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只降糖就够了吗

  防心血管疾病,除了降糖还要降血压及血脂

  这个叫做《进展》的研究结果成为本次年会的亮点。研究发现那些血糖控制情况很好,至少比医生建议的一般水平更好(以糖化血红蛋白A1为评价指标)的病人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很高。不过研究者也承认说这些死于心脏疾病的糖尿病人平时身体的一般状况也较其他一般病人差。

  糖化血红蛋白A1 能评价患者最近三个月的血糖控制情况。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糖尿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量不能高于7%,无糖尿病的人这个数字是5%。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只降糖就够了吗

  那么糖化血红蛋白要低到什么程度才能预防所有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呢?将血糖维持在较低水情确实能降低糖尿病所致的肾脏和眼部并发症,但是对那些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来说,控制血压和胆固醇水平才是降低心脏疾病与中风发病风险的主要方法。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是这样认为。

  “用我们建议的那些常规的,常用的方法很容易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6.5%左右”,斯丹芬。麦克马洪,理学博士,《进展》研究课题的负责人。他说:“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能降低肾脏病的发生,但是对心血管疾病来说,是没有预防作用的”。

  “如果你想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应该把钱花到降血压和血脂药上面”,理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美国糖尿病协会医学与科学组组长约翰。布鲁斯说。

  这项研究结果以及两篇编辑评论同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进展》研究的详细情况

  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安努斯卡。皮特和他的同事调查了11,000名糖尿病人,把他们随机分到标准对照组和强化控制组,强化控制组的目标是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到6.5%。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66岁,其中约1/3有过至少一次以上的中风或者心血管疾病,剩下的2/3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很高,因为他们的血脂水平很高,同时还存在其他危险因素。

  五年以后,强化控制组平均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6.5%,标准组是7.3%。

  “这两组最显著的差别就是强化组肾脏疾病的发病率比标准组低了21%”,皮特说。

  但是强化组心脏病,中风和心血管死亡率并不比标准组低,皮特说:“没有证据证明强化组心脏疾病死亡率较标准组低”。

  “这个结论很重要,因为在2月份完成的另外一个叫ACCORD的研究显示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在6.5%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会明显升高,研究者不知道是为什么。”皮特说。

  ACCORD的详细情况

  ACCORD(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即控制糖尿病人心血管发病行动。在这个试验中,研究者调查了10,000个2-型糖尿病人。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弄清楚强化控制血糖水平是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被控制为低于6%,标准对照组则为7%-7.9%。

  研究进行到一般的时候就发现干预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标准对照组高了22%,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因此试验很快就在这个阶段停了下来。

  强化控制血糖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这一点让人很困惑,ACCORD试验负责人海泽。戈里斯丁说。试验结束后,研究者进行了很多分析,“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分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参加ACCORD研究的参与者中有35%在参加该研究前曾经罹患过心脏病或者中风。剩下的人都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等。

  第二种选择

  “我们认为那些曾经罹患过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人不必要过度担心”,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一位内分泌教授,以及纽约长老会中心医院一位助理教授说,“对ACCORD的研究结果不必要太在意”。

  该内分泌教授分析了《进展》研究的研究结果,不过他没有参与此项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显示强化组肾脏病发病率降低了21%,这是最重要的结果。同样重要的是,没有证据证明强化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对照组高”。

  ACCORD,《控制糖尿病人心血管发病行动》和《进展》研究的参与者是不同的。“这是两个不同的研究,ACCORD的参与者本来血糖水平就比较高,他们拿苹果来跟桔子作比较”。该教授说。

  但是仍然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释,那些分析过这两个研究的专家一致认为:ACCORD没有说明是怎样使用胰岛素来达到糖化血红蛋白6.4%的目标的,这很重要。专家代表,美国加州大学糖尿病中心教授安德鲁说:“一些病人对长效胰岛素有反应,另外一些病人对长效和短效的胰岛素都有反应。究竟使用了何种方案或许能解释这两个研究结果的差异。但是研究没有提供相关的数据”。

  “尽早,尽可能的控制血糖水平仍然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最佳选择”,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詹姆斯说,詹姆斯分析了ACCORD和《进展》的研究数据。“两个研究都只有一部分人参与,他们不能代表几百万美国2-型糖尿病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刘振龙)

2008-06-20 01:02:00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邹燕敦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甲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1.心血管疾病 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这些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高血糖还会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 2.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发生病变,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等物质从尿液中漏出,逐渐发展为肾病。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也会加重肾脏损害。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使视网膜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血管壁变脆弱,容易出血和渗出。同时,长期高血糖还会影响视网膜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缺血,引起视网膜病变。另外,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等都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4.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的滋养血管,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同时,代谢紊乱也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代谢,使神经纤维受损。长期高血糖还会引起山梨醇等代谢产物在神经组织中堆积,进一步损害神经功能。 5.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使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神经病变则使患者感觉减退,对疼痛、温度等不敏感,容易受伤而不自知。此外,足部畸形、外伤、感染等因素也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该积极遵医嘱治疗糖尿病,日常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来控制血糖,保证其在正常范围内,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另外还要定期检测血糖,了解其波动情况。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脚底脱皮是糖尿病并发症吗
脚底脱皮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但也可能是皮肤过于干燥、湿疹、足癣、汗疱疹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1、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从而引起脚底脱皮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E乳、尿素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2、皮肤过于干燥如果患者脚底皮肤过于干燥,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受损,从而出现脱皮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尿素软膏、维生素E乳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涂抹温和无刺激的护肤霜进行改善。3、湿疹湿疹主要是由于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4、足癣足癣主要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脚部皮肤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脱皮、开裂、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5、汗疱疹汗疱疹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病灶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剧烈瘙痒的水疱,水疱干涸后会出现脱皮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水杨酸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 1.心血管疾病 尿病患者多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紊乱。这些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高血糖还会影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 2.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的微血管,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高血糖状态下,肾脏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发生病变,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蛋白质等物质从尿液中漏出,逐渐发展为肾病。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也会加重肾脏损害。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血糖使视网膜的微血管发生病变,血管壁变脆弱,容易出血和渗出。同时,长期高血糖还会影响视网膜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导致视网膜组织缺氧、缺血,引起视网膜病变。另外,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等都是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4.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系统的滋养血管,导致神经缺血、缺氧。同时,代谢紊乱也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代谢,使神经纤维受损。长期高血糖还会引起山梨醇等代谢产物在神经组织中堆积,进一步损害神经功能。 5.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使下肢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容易发生溃疡和感染。神经病变则使患者感觉减退,对疼痛、温度等不敏感,容易受伤而不自知。此外,足部畸形、外伤、感染等因素也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应该积极遵医嘱治疗糖尿病,日常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来控制血糖,保证其在正常范围内,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等。另外还要定期检测血糖,了解其波动情况。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