90%以上,而且2型糖尿病主要影响过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系列因素的组合性结果,当胰脏不能够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或者胰岛素不能够发挥正常功能调节血糖时就会引发糖尿病的发生。那么为何这两种因素的发生没有被完全理解呢?因为不同人群之间的生理学特性会不断变化,但其往往和脂肪的过度积累相关,从而引发肌肉组织葡萄糖吸收水平下降以及遗传易感性降低。

  相比较而言,1型糖尿病和生活方式并无关联,其主要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发生,而且和胰腺中产胰岛素细胞(β细胞)的功能完全破坏直接相关;1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研究者并不清楚,但其和机体的遗传易感性及环境诱发剂,比如病毒或毒素或许都存在一定关联。这两种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没有被好好治疗的话会引发患者残疾。

  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学特性

  那么为何年轻人和瘦人会患2型糖尿病呢?一种理论认为是表观遗传学引发的,表观遗传学描述的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学过程,即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机体基因的表达,而不是改变基因本身。表观遗传学调节过程往往最早发生于子宫中,即婴儿出生之前,其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有可能改变婴儿机体的多种基因的表达。

  未患糖尿病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也会患上诸如肥胖和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而这将会潜在改变发育中的胎儿机体的基因表达,从而就会使得胎儿在出生后更加容易患上多种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等。某些种族群体往往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一些,相比非土著女性而言,土著女性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是前者的几乎两倍。

  然而截至目前为止,研究者并不清楚引发某些人群对疾病易感性的具体机制,研究者希望通过后期深入的研究来对此进行解析。

  积极性的疗法

  很多研究都表明,在患者出现任何糖尿病损伤迹象之前进行早期的积极性治疗或许可以更好地抑制患者机体所出现的一些并发症,比如心脏病、肾脏衰竭或失明等。积极性的疗法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将血糖水平降低到和正常值接近,即每升4-5.5毫摩尔,以及非空腹血糖每升4-7.8毫摩尔,而这通常需要药物外加密集性的生活方式的改变。

  研究者指出,不光治疗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花费昂贵,而且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研究者通过比较过去20年里进行的关键糖尿病研究,他们发现,一种靶向接近正常血糖水平的策略或许能够降低患者肾脏、眼部和心脏并发症的发生。限制机体完美控制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就是低血糖,低血糖主要表现为患者机体血糖水平过低,其会引发患者不适、意识错乱,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会引发患者昏迷。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就需要开发出新型疗法,在不引发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下来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当前的很多药物疗法或许就可以对此进行改善,如今研究者有很多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患者早期的病情,而生活方式相关的措施或许就是疗法中的重要部分,但其所带来的效益往往会随着2型糖尿病的进展而慢慢消减。

  消除疾病的烙印

  政府机构必须意识到开发治疗糖尿病新型有效疗法的重要性,同时也应该提供足量的基金共临床研究用,以便更好地控制患者复杂的慢性疾病,尤其是在2型糖尿病高发区域,比如偏远的土著人生活的区域。相比一般人群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过早死亡率往往是前者的近乎3倍,而这主要取决于心脏病和中风;而且相比乳腺癌、肺癌或结肠癌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调整后的寿命损失往往较高一些。

  如今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上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对年轻患者,这显然阻碍了研究者开发成功有效的治疗手段,未来研究者将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探索来揭秘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同时他们也将继续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新型靶向疗法。

2017-04-26 00:30:42浏览9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