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解读糖尿病第六大并发症

  未得到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低,给细菌的侵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常并发口腔疾病。常见的口腔并发症有蛀牙、齿龈脓肿、牙周炎、齿槽脓漏症、牙龈炎、腭部炎症以及齿龈、舌、粘膜面的糜烂等。临床上许多患者有口干,口腔烧灼感,牙龈肿痛和牙齿叩痛。牙周和牙齿反复发生感染,又可使糖尿病病情恶化。

  NO1:牙槽骨骨质疏松 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为全身性骨质疏松,部分患者仅局限于牙槽骨。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齿周围的上下颌骨骨密度下降,牙槽骨嵴骨质吸收十分明显,部分牙齿松动,咬合困难,吃饭时咬合无力,吃东西嚼不碎,有些牙根暴露,牙龈萎缩。这一疾病需要进行内科口腔科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磷类药物,清除牙石和牙菌斑,避免吃过硬的食物,定期进行牙齿保健

  建议:为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可坚持做口腔保健操:早上起床后,进行牙齿空咬运动30次,前20次进行快速冲击咬合,后10次进行强力持续咬合,以改善咀嚼肌的咬合力,刺激牙根及牙槽骨,增加其骨密度。还可以进行牙龈按摩,具体方法是:洗漱后,用拇指、食指轻轻按摩牙龈内外两侧,内侧用拇指,外侧用食指,每次每面30次,以促进牙周微循环,增强粘膜抵抗力。

  NO2:牙周感染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牙周感染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口腔防护功能下降。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口腔有异味,个别牙或全部牙疼痛或压痛,严重者导致牙周脓肿,甚至发生牙齿松动或移位,这样会抵消降糖药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建议:这类患者的治疗必须先进行糖尿病的整体合理治疗,对高血糖代谢紊乱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复杂的牙周治疗,否则容易引发血行感染。除非是牙周脓肿等应急处理,但应先给予抗生素,必要时给予胰岛素治疗,待糖尿病控制后或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方可进行复杂的牙周治疗。另外,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的患者应定期到口腔门诊进行局部消炎,牙周袋内冲洗、刮治、袋内局部上药。坚持每3个月至半年做一次口腔保健检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NO3:牙齿松动 牙齿松动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牙龈炎、牙周炎等慢性破坏性病变,尤其是牙槽骨嵴骨质吸收,常常影响牙齿的稳固性,造成牙齿松动、移位或错颌,进而诱发牙周感染,严重者引起牙齿脱落。糖尿病患者牙齿松动呈多发性相继松动,并且进展较慢,但松动程度却逐渐加重。该病情一旦到了晚期,松动幅度相当大,牙槽骨嵴骨质吸收严重,不仅影响人体健康,丧失咀嚼功能,而且会影响到容貌。

  建议:治疗牙齿松动越早越好,并且要进行综合治疗,松动的牙齿可以用夹板固定,将漂移的牙齿矫治复位,不可轻易拔除牙齿。对于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在高血糖得到控制以后,无明显酸中毒症状时进行拔牙,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较差,拔牙前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NO4:牙根面龋 主要表现为牙龈萎缩,多颗牙同时龋坏,对冷热刺激敏感、疼痛。

  建议:出现这一症状,应在血糖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引起牙髓炎及牙根尖周炎,使治疗的难度加大。

  NO5:口腔粘膜白色念珠菌感染

  该病又叫鹅口疮。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婴儿或身体虚弱者容易感染。临床表现为口腔内颊、舌、上腭等部位出现乳白色或灰白色的伪膜,其周围有较窄的红晕,界限清楚。除去伪膜,下面为红色的糜烂面,有疼痛及口腔炎症状。

  建议:出现这一病患,应及时用二性霉素B或制霉菌素液含漱或涂沫。

  NO6:颌面疖痈 糖尿病患者代谢障碍,免疫功能降低,容易诱发颌面皮肤毛囊与皮脂腺感染,出现颌面部疖痈,尤其是发生在鼻周围、上下唇“三角区”的疖痈,容易引起全身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海绵窦血栓甚至引发颅内感染、败血症、脓毒症等。

  建议:这一区域出现疖痈,不论是不是糖尿病患者,都一定牢记不能随意搔抓、挤压、热敷或不恰当的切开。要到医院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与此同时,糖尿病患者还要积极控制好血糖。

