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哪些糖友适合看中医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问两种截然相反的问题,一是“中医对糖尿病无能为力吧”,二是“是不是可以只吃中药,不吃西药啊”。对以上两个问题,回答都是否定的。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各有所长,谁也不能替代谁。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观点是,中药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制剂,其降糖作用都十分有限,更不可能根治糖尿病。因此,目前治疗糖尿病还是以西药为主。西药疗效快,能尽快让血糖降低,减少高血糖对身体内环境造成的损害。可见,西药是治疗糖尿病的首选。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6年前,老赵查出来患有2型糖尿病,最初空腹血糖在10毫摩尔/升左右,用上口服降糖药后,血糖控制得还算理想。但他常感觉身体有诸多不适,如腹胀腹泻,身体虚弱、无力、浮肿、视力模糊。后来,他到中医科就诊,医生通过辨证,给他开了调理身体的中药方,10多天后,肿消了,视力也有所改善,精神头渐好,跟刚来的时候判若两人。

  在中医看来,患病与人的体质有很大关系。人的体质是先天的,比如有的小孩生下来体重很低或者很胖,长大后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就比其他人高。因此,这样的人在没有得病的时候,就要注意调节,纠正其体质上的偏差,可以让他将来得糖尿病的机会小一些,这就是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另外,有100个糖尿病病人,用西药可能逃不出去5大类降糖药;从中医来讲,就绝不是几种药所能包揽的。在有经验的中医师看来,每个人的精气神是不一样的,形体不一样,身体寒热不一样,脏腑功能、气血阴阳都不一样,所以,只有抓住病机,才能药到病除。

  说到治疗的目标,西医讲血糖达标,可是血糖指标正常了,并不代表患者所有的脏腑功能都正常了。中医就是用中药将脏腑功能协调好,对整体健康有利,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很多研究提示,早期利用中药,如适当化瘀逐痰,并发症可以得到延缓或减轻。也就是说,通过西医控制指标,通过中医调理脏腑,就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情。

  所以说,糖友既不可将中药神化而对西药心存偏见,也不应执着于西药的降糖效果而忽略了中药的调理作用。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扬长补短,使糖友最大获益。

  哪些糖友适合看中医

  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无严重急、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尚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者,可单纯用中药治疗。但应当强调中药治疗也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绝不能认为中药可以代替一切。

  有伴随症状者。经过综合治疗后,患者的血糖已得到控制,但是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思饮、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难以控制。此时,中医可利用补肾、养阴、清热、利湿等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期患者,如开始出现肾病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可在综合治疗如控糖、降脂、降血压、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等措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2015-03-26 01:03:08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口炎清颗粒是开水冲服吗
口炎清颗粒通常是通过开水冲服的方式服用。正确的冲服方式对于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口炎清颗粒由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甘草等多种中药材经现代工艺制成。这些中药成分在开水的高温作用下,能够加速崩解与溶解。例如,其中的多糖类、苷类等有效成分,在开水冲泡时,能更快速地从药物颗粒中脱离,均匀分散于水中,形成易于人体吸收的溶液状态。相比其他温度的水,开水能最大程度促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释放,从而为后续被胃肠道吸收、发挥药效奠定良好基础。若冲服水温过低,药物可能无法充分溶解,部分有效成分难以释放,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发挥。从药物稳定性来看,开水冲服能保证口炎清颗粒在溶解过程中,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该颗粒剂中的成分在适宜的温度(开水温度)下,相互之间的化学反应能够有序进行,不会因温度过低导致溶解不充分。此外,开水本身经过煮沸消毒,可减少因水质问题引入细菌、微生物等杂质,降低在冲服过程中药物被污染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用药。若采用未经煮沸的生水冲服,生水中的微生物可能与药物成分发生不良作用,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在服用口炎清颗粒时,务必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适量开水冲服。一般加入150-200毫升的开水,搅拌均匀,待水温适宜后(一般冷却至40℃-50℃)服用,避免烫伤口腔及食管黏膜。若在用药期间,口腔炎、咽炎等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