  (实习编辑:黄熙琳)

2008-03-01 00:22:00浏览15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最怕什么并发症
糖尿病最怕什么并发症的说法不准确,但是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体内酮体堆积过多引起的代谢性中毒,可能与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化钾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2、高渗高血糖综合征高渗高血糖综合征是指机体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同时伴有严重的高血糖症状,可能与饮食不当、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尿、多饮、乏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3、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卡托普利片、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部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避免用手揉搓眼睛。5、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指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足部血管、神经出现病变,导致足部供血不足、感觉异常,并出现溃烂、感染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感觉减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前列地尔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清创术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脚底脱皮是糖尿病并发症吗
脚底脱皮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但也可能是皮肤过于干燥、湿疹、足癣、汗疱疹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1、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从而引起脚底脱皮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E乳、尿素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2、皮肤过于干燥如果患者脚底皮肤过于干燥,可能会导致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受损,从而出现脱皮的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尿素软膏、维生素E乳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涂抹温和无刺激的护肤霜进行改善。3、湿疹湿疹主要是由于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瘙痒、脱皮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曲安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4、足癣足癣主要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脚部皮肤引起的一种真菌感染性皮肤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脱皮、开裂、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抗菌治疗。5、汗疱疹汗疱疹主要是由于精神因素、病灶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剧烈瘙痒的水疱,水疱干涸后会出现脱皮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水杨酸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蒋伏松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糖尿病人并发症迟早会来吗
糖尿病人并发症并不一定会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可以进行预防的。并发症的出现主要与血糖控制、病程长短、是否合并其他疾病、遗传等有一定关系。 1、血糖控制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时间血糖波动过大,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将明显升高。如果血糖控制得好,则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因此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极为重要。 2、病程长短 糖尿病是个慢性进展性疾病,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生十年左右,至少有30%-40%的患者出现一种并发症。因此随着病情时间的延长,并发症出现的几率也会有所升高。 3、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糖尿病病人发生心、脑等大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则较高。 4、遗传 有些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但是并发症却比较严重,这与患者遗传背景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遗传易感性。 糖尿病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积极用药控制血糖,做好日常生活管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平时适当锻炼身体,肥胖者积极减肥,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如果糖尿病患者对于病情不够重视,没有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血糖控制不好,很可能会出现或加重并发症。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的潜在并发症有什么
糖尿病的潜在并发症一般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情况,可能与感染、胰岛素使用不规范、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日常注意饮食搭配,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2、高渗性昏迷高渗性昏迷是指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过高,引起脑细胞脱水的一种疾病,可能与严重脱水、糖尿病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精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胃肠道补液的方式进行治疗。3、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导致的肾脏病变,可能与遗传、环境、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药物进行治疗。4、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眼病是指糖尿病导致的眼部并发症,可能与遗传、环境、血糖控制不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进行滴眼治疗。5、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指糖尿病周围神经系统出现的一系列病变,可能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微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徐文明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什么才是关键
临床上没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键的说法。但通常情况下,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定期检测等措施较为重要。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例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年龄、身体状况、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并咨询医生后再服用。2.饮食调整: 饮食管理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环节。建议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3.运动疗法: 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有散步、慢跑、游泳等。但需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引发低血糖反应。4.生活方式的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包括平衡饮食、戒烟限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并减少并发症的风险5.定期监测: 定期检测血糖值可以帮助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通常情况下,每天至少要测量一次空腹血糖和饭后两小时血糖。如果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咨询专业意见。需要注意,具体治疗方法还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因此建议患者不要盲目自行用药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治疗,而是要尽快就医并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意见进行规范治疗。
邓洪容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会引起什么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血糖低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低血糖昏迷、肾脏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1、心脑血管并发症低血糖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因为低血糖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患者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等药物进行治疗。2、低血糖昏迷低血糖可能会导致低血糖昏迷,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脑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氢氯噻嗪、呋塞米、倍他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3、肾脏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血糖低还可能会导致肾脏并发症,因为低血糖会导致肾脏的糖原减少,从而引起肾脏的损伤。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葡萄糖、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4、神经系统并发症低血糖还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低血糖会导致患者的大脑神经元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损害、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左旋多巴、利斯的明、倍他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体内酮体蓄积过多引起的代谢性中毒,可能与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饮食不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氯化钾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